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公司3樓的茶水間,我遠遠看見一位好久不見的同事。她的穿著風格變得好不一樣,以往總是簡潔中帶點設計感,今天卻一身鮮豔浮誇的搭配,讓我一時間難以移開視線。我腦中瞬間浮現數十個版本的故事:她是不是經歷了什麼重大轉變?失戀?剛回國?或是剛從某場心靈成長課程出來?思緒就這樣轉個不停,連水都忘了倒。
沒想到走到2樓時,我又看見了那位「同事」。但她穿的衣服完全不同,而且跟我印象中的樣子一模一樣。我愣住了。鼓起勇氣問了幾句,才知道──原來剛剛3樓那位根本不是她。是我自己認錯了人。
當下我笑了出來,帶著一點尷尬,也有一點驚覺。我居然只是因為一個模糊的側臉和模糊的記憶,就替別人的人生編寫了一整齣劇本。這個小插曲讓我深深體會到,原來我們有多容易在「感官」的第一時間就下判斷。而事實,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瑜珈哲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Avidya(無明)」,意指我們常因為錯誤的認知或偏見,而對世界產生誤解。就像今天的我,憑著一瞬的視覺印象,就替那個陌生人投射了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揣測。這種「認知錯覺」其實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瑜珈教我們「觀照」——以不急於評斷的方式,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當我們在練習瑜珈體位法時,是否也曾因為某個姿勢不順,就立刻評斷自己「不夠柔軟」、「不夠好」?又或是看到隔壁的人做得漂亮,就默默把自己比了下去?這些慣性,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的「無明」。
今天的這場「認錯人事件」,反倒成了一次小小的修行。我提醒自己:下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甚至感受到什麼時,先停一下,問問自己:「這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只是我的想像?」
世界比我們的判斷更豐富,而每個人,也比我們想像的更深層。若能用一顆安靜、寬容的心去看待所遇之人、所遇之事,我們便不會輕易錯過那些真正重要的訊息。
下次在瑜珈墊上,或者在公司走廊間,當我再度起心動念評斷時,我希望自己能多一秒觀照,少一分妄想——那,就是我此刻的小小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