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文章的此刻,也想對自己說聲:你做得很好了!
邀約一場訪談、進行一場深度交流,看似簡單,實則是勇氣的累積。雖然仍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我知道,真正重要的是──我已經踏出了第一步。
這篇文章紀錄了我與諮詢師 J(化名)的交流,也希望能為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帶來一點點啟發與力量。
| 嘉賓簡介
J 是一位自由職涯諮詢師與 Life Coach,目前經營個人品牌,同時積極與不同領域進行異業合作,探索更多可能性與影響力。
| 訪談亮點:5個我記下的金句
1)學會方法之後,就要試著忘記它
「當從課程裡學會了一套方法,就該嘗試忘記它。」
這句話當下讓我愣了一下。J 解釋說,唯有將方法真正內化,轉化成自己的理解模版,才能用更自然且貼近他人經驗的方式傳遞出去。
2)過去身份的轉換,而更能換位思考
J 提到,過去自己也曾陷入迷惘,但正是這段身份轉換的過程,讓他在諮詢角色中更能同理對方。
這段話讓我深有所感──我們總是被社會節奏推著前進,卻少有機會慢下來探索內心真正渴望的目標。而過去的經歷,也許曾帶來掙扎,但同時也悄悄地成為我們前進的養分。
3)他人是自己的鏡子
「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可能就是自己的另一面鏡子。」
當你覺得某人說話方式苛刻,不妨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也曾在其他情境裡,用類似的方式對待他人?這樣的觀察,是練習同理與自我覺察的起點。
4) 想進入諮詢領域?從釐清自己開始
J 給的建議非常實際:「不論想從事諮詢或其他領域,都要先釐清自己的初衷。」
因為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挑戰與挫折時,唯有內心深處的動機,才能支持我們走得更遠。
5)什麼是內心的 Role Model?
J 提到,內心的 role model 不一定是某一位具體的人。
有時,它可能是一首歌、一句話,甚至是一個特定時刻的情境,觸發了我們內在對某種「理想狀態」的嚮往。
這份嚮往,成為了我們想成為的模樣。
我的啟發與反思
這場訪談,不只是彼此聆聽,更是一次深度的對話。從事前的邀約、主持節奏的拿捏,到傾聽與即時回應,每一步都讓我意識到:原來跨出舒適圈的自己,已經在前進的路上。
我開始理解,原來「訪談」不只是問答,而是一場「共同生成的對話」。我們一起說出故事,也一起找回內心深處的渴望。
延伸行動:問自己五個「為什麼」
如果你也正處於猶豫是否要開始做某件事的階段,不妨試著問自己五個「為什麼」。這個簡單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更清楚自己行動背後的動機與價值。
結語
這次訪談對我來說,是一次起點,也是一份肯定。我願意持續練習、分享、嘗試,不只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希望未來能帶給他人一點點支持與力量。
每一次練習,都是成長的開始。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訪談筆記,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你最有感的一句話,或是你目前正經歷的心境 📩
喜歡這篇分享嗎?歡迎按下❤️+追蹤,陪我一起用文字持續點亮更多人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