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人普遍相信世界是從宇宙大爆發開始的。但在中世紀的西歐,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才是人們的主流世界觀。中世紀解釋一切現象的基本依據不是科學,而是宗教。這個根本差異是理解十字軍的重大關鍵——地球或許不是魔法世界,但中世紀人恰恰認為一切都是信仰、奇蹟與魔法在主宰的。
第一次十字軍中,最關鍵的安條克決死戰,就是個絕佳的例子。在十字軍打下安條克後,他們被突厥援軍重重包圍,幾乎要全面崩潰。但卻在此時恰好發現了「聖槍」(暫),士氣大振下,反而擊敗了各方面都處於優勢的突厥人。
在數百年後的今日,史學家們分析這場戰鬥,找出了好幾個十字軍能取勝的關鍵因素。聖槍的士氣buff當然重要,但指揮官波西蒙德的將才不容忽視。突厥人內部極不團結,一盤散沙,也是關鍵。等等,等等。
對於在場的十字軍呢?他們不需要這麼複雜的解釋。「上帝所願」的神蹟就說明一切,聖槍(暫)就是最好的證明。
十字軍既然相信上帝護佑才是關鍵,他們想感謝的大哥大也就不是波西蒙德。戰後十字軍把功勞歸給了土魯斯的雷蒙,因為他才是聖槍(暫)的主要支持者,儘管他又老又病,根本沒出現在安條克野戰的戰場上。
雷蒙靠著聖槍迷信,以及自己的財富,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成為了十字軍的大領袖,直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十字軍對聖槍信仰崩潰為止。至於波西蒙德?十字軍覺得既然有聖槍護佑,他打勝仗是應該的。
可能會有人覺得,底下人蒙昧無知,但大尾的王公貴族,總不會一昧迷信吧?甚至提出個馬基維利式的想法:他們肯定是用信仰操縱愚昧的人民,刻意取利而已。
我們要知道的是,那些大人物大老爺們也是人,他們即使比草民更見多識廣、更多權術心計,也不可能超越時代太遠。
全然馬基維利式的君主在十字軍全盛時期幾百年後才出現。而除了寥寥數人外,就連文藝復興時期也基本沒有無神論者。中世紀初、中期,自然完全是由神意主宰的世界觀。
貴族老爺們出生、成長於全然中世紀基督教的氛圍中,他沒有理由不用基督教的視角詮釋世界。他也相信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相信末日審判、相信人是有原罪的,等等,等等。
換言之,貴族老爺不只相信上帝主宰了勝利,還相信自己有贖罪的必要。
甚至可說,貴族老爺對贖罪的心理需求遠比草民更大,因為他們各個手上沾滿了基督徒的鮮血。貴族老爺需要合理的殺人藉口,以及洗清罪過的捷徑,才能心安理得——可以對殺人無動於衷的反社會主義者畢竟是少數,何況當時人們普遍深信天堂與地獄是真實存在的地方。
正是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大批大批的貴族拋下自己的領地,立下十字軍誓言,前往東方。
現代人大概會覺得怎麼有人想做這種賠本生意,但既然人們深深恐懼自己會下地獄,十字軍能上天堂的承諾就抵銷一切金錢上虧的地方–—對於虔信者而言,又有什麼東西是比死後的報酬更重要的呢?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 Peter the Hermit Preaching the First Crusa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