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有你
剛好販賣所所長
地方影像採擷與轉譯
陪伴教練羅健福老師
很開心,邀請到數位媒體專業的建福老師,到社團來指導孩子如何將看到的行踏場景,完善地拍照記錄—三分法(橫切三格、直切三格)和甜蜜點—將我們眼裡的美好,明確且精彩地傳遞給尚未有機會到此一遊的旅者,吸引他們的前來,此刻,若能再多說些故事,就更迷人了

謝謝健福所長的允諾❤️

這回除了社團的學生之外,也感謝校內夥伴帶著任課班級的孩子前來聆聽以及實作,成了有趣的對照組即將從學校畢業的學長姐以及剛進來學校不久的學弟妹,眼裡的校園,那不同的美好究竟可以是些什麼?

學長的說明

準備出發到校園拍照蒐集

啟動畫面~學長姐一字排開,拍下岡中印象裡的第一拍

各組分享

老師分享

校園即景(拍照者亦是校園的學習風景😍

很喜歡老師解說學長視角:遠方磚紅建築是學區內的後紅國小,從岡山國中望去的連結,是學子們在義務教育下的傳承意象。

校園一隅:是大家共同的「活力原石」

校園一隅:是大家共同的「創新原石」

校園一隅:是大家共同的「學習步道」

校園一隅:是大家共同的「時光走廊」
拍照之後的分享,聆聽的過程中,社團的孩子,依舊是默默的、被動的、小小聲的說著自己選擇的照片,甚至有幾張也不太清楚自己為什麼拍,當下我的心情很失落,失落背後帶著憂傷,憂傷裡的我,明白是一種期待的落空,導致自己的心很累
我覺得徬徨,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帶著他們往下走,有一種想大哭的感覺,有種不知該怎麼辦才好的感覺,太令人無助了!已經是第四次社團,用掉了八節課, 360分鐘,看著他們這樣,我難以想像成果發表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我無助的跟長期合作的社團夥伴求助,她淡淡的告訴我:尊重孩子個人的發展樣貌,讓願意主動的孩子產出就好…..
我無奈地跟長期對話的社團創意夥伴求助,她鼓勵的告訴我:依據她的觀察,孩子們很乖,當下的討論也有產出,照片也有符合三分法,就是表達能力明顯不足。關於繳交作業的部分,社團就是個休閒,要簡化課程以及對成發的期待,能配合就很好了。
回家選擇沉澱的自己,剛好聽了《貍與鹿的腦迴空間》Podcast最新一期:「隱性課程」
https://podcasts.apple.com/....../id1605337783......
突然覺得很珍貴,從中多次聆聽某些段落,一直打中我最近的疲憊…….
1.人的生長有其歷程,大腦的生長有不同的樣子...面對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其說是生氣,不如說是難過或悲傷多些...我在乎,而孩子們卻不在乎,孩子們只在乎自己在乎的..或者,孩子們選擇在乎,但是可能是用自己在乎的方式在乎你,....
2.機制的建立,會形塑學習者的價值觀。(Me:隱性課程的影響超乎我們想像)
3.以過往經驗的潛規則,來參與新範式的嘗試。(Me:不以為然地且帶著批判看待面前的學習)
4.策展,展出的是「成長展」,而不是「成果展」。展區,有個人,也有團體,記錄的是團隊裡的「成長歷程」(Me: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提供社團在未來可以發展的好想法)

每一次的學習都很難得且值得🤗
後記:
這週的案件不少,張力不小,但至少在迷失的同時,還能擁有找到資源的契機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