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做家事,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孩子不願意做家事,我要怎麼教小孩?

「為什麼又是我倒垃圾?昨天不是我倒的嗎?」

「洗碗好麻煩喔!我等一下再洗不行嗎?」

「如果我幫忙摺衣服,那我可以多玩半小時電腦嗎?」

你請孩子幫忙分擔一些家務,他卻開始討價還價、抱怨連連,或者想盡辦法拖延、找藉口。

原本希望他能學習負責任、為家庭盡一份心力,卻常常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家事攻防戰」。

你可能感到無奈,為什麼孩子不能自動自發一點?也可能感到生氣,覺得孩子不夠體貼、只想著玩。

這樣「家事攻防戰」,是否也讓你感到心累又無奈?

讓孩子參與家事,是培養他們責任感、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對家庭「貢獻感」的重要途徑。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玩樂的吸引力往往遠大於做家事的「義務感」,因此出現討價還價、抱怨的行為其實相當常見。

「叫他做個家事像要他的命一樣,比登天還難!」

「都要用交換條件才肯動,這是在做生意嗎?」

面對孩子對家事的抗拒與協商,我們該如何引導,才能讓他從「被迫」轉為「樂意」,從「抱怨」轉為「負責」,並真正理解參與家務的意義呢?


▌孩子「為了什麼」對做家事百般不願?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抗拒做家事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將其歸咎於「懶惰」或「不聽話」。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回應他的需求,並引導他建立正向的參與態度。

⚠️ 追求權力,想「討價還價」來掌控局面

孩子可能不喜歡「被命令」做家事,而想透過討價還價(「我做這個,那你要答應我什麼?」)或拖延,來感受到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掌控權」,證明自己不是只能被動接受指令。

⚠️ 逃避「多出來」的責任,想保有自己的時間

對孩子來說,做家事意味著要犧牲掉一部分原可用來玩樂、看電視或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時間。他們可能覺得家事是「額外」的負擔,想盡辦法逃避或減少。

⚠️ 感覺「不公平」或任務「不好玩」

孩子可能覺得家事分配不均(「為什麼弟弟都不用做?」、「姊姊做的比較輕鬆!」),或者覺得被指派的任務太枯燥、太無聊、太困難,因而產生抱怨或抗拒。

⚠️ 尚未理解「家庭貢獻」的意義與價值

孩子可能還沒有真正理解,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分擔家務是身為成員的「貢獻」,能讓家裡更舒適、讓大家更輕鬆。他們可能只看到家事是「苦差事」,而非「愛的行動」。

⚠️ 缺乏「如何做好」的明確指引或能力

有時候,孩子抗拒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才算好」,或者覺得自己做不好會被罵。缺乏清晰的步驟指導或練習機會,也可能讓他對家事卻步。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建立「家事是全家人共同的事」的觀念,而非「幫忙」

首先,在家庭中建立「家事是每個成員共同的責任與義務」的觀念,而不是「孩子『幫』媽媽做家事」。

讓孩子明白,維持家庭整潔舒適,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每個人都需要付出。

✅ 任務分配「適齡適性」,給予「選擇權」

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與興趣,分配適合他的家事任務,避免指派過於困難或他完全沒興趣的家事。

可以列出幾項適合他做的家事,讓他從中「選擇」一兩項負責,或者讓他選擇在某個時間段內完成。給予選擇權能提升他的參與意願與自主感。

✅ 清楚示範「怎麼做」,初期「陪著一起做」

對於孩子不熟悉的家事,父母需要先清楚地示範步驟與標準(「你看,碗要這樣洗才會乾淨喔!」)

初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做幾次,從旁協助與鼓勵,直到他能獨立完成。不要期待孩子天生就會,技能是需要教導與練習的。

✅ 肯定「努力與貢獻」,而非要求「完美結果」

當孩子完成家事後,將焦點放在他「願意付出」的努力、「為家裡做了貢獻」的行為上,給予具體的肯定與感謝(「謝謝你幫忙把桌子擦得這麼乾淨,媽媽輕鬆多了!」),而不是只挑剔他做得夠不夠完美,正向的鼓勵能強化他的意願。

✅ 溫和堅持,不討價還價,善用「自然後果」

對於孩子該做的家事,態度要溫和但堅定。如果孩子討價還價或抱怨,可以簡短同理(「我知道你可能比較想玩」)後,重申這是他該做的事,然後「停止」無止盡的協商。

如果孩子沒有在約定時間內完成,可以讓他體驗自然的後果(例如:如果沒有幫忙洗碗,下一餐可能就沒有乾淨的碗可以用)。


▌家事不是戰爭!教出樂於貢獻的家庭小幫手

引導孩子參與家事,是一場關於責任感、生活技能與家庭貢獻的長期培養。

重點不在於追求家裡一塵不染,或孩子百分之百完美執行,而在於建立孩子「我是家庭一份子,我能做出貢獻」的價值感與歸屬感。

用對的方法,將「苦差事」轉化為孩子學習成長、感受被需要的機會。

當孩子從「被迫」到「願意」,從「抱怨」到「負責」時,你會發現,家事不僅不再是親子間的戰爭,反而能成為凝聚家庭情感、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橋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11
▌孩子不肯分享玩具,我要怎麼教小孩? 公園的沙坑裡,你的孩子緊緊抱著小鏟子,對著想一起玩的夥伴大喊:「這是我的!你不可以玩!」; 家裡來了小客人,孩子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宣示主權:「這些都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不肯讓別人碰一下; 或者在遊戲團體中,因為不想分享積木,而引發了哭鬧與衝突⋯⋯ 看
Thumbnail
2025/05/11
▌孩子不肯分享玩具,我要怎麼教小孩? 公園的沙坑裡,你的孩子緊緊抱著小鏟子,對著想一起玩的夥伴大喊:「這是我的!你不可以玩!」; 家裡來了小客人,孩子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宣示主權:「這些都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不肯讓別人碰一下; 或者在遊戲團體中,因為不想分享積木,而引發了哭鬧與衝突⋯⋯ 看
Thumbnail
2025/05/10
▌帶孩子旅遊,他卻哭鬧不停,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滿心期待地規劃了一趟家庭旅遊,希望能創造美好的親子回憶。 沒想到,才剛到景點,孩子就因為天氣太熱、走路太累、想買的玩具沒買到、或者只是行程不如他預期,就開始癟嘴、耍賴,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崩潰大哭、尖叫。 你可能好說歹說、威脅利誘,試圖安撫他的情緒
Thumbnail
2025/05/10
▌帶孩子旅遊,他卻哭鬧不停,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滿心期待地規劃了一趟家庭旅遊,希望能創造美好的親子回憶。 沒想到,才剛到景點,孩子就因為天氣太熱、走路太累、想買的玩具沒買到、或者只是行程不如他預期,就開始癟嘴、耍賴,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崩潰大哭、尖叫。 你可能好說歹說、威脅利誘,試圖安撫他的情緒
Thumbnail
2025/05/10
▌孩子偷東西,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發現孩子的書包裡,多了一個不屬於他的、嶄新的文具;或者家裡存錢筒的錢少了,孩子卻買了你沒給錢買的零食;甚至,你接到店家或朋友的電話,告知你的孩子拿走了未結帳或不屬於他的物品⋯⋯ 當你詢問孩子時,他可能眼神閃爍、支支吾吾、堅決否認,或者在家長的追問下才坦承,甚
Thumbnail
2025/05/10
▌孩子偷東西,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發現孩子的書包裡,多了一個不屬於他的、嶄新的文具;或者家裡存錢筒的錢少了,孩子卻買了你沒給錢買的零食;甚至,你接到店家或朋友的電話,告知你的孩子拿走了未結帳或不屬於他的物品⋯⋯ 當你詢問孩子時,他可能眼神閃爍、支支吾吾、堅決否認,或者在家長的追問下才坦承,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安親班接孩子回家後,發現她尚未完成功課,我責怪她沒有把握時間把作業寫完,孩子解釋因為擦拭寫不好的字用了許多時間。我敦促她趕快寫,以免來不及去上晚上的才藝課。   安頓好小孩,我在廚房忙著,聽到在寫字的小孩突然情緒失控,在生字簿亂畫一通,她心急的想寫好,但過了半小時,卻只寫了三個字,她崩潰大哭著說
Thumbnail
安親班接孩子回家後,發現她尚未完成功課,我責怪她沒有把握時間把作業寫完,孩子解釋因為擦拭寫不好的字用了許多時間。我敦促她趕快寫,以免來不及去上晚上的才藝課。   安頓好小孩,我在廚房忙著,聽到在寫字的小孩突然情緒失控,在生字簿亂畫一通,她心急的想寫好,但過了半小時,卻只寫了三個字,她崩潰大哭著說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新的一年到來,在放完連假以後,孩子們回來上課的狀況又進步了。有人告訴自己:我已經是哥哥姊姊了。看來孩子們開始迎接自己又長大囉! 回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又更主動願意幫忙了。有人負責擦桌子和餐桌、掃地、拖地、倒垃圾、排椅子、整理書櫃,也有人負責合力搬運棉被
Thumbnail
新的一年到來,在放完連假以後,孩子們回來上課的狀況又進步了。有人告訴自己:我已經是哥哥姊姊了。看來孩子們開始迎接自己又長大囉! 回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又更主動願意幫忙了。有人負責擦桌子和餐桌、掃地、拖地、倒垃圾、排椅子、整理書櫃,也有人負責合力搬運棉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