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I:我們應該要競爭的是意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已經來到一個時間點,必須人人都對 AI 有所認識。可現在媒體主要仍在追逐科技巨頭及明星執行長,將重點放在競爭及優勢。這些大餅及美好願景,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

首先,AI 是非常強大的工具,如哈拉瑞在《連結》中所說——

在過去,十字弓、火槍、原子彈雖然能夠取代人類的肌肉來殺人,卻無法取代人類的大腦來決定要殺誰。⋯⋯就智能而言⋯⋯泥板能夠儲存關於稅務的資訊,但無法自行決定要收多少稅,也無法發明某種全新的稅目。印刷機能夠複製《聖經》這樣的資訊,但無法決定《聖經》要收錄哪些文本,也無法對這本宗教經典加上新的注釋。收音機能夠傳播政治演講與交響樂等資訊,但無法決定要播放哪些演講或交響樂,也無法創作演講或交響樂。不過,這一切對現在的電腦來說,都已經能夠做到。過去的印刷機或收音機只是人類手中的被動工具,但電腦正在成為一種主動的行為者,得以擺脫人類的掌握與理解,主動形塑社會、歷史與文化。

我很崇敬的智者薩古魯在一場與珍古德同台的論壇中提醒世人,「如果你是小螞蟻,你可以自由走動,但如果你是大象,就要注意你的踩踏。」

AI 於我們而言就是那頭象——甚至更為巨大。

我曾經相信這樣的論點: AI 能取代危險或死板的工作,而使工作者從機械般的勞碌解放出來,去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然而《血汗AI》讓我看到現況:更多被壓榨、低薪的勞工。

殖民性是人工智慧結構邏輯的一部分,無論是在人工智慧的產生方式或運作方式上,都是如此。人工智慧的生成,倚賴數位勞動力的國際分工,這些任務被分配給全球勞動力;其中最穩定、高薪和理想的工作,集中在美國各大城市,而最不穩定、低薪且危險的工作,則外包到全球南方國家的周邊地區。人工智慧與其他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多半在全球南方國家各地開採加工,然後運送到特定組裝區,轉化為技術產品,例如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先進人工智慧晶片。這些作法延績了一種陳舊的殖民模式,西方國家利用其經濟主導地位,透過從外圍領土開採礦產與勞動力而致富。

《血汗AI》由三位研究人工智慧及數位平台的專家共同撰寫,提出在 AI 發展領域最相關的幾種身份所面臨的處境,以及當中的權力不對等所隱含的危機。這幾種關鍵角色包括:標註員、工程師、技術員、藝術家、操作員、投資人、組織者。

有幾部紀錄片探討過這個主題:東南亞或非洲的某個地區,有一群人領極低的薪資,每天看著成千上萬血腥暴力圖片,進行標註。沒有人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非常需要這些低階工作者的科技巨頭,也不曾將他們的利潤用在這些人身上。因為他們只是受雇員,隨時可被取代。他們是現代的被殖民者。《血汗AI》將視野擴大,讓我們看見這個產業鏈上的許多角色,都不如媒體報導的那樣光鮮。

複雜的軟體之所以能發揮作用,背後是數千個小時低薪且技術含量低的勞動。這些隱藏在後面的勞工被迫像機器人一樣工作,盡力使人工智慧變得更像人類。

我們很容易會有這樣的錯覺,以為人工智慧是無形、虛擬的東西,但事實上它的運作仰養大量實體,包含上述人工。那些實體的耗能,有許多成本沒有計算進去,而那些成本,是全球公民在承擔。

冰島的氣候可提供免費的空氣冷卻,大幅降低成本。更高的運算能力與新晶片的設計,都提高了設備的功率密度與能源消耗,在在增加了冷卻系統的負擔。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過去七年來,單一伺服器機架所使用的電力已經增加超過一倍。
任何新的資料中心都將從當地電網汲取大量資源,而且根據位置與安裝的冷卻系統,還可能需要大量的水。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擴展人工智慧所需的關鍵水電資源可能出現短缺。例如,到了2028年,愛爾蘭的資料中心預計將占用該國可用電力供應的27%。

好消息是,已有許多人及組織意識到它的風險性並採取行動——

「停建資料中心」是反化石燃料組織「不能在這裡也不能在任何地方」發起的一項運動,主張暫時停止新資料中心的建設,直到這些資料中心可以完全倚賴再生能源運轉,而且應根據所在國家的氣候承諾訂定上限。2022年,愛爾蘭的國有電力供應商宣布,將不再接受都柏林地區新資料中心的申請,可能直到2028年為止。

工作者也會因應更廣泛的道德與政治議題而組織起來。

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例子,就是谷歌員工針對公司參與美國軍事計畫所採取的行動,該計畫利用機器學習分析無人機拍攝的影片,稱作「專家計畫」(Project Maven)。該公司的許多員工認為,這項計畫顯然違背谷歌自2000年代初以來一直宣揚的「不作惡」座右銘。起初在公司內部社交平台上表達的擔憂,很快演變成一封由五千名員工簽署的公開信,致信字母控股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要求谷歌退出該計畫。⋯⋯這群工作者最終成功向谷歌施壓,不再續簽「專家計畫」的合約。

樂觀者可能曾經想像,AI 能減少戰爭、減少誤殺,但實際上的狀況是,從前轟炸民宅是不小心,現在卻是刻意(因為做得到精準)。

AI 能擴大什麼、減少什麼,始終並不在於它做不做得到(它一定做得到),而在於操作它的那雙手。所以,對於這個領域裡有權力影響全世界走向的人,我們要洞悉的不是他的財報,而是他的意圖。

科技發展往往帶有決定論的調調。我們被告知,我們應該適應新科技為世界帶來不可避免的改變,而不是想要對他們的開發方式提出看法。現實是,科技世界是一個高度政治化且競爭激烈的領域。我們可以共同為人工智慧塑造一個不同的未來。投資科技股的企業家對未來的預言,更多是為了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主觀促成一個新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合乎邏輯且冷靜的預測。
最悲慘的損失不是失去安全感,
而是失去想像事情可能有所不同的能力。
——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

如果真要談競爭,我認為真正的競爭不在國與國、也不在企業與企業,而在意圖。AI 可以用在照顧生命的繁盛、保護地球資源,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用在個人私利。我們要競爭的是,哪種意圖會得勝。

在藝術家那章,作者們談到生成式 AI 的本質,及其與人類創作不同的地方。這部分應該也有許多讀者感興趣,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去這本書,一定會有很多啟發。

我們生長在很不可思議的時代,正在見證人類歷史一個很大的跨度。不要認為個人微小的行動及意見激不起漣漪,我相信會的。我們是一整體的,這裡就是我們共同的家。

*《血汗AI》,詹姆斯.默登、馬克.格雷厄姆、卡倫.坎特著,林潔盈譯,大塊文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tanley-avatar-img
2025/06/01
很認同您所說的:「我們應該要競爭的是意圖」。 我回想到凌宗湧老師在劉軒的 Podcast 中提到的觀念:「AI 或許能造出一朵最完美的花,卻永遠無法理解一朵花的美。」 他在節目中說:「很多設計師朋友分享出來的畫面都讓我超乎想像,我就一直在想,究竟那個指令(prompt)是什麼?在這些圖像背後,下達的是怎樣的指令?那些關鍵詞又會是什麼?所以我覺得,一個能夠打動人的作品,一定來自於創作者所賦予的精神層次——那份下達指令時的意圖,往往遠超人的想像。」 如果電腦正在成為一種主動的行為者,善與惡可能就在幾毫秒之間跨越。但願我們始終能保有人類的良善與美好,因為那正是最無法被取代的部分。
入字機-avatar-img
2025/06/10
科幻恐怖開山祖麥可克勞頓的侏儸紀公園,當時該書沒有引入AI但是已經有許多自動的裝置,包括無人駕駛的電動車,利用影像追蹤系統追蹤園區內的恐龍。結果我們都知道一個被苛扣薪水的工程師幹了什麼:你覺得全自動簡單嗎?便宜嗎?誰能跟我一樣用這該死的價格,連接八台伺服器處理兩百萬行程式碼?如果可以我還真想看看
Claydee-avatar-img
2025/05/30
有些地方卻把「建造資料中心」當成政績沾沾自喜呢⋯⋯:)
avatar-img
自由人進行式
7.5K會員
91內容數
出版《成為自由人》之後,我仍持續體會何謂自由、自由應如何實踐。我會在這裡分享我的心得看法,我的人生觀,我從閱讀、旅行、工作等層面學到的東西,以及與世界相處和打交道的方式。
自由人進行式的其他內容
2025/05/16
這本書在好幾個觀點上打中了我,像是電流通過。 首先是關於自尊、成功和失敗。我們經常擔心自己表現不如預期,或是別人某些言行傷害了我們,於是急於辯解。克里希那穆提一針見血指出,這都是因為我們想維護自己的自尊。但是,「沒有高台,哪來的跌落?」(我把這句話抄寫在工作時會一眼望見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5/16
這本書在好幾個觀點上打中了我,像是電流通過。 首先是關於自尊、成功和失敗。我們經常擔心自己表現不如預期,或是別人某些言行傷害了我們,於是急於辯解。克里希那穆提一針見血指出,這都是因為我們想維護自己的自尊。但是,「沒有高台,哪來的跌落?」(我把這句話抄寫在工作時會一眼望見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5/07
沒有人生來就會因為膚色、背景或宗教而恨別人。 人的恨必然是學習而來。——曼德拉
Thumbnail
2025/05/07
沒有人生來就會因為膚色、背景或宗教而恨別人。 人的恨必然是學習而來。——曼德拉
Thumbnail
2021/08/03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Thumbnail
2021/08/03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