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聽了一場關於「魅力學」的分享,裡面提到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其中一個我特別有感觸的是——我們的情緒很容易被陌生人影響。 像是遇到插隊的人、開車亂來的馬路三寶,或是服務態度不好的店員,這些小事都可能讓我們一整天心情很差。但其實,這些人我們根本不認識,這些情境也只是短暫的片刻。如果仔細想想,也許那個突然亂開車的人,是因為有急事;那個態度不佳的店員,可能正承受著某些壓力或悲傷。這樣的轉念,其實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無謂的情緒消耗。 我曾經做過收銀的工作,所以特別理解當服務出錯時,如果客人能夠以寬容的態度回應,真的會讓我們工作起來輕鬆很多。畢竟,有時候錯誤並不是故意的,而是那天的狀態真的不好。而很多時候,客人選擇不理性地發洩情緒,其實不但解決不了問題,也會讓彼此更疲累。 講者也提到一個關於吸引力的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真正有魅力的人,不是去「追」別人,而是能夠吸引對方主動靠近的人。這樣的吸引是來自於自身特質的發光,而不是卑微地迎合。這讓我想到:很多時候,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而不是單方面的努力。 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概念是「靈在感」——也就是我們要覺察自己當下的存在,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狀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狀況不好時,就有能力去調整與避免,讓自己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生活與挑戰。他提到可以透過每天一分鐘的練習,去感受我們當下的呼吸、身體、腳步聲,這樣的「活在當下」練習聽起來簡單,但對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提醒。 最後我也很認同他提到的:我們不是非得讓每個人都喜歡我們,尤其是酸民。這些人想要讓你難過、分心,甚至懷疑自己,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可以刪除、封鎖、不理會。雖然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但它提醒我——社群與情緒的主導權,其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場分享給了我很多啟發,也讓我思考,自己平常是不是太容易因外界的小事而被影響?是不是可以多一點包容、同理、或是乾脆選擇「不被打擾」?我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更有意識地選擇「怎麼過每一天」。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追劇之餘,讀點心事
1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是我在追完劇、翻完書後,寫下感受的地方。有些劇情讓我笑到不想睡,有些字句讓我靜靜流淚,這些感受我不想讓它們隨時間消逝。
我喜歡BL劇中那藏不住的眼神,也喜歡書中真實的情感描寫,這些成為我整理情緒、反思日常的方式。
如果你剛好來到這裡,希望這些片段能陪你走過某些時刻。
這裡,是我與故事相遇後的痕跡。
追劇之餘,讀點心事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探討生命、死亡與愛的界線,以電視劇《無所畏懼》中腦死病人案例為引,反思堅持與放手的意義。真正的愛是尊重生命自然終止,並非執著於軀殼,而是成全靈魂解脫。在婚姻中,承諾不應成為枷鎖,愛是自由與成全,適時放手是另一種愛的表現。
2025/06/01
探討生命、死亡與愛的界線,以電視劇《無所畏懼》中腦死病人案例為引,反思堅持與放手的意義。真正的愛是尊重生命自然終止,並非執著於軀殼,而是成全靈魂解脫。在婚姻中,承諾不應成為枷鎖,愛是自由與成全,適時放手是另一種愛的表現。
2025/05/15
當我再次閱讀尼采的書時,心中浮現了許多關於「貢獻」與「自我價值」的思考。社會經常教導我們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要幫助別人、做愛心,彷彿唯有如此,我們的存在才有價值。但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哪裡還有餘力去關心別人?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就成了「冷血」的人?還是說,其實我們只是比起他人,更誠
2025/05/15
當我再次閱讀尼采的書時,心中浮現了許多關於「貢獻」與「自我價值」的思考。社會經常教導我們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要幫助別人、做愛心,彷彿唯有如此,我們的存在才有價值。但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哪裡還有餘力去關心別人?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就成了「冷血」的人?還是說,其實我們只是比起他人,更誠
2025/05/14
這次聆聽了關於尼采的故事,有不少想法在心中慢慢沉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你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那個高度。」這句話讓我反思,我們人生中所經歷的選擇和轉變,像是不斷換工作或嘗試不同領域,其實都沒關係。重點是,我們是否相信自己的價值與能力。
尼采的思想讓我明白,我們的價值不
2025/05/14
這次聆聽了關於尼采的故事,有不少想法在心中慢慢沉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你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那個高度。」這句話讓我反思,我們人生中所經歷的選擇和轉變,像是不斷換工作或嘗試不同領域,其實都沒關係。重點是,我們是否相信自己的價值與能力。
尼采的思想讓我明白,我們的價值不
你可能也想看









本文介紹了在身心靈領域中常用的「覺察」詞彙,並提供了一個觀察自己感受的練習。此外,文章討論了情緒產生時的專屬框架以及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時的解離和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本文介紹了在身心靈領域中常用的「覺察」詞彙,並提供了一個觀察自己感受的練習。此外,文章討論了情緒產生時的專屬框架以及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時的解離和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