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在意大腦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幾乎倍增,達到16億人,占全球總人口的16.7%。但隨著壽命拉長,我們的挑戰也增加,尤其是大腦健康—阿茲海默症及其它失智症相關疾病(Alzheimer disease (AD) and related dementias, ADRDs)已成為老年人死亡、失能,及需要社會需要長照資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可能在症狀出現的數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這表示,等到我們真的出現記憶力衰退、語言困難時,可能早已錯過了最佳的預防黃金期。但好消息來了: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或許就是我們守護大腦的秘密武器,而且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有氧運動與大腦:中年開始,終身受益
研究指出,若能從年輕,或中年開始進行中到高強度的有氧訓練(例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並持續一生,會比等到老年才開始進行有氧運動,更能有效延緩認知功能退化。這種持續進行運動的「累積劑量」不但提升心肺適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還能改善大腦的血管功能,營造出有利神經可塑性的「腦部微環境」(brain microenvironment),幫助維持學習、記憶與思考能力。
科學怎麼說?實驗與統計這樣告訴我們 📊
許多隨機分派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與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 SRMA) 都發現:正常的認知老化特徵是一般知識的增加 (increased general knowledge),但同時伴隨著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的下降。所謂流體智力,包含了抽象思考、推理,與問題解決的能力,這些能力又涵蓋了處理速度、執行功能、情節記憶,以及工作記憶。流體智力的衰退從年輕成人時期就開始,並會持續惡化至中年與晚年階段。並且「流體認知」是一種會隨年齡下降的認知能力,與失智症的初期症狀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某些研究的主要群體(如:50歲以上健康成人)沒有顯著改變,但若參與者在運動過程中心肺適能有顯著提升,那麼他們在認知測驗中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這也意味著:有氧運動強度、頻率,與持續時間(即「劑量」)越足,效果就越顯著。
大腦結構的改變:不只軟體升級,也硬體升級 🧠✨
你可能以為,運動只是讓身體變壯,其實它也會讓你的「大腦更結實」!
1️⃣ 灰質體積(Gray Matter Volume)
大腦灰質主要與學習與記憶功能相關,特別是海馬迴(Hippocampus)與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PFC)。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延緩這些區域的萎縮,甚至在部分研究中觀察到體積回升的情況,例如:
- 1年快走訓練可增加老年人海馬迴體積,提升空間記憶能力。
- 青年與中年人進行中強度運動數月後,PFC厚度增加,伴隨執行功能進步。
2️⃣ 白質完整性(White Matter Integrity)
白質負責神經訊息的高速傳輸。隨年齡增長,其結構會逐漸退化。研究發現:
- 雖然短期運動未必能立即改變白質結構,但持續性提升CRF能顯著改善白質微結構完整性。
- 尤其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這個負責左右腦溝通的關鍵通道,在有氧訓練者身上呈現更好的微結構品質,與處理速度和記憶表現正相關。
為什麼運動對大腦有用?解鎖血管機制 🔓🩸
大腦是一個高代謝器官,雖然只占體重2%,卻耗掉了全身20%的能量。為了持續供應氧氣與葡萄糖,良好的血流供應至關重要。
有氧運動如何幫助大腦血管功能?
✅ 減少動脈僵硬(Arterial Stiffness)
✅ 穩定腦部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
✅ 增加大腦氧氣供應,幫助清除廢物(如: β-類澱粉蛋白)
此外,血管柔軟度的提升也有助於避免微血管破裂與小中風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失智發生機率。
最佳化運動處方:這樣動,才能動對!📋🏃♂️
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s, ACSM) 建議:
- 初學者可從每週3至5天,每次30~45分鐘的中強度運動開始(約:65%–75%最大心跳率)。
- 訓練一段時間後,可以逐漸增加強度,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等方式以促進VO₂max上升。
- 長期效果最好來自穩定、持續的運動習慣,而不是短暫爆發式的運動習慣。
此外,參與團體課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像是:跳舞、有趣的戶外運動)更有助於長期維持運動習慣!
🧩Q&A時間:您可能會有的問題
Q1:我年紀大了才開始運動,還來得及嗎?
當然來得及!儘管早開始效果更好,但任何年齡開始運動都比不運動好。就算60歲才開始,也仍可改善心肺功能與大腦血流。
Q2:除了跑步,有什麼有氧運動選擇?
很多啊!快走、健走、有氧舞蹈、游泳、騎飛輪,甚至是家務活動(如擦地板)若連續達到中等強度,也算是有效的有氧訓練!
Q3:有氧運動會取代藥物嗎?
目前不會。但它可以成為非常強而有力的「預防策略」,尤其是在阿茲海默症還沒出現症狀前。
結語:讓運動成為腦健康的最佳保養品
大腦健康,不只是靠藥物、補品或玩遊戲保健,更需要「動起來」!
正如這篇由Tarumi等人在《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所指出:👉 長期、有計畫的有氧運動訓練,是保護中老年人認知功能與大腦血管健康的最佳生活方式之一。從今天起,不管你是20歲、40歲還是60歲,請開始為你的腦健康,動一動!
📌引用文獻
Tarumi, T. et al. (2025).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for the aging brain: Effective dosing and vascular mechanism.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53(1), 31–40. [DOI: 10.1249/JES.0000000000000349]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本文為運動科學科普以及科學知識宣導性質,並非醫療建議或者針對個人之運動專屬建議!若您有任何相關障礙或者病症問題,請洽詢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最佳協助與建議!另外,實際個人化健身運動計畫,亦請依個人身體狀況並與醫療照護專業人員討論後指導調整。運科竹祝各位都能擁有優質健康生活!)
如果您覺得本次節目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vocus.cc/salon/stevelovesworkout/plans/content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