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成就完全取決於自我掌控的能力;個人對自我的掌控決定了成敗和對外物的影響力。成就多高,取決於自我掌控;跌得多深,則取決於自我放棄的程度。無法掌握自我,就難以支配外物。——達文西
元恕老師推薦的書!一開始感覺有點像成功學,但是看完作者的簡歷後覺得他確實是有資格寫成功學XD(22歲成立公司,27歲推動公司上市的絕對菁英),且有些法則確實是感覺可以受用一生,然而光看、光了解絕對是不夠的,事教人是最快的,所以也希望當我遇到一些情況時,能運用書中的法則幫助我更好的面對!
書中提到按正確順序填滿自己的桶子,分別是:
1.你知道什麼(知識)
2.你能做什麼(技能)
3.你認識誰(人脈)
4.你擁有什麼(資源)
5.外界對你的看法(聲望)
這五個桶子息息相關,通常由上往下的順序裝滿,空桶子倒不出水,專注於裝滿自己的桶子,桶子滿滿的人可以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為世界帶來正向的改變。對我來說,選擇什麼東西裝進桶子裡,取決於它能不能也增加我其他的桶子,比如一份有好薪水的工作,如果不能增加我的知識與技能,再涼我都不要。
以下紀錄十個我覺得最有收穫的法則!
1.正面看待奇特想法
當我們不理解某人、新思想或技術,而且此新事物挑戰了我們的身分、智慧或生計時,為了緩解認知失調,我們往往會選擇退卻不前,而非挺身而進。創新之所以能夠顛覆,是因為它與眾不同,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時,挺身而進。當它挑戰你的智慧時,挺身而進。不冒險是你的最大風險,必須冒著失敗的風險,才有機會成功,在生活中避免風險,很可能就此錯失了生活。我不要完美的人生,因為所謂完美的人生,是沒有冒險過的人生。
2.想要有效影響行為,以提問代替陳述
書中舉例了問題—行為效應,若想創造正向的行為,別光靠陳述事實,以二元的是非問句提問,因為問題有別於陳述,會引致主動的反應,促使人們思考。若回答「是」能讓人更接近理想的自己,他們很可能給出肯定的答案,而一旦回答了「是」,那麼這個是變大有機會能實現。
3.寫自己的故事,別輕易妥協
不論有沒有人在看,或沒人知道我放棄,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沒人看見時,你不能放棄,你絕不能有此心態,放棄的念頭猶如魔鬼,若你經常妥協,往後便會輕言放棄,我們對自我的信念形塑了自身的想法和感受,而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決定了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行動則創造了關於自己的證據,要創造新的證據,你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心理韌性來自於正向的自我故事,為了建構自我故事,你需要證據,而證據就在你在逆境中的每個抉擇。
這讓我想到去年在洛陽夜爬老君山登頂時,真的很佩服自己,從晚上十點爬了四個小時沒有坐下來休息,半夜兩點多登頂時覺得說到做到的自己簡直太厲害了,對自己刮目相看,我想這絕對是我很重要的自我故事。
4.把健康擺第一
無須多言,再怎麼強調都不夠的東西就是健康,表達對生命感激最好的方式,就是照顧好自己,作者比喻身體就是要用一輩子的汽車,如果我們擁有一台要開一輩子的車肯定會好好保養好好照顧,請拿出這樣的心態照顧自己的身體,因為健康就像一張桌子,人生的所有東西都放在桌子上面,那些認為自己沒時間鍛鍊體能的人,早晚得挪出時間生病。
有時候在運動時,會覺得好像是在給自己的關節加潤滑劑,以及啟動身體運作代謝廢物,運動完也都會感謝自己的身體!健康的身體是我體驗世界的介質,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5.荒謬是比實用更好的宣傳
你會因你的荒謬行徑而為人所知,無須多言,你的荒謬將道盡關於你的一切。荒謬更有效、有趣,但它不適合膽小鬼;它屬於勇於冒險的人、傻瓜和天才,常態會被忽略,荒謬才有賣點。作者提到他所創辦的公司以藍色大溜滑梯為記憶特點收穫很多關注,這是因為大腦的習慣化過濾器,比如在簡報時,一定要把握開頭五秒,觀眾的習慣化過濾器要嘛會開始聚焦,給予關注,要嘛習以為常,開始充耳不聞,將注意力轉向它處,正因如此,無論任何故事,成敗關鍵都在於開場前五秒。若你想讓自己的故事被聽見,就必須積極、熱情且充滿挑釁的設計開頭五秒,注意力是人所能給予的最大禮物。(我很喜歡這句話,提醒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不值得的人事物上)
6.心理登月法則
比起投資於現實,投資於感知幾乎總是更經濟、更容易且更有效,不要與現實對抗,投資於形塑感知,我們的真相,不在於親眼所見,在於我們選擇所相信的故事。感知影響認知,認知塑造態度,態度引導行為。
7.把壓力當作特權
pressure是一種特權,只有值得的人才有幸擁有。stress是內在的心理反應,而pressure則是外部的環境力量。我們正處於安逸的危機之中,我們逃避有益健康的挑戰和困難,讓自己緩慢的在安逸中窒息而亡,過度追求安逸也許會加速老化。壓力不見得總是負面的,正確看待壓力可以讓人充滿動力,正視、接受和善用壓力,使之成為實現事業與生活目標的強大工具。舒適和輕鬆,短期內看似朋友,長遠下來卻是你的敵人,若你追求成長,選擇迎接挑戰。
很久以前就在TED看過關於把壓力當朋友的演講,真的是受益良多,很多時候在我心跳加速、緊張時,我都會想著:OK,這很正常,這是我的身體在幫助我更好面對挑戰的方式,我會做得很好。而我通常也都會做得很好!
8.從失敗的角度思考
事前驗屍法鼓勵團隊在專案開始之前,就先從失敗的角度思考。事前驗屍法不僅是單純詢問哪裡可能出錯?而是仰賴你想像患者(專案)已死,並要求解釋原因,預防勝於治療,提前思索失敗情況,能讓人更深入掌握問題的潛在根源,並主動採取防範措施。
9.價值取決於情境,而非技能
不同的市場對你的技能賦予不同價值,比起你的技能較司空見慣的產業,若雇主或客戶認為你的專業能力很罕見或獨特時,他們會願意支付更高費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有一大部分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適合自己的工作、適合自己的生活、適合自己的朋友愛人,也算是一種天命吧!
10.紀錄是成功的終極秘訣
紀律是不受動機高低影響,透過自我控制、延遲享樂和持之以恆,不斷致力於實現目標。紀律=目標的價值+追求目標的報酬-追求目標的代價,慎選將時間花在哪裡,以及與誰度過,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我很認同這一點,有沒有動力跟自不自律沒有關係,我可以今天早上醒來覺得毫無動力,但依舊自律的去做那些我知道我該做的、對我有益的事情(我們大女人是這樣的),而說到動機,實際取得的成果幾乎不影響動機,但若是感覺自己有所進展,就有動力繼續前進。
看到這本書後,去搜了作者的Podcast,直接愛上!作者的聲音非常好聽!而且邀請的嘉賓都是各領域的專家,從此我的Podcast愛聽清單又多一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