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體檢報告上寫著總膽固醇 230、三酸甘油脂 180,醫生說要注意,我整個人都慌……」
「我爸的 LDL ‘壞膽固醇’ 過高,可是他說每天喝茶運動,不會怎樣,是這樣嗎?」
熟齡朋友常常對血脂報告感到霧煞煞,尤其是這些名詞:- 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 高密度脂蛋白(HDL)
- 低密度脂蛋白(LDL)
報告裡一堆數字紅字,卻不知道該怎麼看、該怎麼改。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要一起來拆解這些名詞的迷思,讓你能夠:
- 看得懂自己的血脂報告
- 分得清楚什麼是「好膽固醇」「壞膽固醇」
- 知道什麼情況下真的該吃藥?什麼又是生活可以改善的?

🧠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其實不是壞人
先釐清一件事: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是人體正常需要的物質。
- 膽固醇:是細胞膜與荷爾蒙的重要成分,也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 三酸甘油脂:是身體儲存能量的方式,餓的時候可分解提供能量
但問題是,當它們過多時,會累積在血管壁,引發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嚴重後果。
📊 血脂四大指標怎麼看?

💬 小故事:以為只是愛吃甜,原來血脂高到需要吃藥
阿偉(65歲)從年輕就喜歡喝含糖飲料,三餐沒飯不行,早餐都吃包子+豆漿加糖。他人瘦、活動力也不錯,但去年體檢報告寫著:
- 三酸甘油脂:280
- LDL:156
- HDL:37
他一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健檢中心提醒他風險分數過高,再加上家族有早發性心臟病病史,才開始控制飲食與服用降脂藥物。
❗ 常見高血脂迷思破解

🧪 快速互動檢測表:你是高血脂高風險族群嗎?

✅ 勾 3 項以上 → 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藥物治療
✅ 若 LDL 超過 160,且合併其他慢性病 → 儘早開始控制!
🛠️ 日常生活中降低血脂的實用建議
✅ 飲食方向:
- 減少「反式脂肪」:如酥皮、奶精、油炸品
- 改用「健康油脂」:如橄欖油、魚油、亞麻仁油
- 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與全穀(燕麥、糙米)
- 控制總糖與酒精攝取(酒精會讓三酸甘油脂暴衝)
✅ 生活習慣:
- 每週運動 150 分鐘以上(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 若抽菸 → 戒菸可大幅提升 HDL
- 控制壓力,避免暴飲暴食、睡眠不規律
👨⚕️ 哪些情況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
- LDL > 160 且有慢性病(糖尿、高血壓、腎病)
- LDL > 130 且家族病史+抽菸者
- 心臟病、中風後為預防再次發作(高風險患者)
- 生活調整 3~6 個月無明顯改善
📌 別害怕吃藥,降血脂藥是目前最有效預防心血管病的藥物之一,只要遵醫囑,副作用可控、效益很高。
🧾 小結:今天你該記住這三件事!
- 高血脂與體重無關,許多瘦的人也可能血脂異常,尤其是熟齡族。
-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有其正常功能,重點是「數值控制在安全範圍」。
- 血脂異常若合併其他慢性病,請不要拖延,及早介入、必要時配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