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本文收錄於「恆星計畫|我們都是不完全的大人」系列(文章列表點我),本篇續EP01-他只是慢了一點,我卻全崩潰了建議合併閱讀。
【筆者自白】
我寫下這篇,不是因為我已經做得多好,而是因為我也曾在那個瞬間,徹底慌了。孩子看著我,大聲說出:「我討厭你!」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不是怎麼引導他,不是怎麼教育他,而是本能地想逃,想反擊,想讓他收回這句話。
真正讓我痛的,不是孩子的討厭,而是這句話狠狠戳中了我心底一直以來沒敢承認的懷疑:
「是不是我根本就不值得被愛?」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教育孩子,但如果你細看自己的情緒,你會發現——你其實是在證明自己沒有失敗。
這篇,不是寫給那些從不被討厭的父母;而是寫給那些,即使在愛裡跌跌撞撞,依然想要學會接住自己、也接住孩子的人。
如果你也曾在「被討厭」的瞬間,懷疑過自己,那麼,我想和你一起,走這段路。
你聽見那句話的時候,大腦像是短路了一下。
「我討厭你。」
孩子的聲音不大,卻像針一樣,直接扎進你的心臟。你本能地想做點什麼。罵回去,糾正他,懲罰他,或至少,讓他收回這句話。
但就在你準備開口的那一刻,有一個更深層、更微弱的聲音在你心裡響起——「是不是我又搞砸了?」
你不敢細想,但你知道那不是一時情緒。那是一種熟悉到讓人想逃的羞恥感,一種很小的時候就學會的感覺:
只要你不夠好,就會被丟下。
你以為你早就長大了,以為你已經不需要再為誰證明自己。但在孩子一句「我討厭你」面前,你發現,那個渴望被無條件接納的小孩,從來沒有真的離開過。
你不是怕孩子生氣,你是怕自己真的不值得被愛。而如果你聽不懂這個區別,你就會在接下來的每一次教育裡,不小心,把你的傷,變成他的枷鎖。
—
這,就是我們必須開始學會分辨的地方。
你以為,孩子說「我討厭你」是在攻擊你。
但其實,他只是在說一件簡單的事:「我現在很生氣。」
情緒是他的,但反應是你的。你之所以那麼痛,不是因為孩子生氣,而是因為這個情緒碰到了你內心裡某個早就存在的縫隙。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鏡像情緒反應」。它的意思是:
當別人的情緒觸動我們時,我們其實不是單純在回應他,而是在回應自己過去未被解決的感覺。
所以你不是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你是在和自己的羞恥、恐懼、孤立感作戰。每一次孩子的反抗,都像一面鏡子,映出來的是:
你曾經也想反抗,卻被壓下的那個自己。
—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層鏡像反應,你就會開始把這場「小小的情緒衝突」,誤讀成一場「對你這個人的否定」。
你會本能地進入兩種模式:
- 不是立刻反擊,把孩子的討厭當成挑戰權威;
- 就是立刻自責,把孩子的討厭當成自己失敗的證明。
而無論你選哪一個,你都會錯過孩子真正想說的話:「我現在需要你接住我的情緒,而不是讓我承擔你的情緒。」
—
如果你也曾在愛裡這樣慌張過,那接下來,我想和你一起拆開這三個問題:
- 孩子說討厭你,真的意味著你失敗了嗎?
- 當你聽見討厭,其實你聽見了什麼?
- 我們可以怎麼回應,不讓自己的創傷,變成孩子的重擔?
—
因為只有從這裡開始,你才能真正做到:「被討厭的時候,還能穩穩地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