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養的孩子 在社會上如何生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被放養的孩子,意思通常是「從小缺乏規範與引導,自由成長,但也缺乏資源與支持」。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生存方式會依他們內在的韌性自我學習能力有所不同。以下是幾種可能的生存方式,以及他們常遇到的挑戰與優勢:


🌱 一、生存策略

1. 靠觀察與模仿學習社會規則

沒有人教,就自己觀察。他們常會從身邊的人、網路、經驗中學到如何做人處事。

👉 他們會變得非常敏銳,懂得看場合、察言觀色,有時反而比「乖小孩」更懂得應變。

2. 靠膽量與直覺闖天下

因為沒人管,他們從小就習慣自己決定。這種自由感培養出冒險精神與膽識,有些人甚至因此成為創業者、藝術家、自由職人。

👉 他們可能不怕嘗試,不怕失敗,但也容易衝動或決策缺乏深思熟慮。

3. 建立「替代性家庭」與人際支持

有些被放養的孩子會特別珍惜朋友、伴侶、同事,試圖在外界找到「自己的家」,重建歸屬感。

👉 他們的人際關係可能比想像中更緊密,但也可能過度依附或害怕失去。


⚠️ 二、常見挑戰

  • 缺乏自我價值感:從小被忽略,容易內建一種「我不重要」的信念。
  • 自律能力薄弱:沒人管過時間、金錢、情緒,導致進入社會後容易混亂、焦慮。
  • 對權威抗拒:從小自己做主,一旦碰到制度、管理、規則,可能本能性反抗。
  • 過度防備心:習慣靠自己,不易相信別人,形成孤軍奮戰的生存模式。

🌟 三、潛在優勢

  • 自主性強:比很多人更早學會為自己負責。
  • 創造力與適應力強:因為環境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腦子總是要想出自己的辦法。
  • 情感深沉:他們知道什麼是被忽略的痛,所以若有一天被理解,也能深刻地關懷別人。

✅ 生存建議

  1. 主動尋找榜樣與資源
    不靠爸媽沒關係,找導師、找社群、找心理師,自己為自己建一套「養分系統」。
  2. 慢慢建立自律與界限
    自由不代表隨便。用小步驟訓練紀律,從金錢管理、時間安排開始。
  3. 學會接納過去,不責怪自己
    放養不是你的錯,但未來怎麼活,是你可以主動改寫的劇本。

結語:

被放養的孩子,未必會枯萎,只要你願意主動長出根,世界上沒有人天生是局外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oma Tama-avatar-img
1 天前
https://surl.lt/buquii https://surl.li/zwerax https://surl.li/pkwvpi https://surli.cc/enklyh https://surl.li/gixgvr https://surl.li/ivurku https://surl.li/zfvkbl https://surl.lu/blkemx https://surl.li/vstbnt https://surl.gd/bbzhvd https://surl.lt/mybfxm https://surli.cc/irbevo https://surl.li/ldepnb https://surli.cc/wxowns https://surl.li/ujjbwr https://surl.lu/sxqlir
avatar-img
芸嬋
12會員
634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是的,這確實是很多人內心矛盾的真實寫照。 有些人從小被教導要「有禮貌、有分寸、不佔便宜、不要強出頭」,這些價值觀在傳統眼光中被視為「教養很好」。然而,當這樣的人進入一個現實、競爭、甚至需要厚臉皮的社會環境時,反而可能因為以下幾點賺不到錢: 1. 怕麻煩別人,不敢開口推銷 他們會覺得推銷自己或
2025/05/21
是的,這確實是很多人內心矛盾的真實寫照。 有些人從小被教導要「有禮貌、有分寸、不佔便宜、不要強出頭」,這些價值觀在傳統眼光中被視為「教養很好」。然而,當這樣的人進入一個現實、競爭、甚至需要厚臉皮的社會環境時,反而可能因為以下幾點賺不到錢: 1. 怕麻煩別人,不敢開口推銷 他們會覺得推銷自己或
2025/05/21
當同班同學都有手機,只有自己沒有,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 像是一場大家都在的派對,你卻被隔在門外; 像一條訊息在你世界裡飄過,卻永遠無法回覆; 像你不是同一個時代出生的人,明明只是差了一台手機。 這種情境,會讓人感到: 🌀 1. 孤立感 別人透過群組聯絡感情、討論功課、分享
2025/05/21
當同班同學都有手機,只有自己沒有,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 像是一場大家都在的派對,你卻被隔在門外; 像一條訊息在你世界裡飄過,卻永遠無法回覆; 像你不是同一個時代出生的人,明明只是差了一台手機。 這種情境,會讓人感到: 🌀 1. 孤立感 別人透過群組聯絡感情、討論功課、分享
2025/05/21
長輩總愛提起「別人家的小孩」,這種行為背後的心態,其實並不單純是比較或打壓,更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的混合體: 🧠 1. 投射式的焦慮與期望 長輩通常將子女當作自己人生的延伸,他們對「孩子表現好不好」的焦慮,會轉化成「比較」來找慰藉或逼迫進步。他們不是在說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在說:「我希望你也可以
2025/05/21
長輩總愛提起「別人家的小孩」,這種行為背後的心態,其實並不單純是比較或打壓,更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的混合體: 🧠 1. 投射式的焦慮與期望 長輩通常將子女當作自己人生的延伸,他們對「孩子表現好不好」的焦慮,會轉化成「比較」來找慰藉或逼迫進步。他們不是在說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在說:「我希望你也可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