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是成長,還是被吃定?從 Threads 討論延伸的一場職場共鳴

UU is ME-avatar-img
發佈於PM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貼文:https://www.threads.com/@uuis.me/post/DJ3YDZwy5qs?xmt=AQF0NNwNlgfBs1d31bvyCN1K_gspgMQq6vKkk7GF9i70bA

1/這一段對話,讓我開始懷疑自己努力的意義

那天跟我妹聊到工作態度,蠻震撼的。

她遇到不是自己範疇的事,會直接跟主管講: 「這不是我的工作內容,我不處理。」 不爽同事、不爽老闆,就離職。

而我一直是那種會說:「這個我可以順便幫忙。」 「沒關係我來弄就好,當作多學一點。」 甚至還會安慰自己:「累一點沒關係,未來會感謝現在的我。」

但有時候我真的分不清楚,這到底是成長,還是被吃定。

2/Threads 上的大家怎麼說

我把這段心聲發在 Threads 上,沒想到大家留言回應超踴躍。

有些人說:「Z 世代就是比較敢講,工作就是交易,合則留、不合就走。」

也有人說:「太容易說『我來弄』,真的會被當成理所當然。」

但也有不少人回:「某些時候撐過去,是有收穫的。不要太快把成長解讀成被利用。」

3/世代之間的職場觀念差異

這些回應,讓我發現對「畫界線」這件事,每個人解讀真的不同。

  • 有人覺得畫清楚是自保
  • 有人覺得這樣太敏感,不利合作
  • 還有人說:「看你當下有沒有資源可以撐,如果撐得住,就撐;撐不住,就該走。」

我也發現其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每個人對於風險承受度、生活背景、團隊文化的不同,影響了選擇。

4/畫界線的藝術:不是抗拒合作,而是保護自己

後來我整理出三個提醒自己不要過勞又過頭的小原則:

  • 先確認任務是否合理在你職責內
  • 不要當場說「好」,學會說「我先確認一下」
  • 每週review一次,哪些事其實可以不用自己扛下來

學會設界線,不是當刺蝟,而是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力氣合作。

5/問問你自己:你現在做的,是成長?還是委屈?

工作總是會遇到灰色地帶,但不代表你要把全部責任都背起來。

成長應該是讓你變強,而不是越來越麻木。 你可以問問自己:

  • 這件事做完,我更理解自己了嗎?
  • 還是只是更習慣不說話、更會壓下情緒?

6/你怎麼看?

遇到不合理的工作內容,你會:

  • 畫清界線,據理力爭?
  • 邊做邊看,有機會就換?
  • 還是選擇不吭聲,忍耐一下就過了?

這篇不給標準答案,只是想問: 你覺得這是成長,還是被吃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M斜槓行銷魂|uuisme
51會員
67內容數
一位從行銷轉職到軟體專案經理的PM,人生走了一個大轉彎,現在在職場裡邊崩潰邊成長中。 這裡有我從轉職迷惘到穩住步伐的心路歷程、還有專案推進時那種「啊!有一點成就感耶」的小確幸。當然,也少不了下班後的吃喝玩樂、生活觀察,偶爾耍廢、偶爾思考,都是我。
2025/05/28
學會說「這不急」,不代表懶惰,而是展現優先順序的判斷力。透過 Eisenhower 矩陣與任務分類公式,PM 才能穩住團隊節奏,贏得真正的信任與尊重。
Thumbnail
2025/05/28
學會說「這不急」,不代表懶惰,而是展現優先順序的判斷力。透過 Eisenhower 矩陣與任務分類公式,PM 才能穩住團隊節奏,贏得真正的信任與尊重。
Thumbnail
2025/05/24
離職本身不可怕,真正該怕的是明知道不適合卻還硬撐。留下來不是錯,但搞清楚為什麼留下,才不會白白浪費自己。與其內耗,不如誠實面對,做對自己負責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5/24
離職本身不可怕,真正該怕的是明知道不適合卻還硬撐。留下來不是錯,但搞清楚為什麼留下,才不會白白浪費自己。與其內耗,不如誠實面對,做對自己負責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5/17
內部系統常被忽視,卻牽動日常營運。PM介入的關鍵,不是重寫,而是重新定義價值、盤點痛點、設計可執行的優化路徑,讓冷門系統也能穩定前行。
Thumbnail
2025/05/17
內部系統常被忽視,卻牽動日常營運。PM介入的關鍵,不是重寫,而是重新定義價值、盤點痛點、設計可執行的優化路徑,讓冷門系統也能穩定前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情緒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會議中的情緒攻擊到自我情緒管理的反思,簡單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情緒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會議中的情緒攻擊到自我情緒管理的反思,簡單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這本書是前同事送我的~當時其實很多同事都在跟我提及關於我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Thumbnail
這本書是前同事送我的~當時其實很多同事都在跟我提及關於我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本文提供職場溝通技巧,教你如何運用「跨部門合作需求九宮格」改善跨部門溝通,建立「我在乎你的在乎」的心態,並透過案例說明如何有效溝通,達成雙贏局面。
Thumbnail
本文提供職場溝通技巧,教你如何運用「跨部門合作需求九宮格」改善跨部門溝通,建立「我在乎你的在乎」的心態,並透過案例說明如何有效溝通,達成雙贏局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