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是一起參與的夥伴關係,但每次討論完,結論總是那個人說了算。
你嘗試提意見,卻總在話說一半時被打斷:「嗯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過我覺得還是這樣比較好。」你不是不在乎,也不是沒想法,
只是你發現,無論你說什麼,最後都像是在配合對方那套劇本。 久了,你乾脆不說了,只留下一句:「都可以啦。」
你以為這只是單一事件,
但其實它反映的是關係中最深層的一個問題: 到底,是誰在開這台車?

🚗 關係不是靜止的天秤,而是一台不斷在動的車
我們常以為關係的理想狀態就是「平衡」——
一人退一步、一人進一步,彼此互補剛剛好。
但現實是:
關係就像是一台正在行駛的車, 每一段關係裡,總有人坐在駕駛座、有人在副駕,甚至有人只是在後座被動搭乘, 有時,還會有人連上車的門票都沒拿到,就被迫跟著走。
這台車的行駛方向與氛圍,往往取決於五種看不見的不對等,
我們稱之為 D.R.I.V.E. 五大駕駛權。
🅓|Decision 決策權不對等:誰在握方向盤?
有些人天生習慣領頭,說話有力量、語氣有結論;
而有些人,從來就沒有被認真徵詢過意見,只能在最後點頭說:「好,我配合。」
當你總是在別人的決策中前進,久了,會開始懷疑:
「我是在同行,還是只是順風車?」
🔸提問自己:我在這段關係中,有權選擇方向嗎?還是只是被通知結果?
🅡|Responsibility 責任感不對等:誰總是在踩煞車?
你是不是那個永遠記得要交報告、要提醒進度、要管細節的人?
而另一方,總是說:「喔~我差點忘了,謝謝你提醒。」然後一臉輕鬆。
你努力撐著整台車的穩定,卻也漸漸累了,
因為你發現,這根本不是雙人駕駛,而是你一個人在顧車、顧方向,還要顧人心。
🔸提問自己:我真的願意扛這麼多,還是我只是怕關係失控?
🅘|Information 資訊不對等:誰知道地圖,誰只能猜?
當一方掌握著資訊,像是計劃的全貌、情緒的真相或關係的真實狀態,
另一方卻什麼都要靠猜,總是晚知道、少知道、甚至誤會了也沒人糾正—— 那種被蒙在鼓裡的感覺,最容易讓人心裡不安,甚至退離關係。
🔸提問自己:我了解的,是真相的一部分,還是被包裝過的版本?
🅥|Voice 話語權不對等:誰能導航,誰只能靜音?
你曾試著說出感受,卻被回一句「你太敏感了」,
你想提出建議,卻換來一句「你講的也沒錯,但...」 慢慢地,你學會沉默,因為你知道——說了也不會被聽進去。
在這種關係裡,最令人心碎的不是沒有話可說,
而是你有話,卻不被允許說。
🔸提問自己:我還有機會被聽見,還是早已被習慣忽略?
🅔|Expectation 期待不對等:我們想去的地方一樣嗎?
你投入時間、情感、承諾,期望一起走得遠、走得穩;
但對方似乎只是順路搭車,沒有目的地、沒有長遠打算,只有一句模糊的「看看怎樣吧」。
你以為你們在同一段旅程,但其實,
你們的地圖從一開始就不一樣,只是你太晚發現。
🔸提問自己:我以為我們在前進,其實只是我在拖著他走?
🧭 關係的駕駛座,不該只有一個人坐得安心
真正的關係,不是分配控制權,而是創造共同參與的空間。
D.R.I.V.E. 讓我們看見關係裡的駕駛權是否健康、是否開放、是否能交換。
你不需要搶方向盤,但你值得有一張地圖、一次對話、一個能安心說出「我也有想法」的時刻。
因為關係的美,不在於誰主導,
而在於我們有沒有一起經歷風景、一起修正方向、一起承擔這段路程的重量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