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怎麼想 x 員工怎麼感》當稱讚變成負擔:「能者多勞」的三大管理誤區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組織運作中,主管經常依賴高效員工處理複雜任務,認為這是對能力的肯定;但從員工角度來看,這樣的信任往往變成不平衡的付出與模糊的邊界,甚至成為無聲的懲罰。本文解析「能者多勞」背後的心理邏輯,提醒主管如何辨別真實的組織瓶頸,並提出三個具體做法,讓高效人才持續有動力、也能好好活下來。

現象拆解:「被信任的人」往往最早耗盡能量

主管經常依賴某些員工:「他最清楚」、「他速度最快」、「交給他我最放心」。

這些話看似稱讚,實則也透露出一種組織失衡的現象:

高效的員工,被組織默認為「可被壓縮的資源」。

而這些「能者」,其實正在默默承擔三件事:

  • 分工不清的後果(別人沒做,他會補)
  • 效率變懲罰的循環(越快完成,越多任務滾進來)
  • 被忽略的情緒累積(努力被視為理所當然)

思維差異:主管說「是你能力好」,員工感覺「只是我比較不會拒絕」

許多主管並非惡意,他們只是依賴那些「不用操心就會搞定的人」。

但這種「順手使用」的習慣,若沒有設下節制線,很容易演變成壓力失衡。

對主管來說:「我只是拜託你幫一下,因為你做得最好。」

對員工來說:「我又幫了,但沒人看到我其實也快撐不住了。」

很多主管以為他們能撐,是因為從未聽過他們說累。事實是,那些最可靠的人,往往也最不會說「不」。主管不必內疚,而是可以開始練習多問一句:「這次會太重嗎?」

被忽略的界線:高效率 ≠ 高承受力

許多高績效員工,在主管眼中「表現正常」的原因不是因為沒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習慣不表達問題

這樣的員工通常:

  • 把任務完成當責任,而非可討論事項
  • 不想讓團隊失望,就默默扛下
  • 害怕一說出壓力就被質疑能力不夠

但當這群人沉默太久,最終不是選擇提離職,就是精神耗竭。

能者不再多勞,而是「勞得有據」

作為主管,你的責任不是只會用「能者」,而是要設計機制,讓高效成為可持續的動力,而非耗損資源

以下三個提醒,讓你有效管理「高效者的壓力邊界」:

1. 區分「能力所及」與「情感綁架」

當一個人總是「可以幫」、「能處理」,不代表他應該每次都幫、都處理。

請練習問自己一句話:「這是他應該做的?還是我不想花時間讓別人學會做?」

Key:高效不是用來彌補團隊懶惰的。

2. 把稱讚具象化,讓貢獻成為被記錄的事

不要只說:「你真的很棒。」而是指出他做得好在哪裡、如何幫助了團隊。

例如:

  • 「你這次在截稿前幫大家統整資料,讓進度能提前交付,這種補位真的太關鍵了。」
  • 「你總是會多想一層,讓客戶提前知道風險,這點我非常信任。」
Key:被看見的努力,才會轉化為持續的動力。

3. 設下「可談的界線」,幫助高效者說出自己的極限

你可以主動營造「可提重分配的空間」,說:

  • 「這次任務比較重,有什麼部分你需要資源支援或可以暫緩?」
  • 「這種事你幫忙三次了,我們來討論看看怎麼分攤。」
Key:高效員工不怕扛,只怕你覺得那是他應該扛。

能者不是用來多勞,而是值得好好被對待

許多組織不是沒有好人才,而是把好人才用壞了。

你以為他撐得住,其實他只是還沒說出口。

管理不只是挑出最能扛的人,而是讓每個願意扛的人,知道自己是被支持、被理解、被紀錄的。

讓「能者多勞」從一句便利口號,變成一種有制度保障、有價值交換的職場正義。


如果你是主管

  • 你最近一次依賴「最放心的員工」是什麼任務?
  • 他有沒有在過程中主動說出難處?你有問嗎?

如果你是員工

  • 你是否曾因「不想拖累團隊」而吞下自己的負荷?
  • 如果你願意表達極限,你最希望主管怎麼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74會員
155內容數
我是愛蜜莉,曾任外商及科技業主管,穿梭在市場研究和品牌行銷之間,現在是顧問、講師。在這裡,我用文字記錄思考、感受與實踐——從職場到人生,從轉型到覺察。如果你正在路上,想讓自己更清楚、更自在、也更貼近理想的樣子,歡迎走進這場「人生演算法」。
2025/05/01
在組織中,資源從來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依據績效、角色與信任感進行再配置。對主管來說,「把資源給最有產出的人」是理性選擇;但對許多默默努力卻不擅長表達或缺乏曝光機會的員工來說,這樣的制度往往成為壓力來源。
Thumbnail
2025/05/01
在組織中,資源從來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依據績效、角色與信任感進行再配置。對主管來說,「把資源給最有產出的人」是理性選擇;但對許多默默努力卻不擅長表達或缺乏曝光機會的員工來說,這樣的制度往往成為壓力來源。
Thumbnail
2025/04/30
有一種溝通,叫做:「我說了,但你沒懂。」有一種誤會,是「你講得很快,我連問題是什麼都還沒想清楚。」在團隊裡,主管以為自己很清楚地表達了立場與安排,員工卻總是感到不安、不確定,甚至愈來愈沉默。問題不在「說或不說」,而是:說的方式,決定了對話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30
有一種溝通,叫做:「我說了,但你沒懂。」有一種誤會,是「你講得很快,我連問題是什麼都還沒想清楚。」在團隊裡,主管以為自己很清楚地表達了立場與安排,員工卻總是感到不安、不確定,甚至愈來愈沉默。問題不在「說或不說」,而是:說的方式,決定了對話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29
在職場中,「主動性」常被視為一種職場加分項,但主管與員工對主動的理解大不相同。對主管而言,主動是觀察績效潛力的重要指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過度主動往往代表風險與誤踩地雷的焦慮。這篇文章拆解雙方常見誤解的心理邏輯,並提出三個管理對策。
Thumbnail
2025/04/29
在職場中,「主動性」常被視為一種職場加分項,但主管與員工對主動的理解大不相同。對主管而言,主動是觀察績效潛力的重要指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過度主動往往代表風險與誤踩地雷的焦慮。這篇文章拆解雙方常見誤解的心理邏輯,並提出三個管理對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在職場上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懂得跟主管相處。本文分享了一個年輕工程師的真實案例,教你如何建立良好的主管關係,提出了幾個小撇步和建議。記住,跟主管相處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
Thumbnail
在職場上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懂得跟主管相處。本文分享了一個年輕工程師的真實案例,教你如何建立良好的主管關係,提出了幾個小撇步和建議。記住,跟主管相處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好的主管不僅交辦工作,也有教導執行的能力。此外,好的主管會對你有建設性的反饋,並願意分享公司資訊。最後,鼓勵員工上課受訓或提升專業領域知識,也是好主管的標誌。
Thumbnail
好的主管不僅交辦工作,也有教導執行的能力。此外,好的主管會對你有建設性的反饋,並願意分享公司資訊。最後,鼓勵員工上課受訓或提升專業領域知識,也是好主管的標誌。
Thumbnail
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主管往往扮演著舵手,引領團隊往成功邁進。若今天主管能力不足,導致無法帶領團隊往前,那員工要怎麼成長?從問題發生到解決,再從檢討到回報,每一步都可以看出你的主管能力夠不夠!
Thumbnail
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主管往往扮演著舵手,引領團隊往成功邁進。若今天主管能力不足,導致無法帶領團隊往前,那員工要怎麼成長?從問題發生到解決,再從檢討到回報,每一步都可以看出你的主管能力夠不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員工的能力是分階段發展的,主管要根據員工的能力,採取不同的帶人方式。這樣才能讓員工快速成長,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Thumbnail
員工的能力是分階段發展的,主管要根據員工的能力,採取不同的帶人方式。這樣才能讓員工快速成長,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