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在意同儕的眼光,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孩子很在意同儕的眼光,我要怎麼教小孩?

「媽媽,同學說我這個鉛筆盒很幼稚,我不要用了!」「他們都說要玩那個遊戲,我也要玩!」「如果我不跟大家一樣穿這種鞋子,他們就不跟我好了⋯⋯」

你是否發現,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後,開始越來越在意同學怎麼看他、怎麼說他?他可能會因為同儕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的喜好、穿著,或者為了融入某個小圈圈而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他努力地想和大家「一樣」,深怕自己「不一樣」會被排擠或嘲笑。

這樣「看人臉色」、深怕「跟不上流行」的焦慮,是否也讓你感到擔心?

孩子長大,同儕關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

渴望被同儕接納、喜歡,是孩子建立歸屬感與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孩子「過度」在意同儕眼光,甚至因此失去自己的主見、委屈自己、或盲目跟從,就可能影響他的自信心發展與獨立思考能力。

「他最近都學同學講一些奇怪的話,我都不知道是好是壞。」

「別人流行什麼他就跟著要什麼,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

面對孩子強烈的「從眾」傾向與對同儕眼光的過度在意,我們該如何引導,才能幫助他建立穩固的自我價值感,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並在群體中保有真實的自己呢?


▌孩子「為了什麼」特別在意同儕眼光?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如此在意同儕眼光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責備他「沒主見」或「愛跟風」。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回應他的內在需求,並引導他健康地看待同儕影響。

⚠️ 渴望「被喜歡」、「被接納」的強烈歸屬需求

進入學齡期,孩子的社交重心逐漸從家庭轉向同儕。

被同儕團體接納、喜歡,能帶給他們強烈的歸屬感與安全感,他們害怕被孤立、被排擠,因此會努力符合團體的期待。

⚠️ 在同儕中找「定位」,建立「我是誰」的認同感

孩子會透過與同儕的互動和比較,來探索和形塑自己的身份認同。

同儕的反應和評價,像是他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大家覺得我很酷/很搞笑/很會玩⋯⋯」,這些都能幫助他定義自己。

⚠️ 內在自信不足,需要「別人說我好」來肯定自己

如果孩子自身的價值感不夠穩固,或者比較缺乏自信,他就更容易依賴外在的肯定來證明自己,同儕的讚美或認同,對他來說就變得格外重要。

⚠️ 害怕「不一樣」被嘲笑或排擠的恐懼

孩子可能曾經因為「與眾不同」而遭受過嘲笑或排擠的負面經驗,或者觀察到其他「不一樣」的同學被孤立。

這種恐懼感,會讓他更傾向於選擇「安全」的從眾行為。

⚠️ 模仿學習,認為「跟著大家做」比較安全

孩子在學習社交規則的過程中,會觀察並模仿同儕的行為模式。

他們可能認為,「跟著大家做」比較不容易出錯,也比較能確保自己被團體接受。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強化「家庭」作為安全港:給予無條件的愛與肯定

家庭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

無論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如何,都要讓他感受到在家裡他是被無條件接納與深愛的。

當孩子擁有穩固的家庭安全感與價值感時,他就比較不需要完全依賴同儕的肯定。

✅ 培養「獨立思考」:鼓勵提問,而非盲從

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大家都在做這件事?」、「你真的也喜歡嗎?還是只是因為別人喜歡?」、「如果做了這件事,會有什麼後果?」。

鼓勵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與多數人不同,也給予尊重,培養他分辨是非、獨立判斷的能力。

✅ 欣賞「不一樣」:肯定孩子的獨特與真實選擇

看見並欣賞孩子獨特的興趣、專長、想法與特質。

鼓勵他發展自己的風格,讓他明白「不一樣」並不可怕,反而可能是很棒的特色。

當他做出符合自己真實意願的選擇時(即使那可能不符合主流),給予大力肯定。

✅ 教導「溫和拒絕」的技巧與「設立界線」的勇氣

和孩子討論,如果遇到不想參與的同儕活動或不認同的行為時,可以如何有禮貌但堅定地拒絕。

例如:「謝謝你的邀請,但我今天比較想做別的。」、「我覺得這樣不太好,我不想參加。」透過角色扮演練習,增加他的勇氣與技巧。

✅ 拓展「多元視野」:鼓勵接觸不同群體與興趣

鼓勵孩子參與多元的社團、才藝班或活動,接觸來自不同背景、擁有不同興趣的同儕。

這能幫助他拓展視野,發現「主流」並非唯一的標準,也能在不同的群體中找到新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真實的你最棒!引導孩子在群體中保有自我

引導孩子健康看待同儕影響,是一場關於自信、獨立與社交智慧的細膩教養。

重點不在於要求孩子「特立獨行」或「完全不受影響」,而在於幫助他建立一個穩固的「內在羅盤」——清晰的自我認知、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健康的自我價值感。

當孩子能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肯定自己時,他才能在群體的浪潮中,既能保有真實的自我,又能享受友誼的美好。

陪伴孩子,用愛與智慧,引導他學會欣賞自己的獨特,也學會尊重他人的不同,在群體中找到最舒服自在的位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14
▌孩子常常打斷別人說話、沒耐心等待,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正在和朋友講電話,孩子在一旁不斷拉著你的衣角、大喊:「媽媽!媽媽你看這個!」;家庭聚餐時,大人們才剛開啟一個話題,孩子就急著插嘴,分享他今天在幼兒園的「重大發現」;或者在玩輪流遊戲時,他總是等不及輪到自己,就想搶先一步,甚至因此生氣哭鬧⋯
Thumbnail
2025/05/14
▌孩子常常打斷別人說話、沒耐心等待,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正在和朋友講電話,孩子在一旁不斷拉著你的衣角、大喊:「媽媽!媽媽你看這個!」;家庭聚餐時,大人們才剛開啟一個話題,孩子就急著插嘴,分享他今天在幼兒園的「重大發現」;或者在玩輪流遊戲時,他總是等不及輪到自己,就想搶先一步,甚至因此生氣哭鬧⋯
Thumbnail
2025/05/13
▌青少年作息混亂、日夜顛倒,我要怎麼教小孩? 半夜兩三點,你發現孩子的房間燈還亮著,隱約傳來滑手機或鍵盤的聲音;隔天早上,卻得三催四請、大呼小叫,才能把他從床上「挖」起來,結果還是一臉惺忪、精神不濟。 週末更是直接睡到自然醒,往往已是日上三竿,作息完全日夜顛倒。 看著孩子頂著黑眼圈、白天精神渙
Thumbnail
2025/05/13
▌青少年作息混亂、日夜顛倒,我要怎麼教小孩? 半夜兩三點,你發現孩子的房間燈還亮著,隱約傳來滑手機或鍵盤的聲音;隔天早上,卻得三催四請、大呼小叫,才能把他從床上「挖」起來,結果還是一臉惺忪、精神不濟。 週末更是直接睡到自然醒,往往已是日上三竿,作息完全日夜顛倒。 看著孩子頂著黑眼圈、白天精神渙
Thumbnail
2025/05/12
▌孩子不願意做家事,我要怎麼教小孩? 「為什麼又是我倒垃圾?昨天不是我倒的嗎?」 「洗碗好麻煩喔!我等一下再洗不行嗎?」 「如果我幫忙摺衣服,那我可以多玩半小時電腦嗎?」 你請孩子幫忙分擔一些家務,他卻開始討價還價、抱怨連連,或者想盡辦法拖延、找藉口。 原本希望他能學習負責任、為家庭盡一份
Thumbnail
2025/05/12
▌孩子不願意做家事,我要怎麼教小孩? 「為什麼又是我倒垃圾?昨天不是我倒的嗎?」 「洗碗好麻煩喔!我等一下再洗不行嗎?」 「如果我幫忙摺衣服,那我可以多玩半小時電腦嗎?」 你請孩子幫忙分擔一些家務,他卻開始討價還價、抱怨連連,或者想盡辦法拖延、找藉口。 原本希望他能學習負責任、為家庭盡一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A乖乖地,不多話,也不太會主動跟別人說話,老師上課總是專心聽,就算隔壁同學嬉鬧聲已過大,還是繼續「表面上」專心聽課。聯想到剛進入團體生活(當年的幼稚園)的我,就是如此,不敢表達自己,不敢上課亂動,跟不敢跟同學一起嬉鬧,其實內心早已跟他們一起玩樂去了。
Thumbnail
A乖乖地,不多話,也不太會主動跟別人說話,老師上課總是專心聽,就算隔壁同學嬉鬧聲已過大,還是繼續「表面上」專心聽課。聯想到剛進入團體生活(當年的幼稚園)的我,就是如此,不敢表達自己,不敢上課亂動,跟不敢跟同學一起嬉鬧,其實內心早已跟他們一起玩樂去了。
Thumbnail
▓誇獎某個孩子,是在引起其他孩子的妒忌嗎?   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
Thumbnail
▓誇獎某個孩子,是在引起其他孩子的妒忌嗎?   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