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陪伴過不少小型企業、個人品牌主走過創業的起伏。
常常有人問我:「小公司資源少、人力緊,怎麼跟大企業競爭?」
以前,我會回答:「靠定位、靠故事、靠節奏。」
而這一兩年,我開始多加一句話——「靠AI。」
但這裡說的,不是機器取代人。
而是,當你善用AI,你就能用有限的能量,去做出遠遠超過你想像的影響力。
就像一場靜悄悄發生的力量革命,正在翻轉小公司的生存規則。
而這篇,我想陪你一起打開這個新可能。
——
O|觀察(Observe)|靜悄悄改變的力量版圖
有一天,我在咖啡店裡,遇見一個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女創業家。
她坐在角落,一邊喝咖啡,一邊對著筆電輕聲說話。
我好奇地靠近,發現她不是在開會,也不是在錄影,而是在跟AI助手對話——讓AI即時幫她整理客戶需求、生成行銷腳本、甚至預測潛在客戶名單。
這是一人公司,但她正在用AI,把自己「擴展成」一支五人團隊的效率。
那一刻,我突然有個很深的感覺:
這個世界,正悄悄轉變。
真正強大的,不再是有多少人,而是誰懂得如何讓科技成為自己的分身。
——
Q|提問(Question)|如果資源有限,該如何讓自己變得無限?
很多小公司、一人品牌會本能地害怕:「我沒有資源,怎麼可能撐得過市場巨獸?」
但如果換個問法呢?
「如果今天資源有限,那我怎麼讓自己『擴展』而不是『消耗』?」
這個提問,一下子就打開了新的思考空間:
不是去羨慕別人的龐大, 而是用智慧,讓自己小而強韌,小而有穿透力。
AI,不是讓你變得機械化; 是讓你把珍貴的人力,留給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
D|解構(Deconstruct)|拆開小公司玩大規模的三個核心
我回頭整理這些年陪伴客戶導入AI的經驗,發現真正玩出規模感的小公司,通常做到這三件事:
- 自動化流程,釋放人力
把繁瑣、重複、耗能的工作交給AI處理,讓真正需要創造力、人際連結的地方,留給自己。 - 精準數據,優化決策
不是感覺做決策,而是讓AI幫你蒐集市場脈動、預測客戶行為,讓每一個行動更有勝率。 - 超標準客服體驗,小品牌也能做到
用AI打造24小時回應、個人化推薦,讓即使是兩人團隊,也能做到媲美大型企業的服務質感。
這三個層次,不是「用更多錢」來換來的,
而是用更聰明的方式,讓自己的時間、能量、專注力被最大化。
——
R|重構(Reframe)|AI不是敵人,而是你的隱形戰友
當我們從「擔心被取代」的角度,轉向「如何與AI共生」,就會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
AI不是來搶走你的價值,
AI是來放大你本來就有的獨特性。
真正需要被取代的,是那些重複、僵化、不帶靈魂的部分。
而那些有靈魂、有判斷力、有共感、有創造性的人——會因為AI,而更強大。
所以,小公司、大品牌,未來的差異,已經不是錢有多少、團隊有多大。
而是誰能更快、更深地,把AI變成自己的夥伴。
——
E|呈現(Express)|一小步:讓AI先接手一件小事
如果你讀到這裡,想開始行動,
我邀請你,從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開始:
「在你每天工作流程中,挑一個最耗時但又規律的任務,嘗試用AI輔助完成。」
比如,讓AI幫你整理每週的會議重點。
或者,讓AI幫你寫出商品介紹的初稿。
又或者,讓AI幫你盤點潛在合作對象的資料。
不用一次革命。
只要一小步一小步,
當你習慣讓AI接住你手中那部分繁瑣,
你就能把更多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創造與連結。
這,就是小公司玩出大規模的第一塊拼圖。

—
留給你的思考小問答:
你現在的工作流程裡,哪一塊最適合開始引入AI?
如果只選一個地方實驗,你會選哪裡?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答案,讓我們在【光之練習 ArtMind to Biz 沙龍】一起練習:
用溫柔且清醒的方式,擴展自己存在於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