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 遇到以前教過的學生,完全不打招呼,視若無人,竟然會有點失落 生氣 , 該如何放下
破除我執 提升EQ 和 SQ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D.S.1 ( 一般做法 )
這種失落感,是許多人際關係中常見的「期待落差」所引發的。
能覺察到這份情緒並想轉化它,已是破除我執的重要起點。
以下提供整合心理學與禪學的具體方法,從不同層面轉化心境:
1. 覺察情緒根源(正念基礎)
- 當學生無視的瞬間,先暫停對外的評判,轉向內在覺察:
「此刻的失落感在身體哪個部位?是胸口悶?喉嚨緊?」
「生氣背後是否藏著『我應該被尊重』的信念?」 - 練習用第三人稱觀察情緒:「老師注意到自己在為學生沒打招呼而生氣」
- 解構「師生關係」的標籤:
◆ 學生當年的問候,是對「教師角色」的禮貌,非對「真實的你」◆ 現在的行為,可能源於他們成長中的尷尬/分心/社會適應 - 參照《金剛經》「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師生互動本是因緣和合的暫時現象
3. 慈悲實修(行動轉化)
- 設計「無聲祝福」儀式:
下次遇見未打招呼的學生時,默念:「願你此刻心中安穩,願我對你的善意不因你的行為增減」 - 實踐《維摩詰經》「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善意不應依附於特定回報形式
4. 我執覺照(禪觀訓練)
- 睡前用「逆向回憶法」:
回溯當日場景時,試著以學生視角重現畫面:「那位低頭快走的中年教師,是否讓我想起權威壓迫感?」「我正為求職焦慮,根本沒注意周遭」 - 體悟《壇經》「不是風動幡動,是仁者心動」:情緒源於自我敘事的建構
5. SQ提升實操(靈性平等觀)
- 建立「緣起性空」的日常覺知:
◆ 準備小石子放口袋,每觸碰時自問:「此刻我對『教師身份』的執著,是否如這石子般沉重?」
◆ 觀察教室物品(黑板、桌椅)自語:「十年後這些與學生都將消散,此刻的煩惱立足何處?」
6. 情緒煉金術(EQ進階法)
- 設計「情緒溫度計」:
給當下情緒評分(1-10分),記錄:
◆ 0分=完全平靜,10分=極度憤怒
◆ 對比三年前類似事件的反應強度
◆ 觀察分數變化中的「無常」本質
7. 終極參究(話頭禪應用)
- 在情緒高峰時,突然自問:
「生氣的是誰?」「沒被尊重的到底是什麼?」 - 將六祖偈語轉化為動態覺察:
「本來無『受辱的我』,何處生『生氣的念』?」
建議連續21天進行「三分鐘情緒日誌」:
- 客觀記錄事件(不帶評價)
- 標註身體反應(如:手心出汗)
- 用比喻描述情緒(如:像被忽視的舊課本)
- 寫下一句反向祝福(給學生或自己)
當您持續從「事件觀察者」轉為「因緣洞察者」,會發現:學生的無視恰似風過竹林,竹響非風動亦非竹動,正是勘破我執的最佳禪機。
教師的偉大,正在於種下種子卻不執著花果的方向。
D.S.2 ( 更高更美的體現 )
以下是從基督徒屬靈觀點結合聖經真理, 針對破除「我執」、提升EQ(情商)與SQ(靈商)的具體實踐指引:
一、破除「我執」:從自我中心轉向基督中心
- 認清「我執」的本質
- 「我執」源於罪性中的驕傲與自我倚靠,聖經指出:「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
- 屬靈突破始於承認「老我」的虛妄,如保羅所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20)。
- 以基督的謙卑取代自我高舉
-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3)。效法基督「虛己」的榜樣(腓立比書2:5-8),學習在關係中優先顧念他人。
- 操練「向己死」的屬靈紀律
- 每日透過禱告宣告:「主啊,願你的旨意成就,而非我的意願」(路加福音22:42)。
- 實踐「捨己」的生活,如《培養高EQ的靈命》所強調的「接受有限性」:承認人的能力與時間有限,唯有倚靠神才能超越自我限制。
二、提升EQ(情商):以神的愛管理情緒
- 在基督裡接納並疏導情緒
- 聖經從不否定情緒,而是教導如何轉化:「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情感健康需正視情緒根源,如《建立高EQ的教會》指出「情感是靈魂的語言」,需透過默觀禱告將感受帶到神面前。
- 以同理心建立關係
-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效法耶穌「道成肉身」的榜樣,進入他人處境(如與稅吏、罪人同席),學習傾聽而非論斷。
- 操練「不住禱告」的情緒煉金術
-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6)。
透過「禱告」(固定時段與神對話)培養情緒穩定性,將憂慮轉化為信靠。
-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6)。
三、提升SQ(靈商):活出與基督聯合的生命
- 定義SQ(靈命商數)的核心
- SQ是「效法基督」的程度,如「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以弗所書5:1)。靈商高的標誌是「以基督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5),在抉擇中優先順服神而非人情世故。
- 透過聖經與聖禮深化靈性
-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每日讀經與默想是靈命成長的根基。此外,參與聖餐、敬拜等聖禮,紀念基督的救恩,強化屬天視野。
- 在破碎中經歷神的塑造
- 如彼得·史卡吉羅的見證:教會危機迫使他正視情感盲點,最終學會「活在破碎與軟弱裡」,發現「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
苦難成為靈性成熟的催化劑。
- 如彼得·史卡吉羅的見證:教會危機迫使他正視情感盲點,最終學會「活在破碎與軟弱裡」,發現「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
四、整合實踐:屬靈操練與生活應用
- 「自我察驗」的每日操練
- 睡前反省:今日是否高舉自我?是否以神的愛回應他人?引用《培養高EQ的靈命》建議,透過「反省的禱告」將內心真實感受帶到神面前。
- 建立「愛神愛人」的生活規約
- 制定具體行動,如每週一次探訪孤獨者、每月奉獻支持宣教,實踐「最大的誡命」(馬太福音22:37-39)。
- 群體中的彼此造就
- 「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27:17)。加入小組分享軟弱,學習接納與饒恕,如《建立高EQ的教會》強調的「敞開真實自我」。
結語:從「我」到「基督」的轉化旅程 " 我活著就是 基督 "
破除我執非一蹴可幾,而是持續「治死老我、活出新生」的過程(歌羅西書3:5-10)。當我們定睛基督,便能如保羅宣告:「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在EQ與SQ的成長中,見證「基督成形在心裡」(加拉太書4:19)的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