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翁培芝
選文/ 學習檔案成了斂財工具?學生怒吼「別綁定考招」
以前的觀念是「有好成績就可以上好大學」,不過,新課綱帶給我的感受是它希望能夠改變這一種傳統的想法,例如將數學部分進階的理論和複雜的概念刪除,同時新增更生活化的題型,還有國二的中國歷史部分,新課綱將安史之亂、魏晉南北朝等內容全數刪除,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說完,將原本的時間序改成主題式,因此許多朝代會在不同主題當中被提及。我明白新課綱希望重點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不過新課綱施行至今,出現的種種問題不免讓人覺得太過理想化。
身為108課綱的第一屆考生,我很清楚在2019年新政策一上線時就廣受批評,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文章題目所指「斂財工具」,其實現在許多家教、線上課程都會打著「學習歷程」的旗號來獲得商機,這讓貧富差距立刻就體現在學習歷程檔案上,家境富裕的孩子通常能參各式各樣的營隊、體驗,學習歷程當然也就十分豐富,甚至整個學習歷程都能夠找「代寫」來完成,而家境狀況較差的孩子,只能運用學校有限的資源,要進入理想大學,從起跑點就相當不公平,這樣差距讓原本教育的不平等更加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