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可能為了健康或愛護動物等因素而選擇吃素。
計畫完善的全素飲食可以提供重要營養素,滿足各生命週期以及運動員營養需求,而且跟雜食(非全素)相比,全素飲食並不會影響運動表現,但有些限制需要考慮:
全素的飲食的限制
- 容易飽:
全素是植物為主,通常高纖且低熱量,所以容易得到飽足感、降低食慾,此特點有助於減重,但想提升熱量攝取時,會造成困擾。22植物性蛋白質品質較差:
2.植物蛋白常是不完全蛋白,比起動物蛋白,必需胺基酸比較低,或是缺乏某種必需胺基酸。
可以攝取多種植物性蛋白,互補彼此不足的必須胺基酸來改善品質。
全素者更注意蛋白質的品質以及量。
3.抗營養因子:
植物性食物含抗營養因子,如:植酸、胰蛋白抑制素、草酸及單寧等,降低了營養素的消化吸收。
可透過煮熟以及脫殼等動作,改善植物性食物的消化吸收。
健美選手的蛋白質需求
對於想追求增肌最大化的運動員,全素飲食可能不是那麼理想,甚至有文獻指出,植物性蛋白質品質會限制肌肉蛋白質合成率,以及後續的肌肉量增加。
在健美比賽中,選手的肌肉量、線條以及體脂高低會受到評判,為了得到理想的身材,選手必須透過辛苦的阻力訓練以及飲食調控,來增加肌肉量並降低體脂量。
健美選手通常會經歷兩個循環:增加肌肉期(bulking phase)以及備賽期(cutting phase)。
在增加肌肉期,選手要增加肌肉量,且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脂肪,這階段選手要維持熱量正平衡,蛋白質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1.6~2.2克(1.6~2.2g/kg BW)。
在備賽期,選手要減去體脂肪,並且盡量維持增肌期長出來的肌肉,這階段必須有熱量赤字,蛋白質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2.3~3.1克(2.3~3.1g/kg BW)。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傳統的健美選手通常會以動物性蛋白為主,搭配高品質的蛋白質補充品,例如乳清蛋白。
對於全素選手來說這會是個挑戰,因為全素選手不吃肉,也避開乳製品,雖然全素選手可吃一些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例如:豆腐、天貝及植物蛋白的補充劑等,幫助全素選手達到蛋白質需求,但全素健美選手的蛋白質仍可能有不足現象。
研究怎麼說
研究發現,在增肌期,雜食選手每天攝取蛋白質2.2~2.7/kg BW,全素選手每天攝取蛋白質1.9~2.5/kg BW,都符合增肌期建議的1.6~2.2g/kg BW。
在備賽期,雜食選手每天攝取蛋白質2.2~2.7/kg BW,全素選手每天攝取蛋白質1.6~2.2/kg BW,全素選手攝取量低於建議的2.3~3.1g/kg BW。

因為備賽期會有熱量赤字,這個階段需要比較多的蛋白質維持肌肉,蛋白質攝取低於建議量,讓選手有肌肉流失的風險。
全素選手可以吃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穀物例如:藜麥以及蕎麥以提升蛋白質攝取量,或是採用植物性蛋白補充劑,以滿足蛋白質需求。
但本篇研究的選手已經使用了植物性蛋白質補充劑,代表即使已經用補充劑,全素選手仍可能在備賽期有蛋白質攝取量不足的現象。
柯提斯建議
雖然一些文獻認為全素選手仍可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但從本篇研究結果來看,全素健美選手在增肌期,尚可符合建議量,但在備賽期有熱量限制時,仍可能攝取不足夠蛋白質。
全素的健美選手,甚至是其他比賽項目的運動選手,可以與營養專業人士合作,共同擬定一個好的飲食計畫,以獲取足夠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來必須降低熱量赤字時的肌肉流失。
參考資料:Going Vegan for the Ga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Vegan Diets in Bodybuilders during Different Preparation Ph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