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位泰拳格鬥運動員,
在2025年5月代表台灣參加WMO世界錦標賽。
由於格鬥賽有量級(體重)的限制,加上賽事意義重大,
所以我開始尋找專業人士,希望他能協助我完成重要的減重的計畫。
減重其實是場不能失手的硬仗
減重這件事,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可能是「想瘦點」;
但對我這種運動員來說,卻是場不能失手的硬仗。
在這樣的壓力下,我找上了一位營養師【達哥】。
而這次合作,改變了我對「營養指導」的看法。
第一次合作,其實他也沒把握
一開始,達哥就和我坦承,他之前的案例大多幫一般人減重,所以這次幫助像我一樣的運動員做減重是第一次。
他誠實地說自己對於運動員的指導並不熟悉,也曾多次建議我要尋找一位專門針對運動員的營養師,但我自己知道在台灣專門幫運動員營養規劃的專業人員太少,甚至這在醫學上是一門專門的科目,但是基於對專業的信任,以及想嘗試新技術的想法,我和達哥建立了這次互惠的合作。
雖然達哥在我之前沒有輔導過運動員,但他也沒有因此做為藉口規避我提出訓練狀態上的問題,甚至數次主動提出他在專業文獻中找到的可以協助我的辦法,並且說明這些方法主要的功效和針對我有幫助的地方。
從達哥這樣負責任的態度,在初期就已經讓我有足夠的信心,覺得他能幫我這個大忙了。
不照教科書來,卻意外地對了
如果你要說他的減重計畫靈活度的話,那確實是有些顛覆我的想像。
例如一般會認為建議的澱粉攝取應該以低GI的食物為主,
但我學到的觀念是『在適合的時候吃就好』
雖然這不代表可以隨意地吃一些含有讓身體發炎的『髒澱粉』如鬆餅。
有幾次我需要早起做體能的訓練,由於知道地瓜是低GI的食物,所以把它設定在晨間訓練之前吃,這看起來非常合理,但當天的訓練效果卻不怎麼理想,甚至還會有種有氣無力的感覺。
當天達哥看到我拍給他的飲食照片,就立刻建議我吃全麥土司來取代地瓜。
我心裡想:「這和我們在網路自己找到的資訊就不太一樣了吧!」
向達哥討教之後才知道,原來吐司雖然是精緻澱粉,GI值也比地瓜還高,但就是因為它能更快地被人體轉換成能量,而且有遇到水分就能快速地軟化並且被消化的特性,所以比起難消化、轉換率較慢的地瓜更適合在晨間訓練前當作早餐。
這件事讓我更信任達哥的專業與細心了。
就算我因為身為健身教練以及運動員,而一直都在關心營養相關的文章,但專職人員能給出的建議往往就是這麼的觀察入微,把我們一般人知道但容易忽略的小細節通通檢視一遍,並建構成簡單好理解的建議提供給我。
從這點我就知道達哥的專業是非常值得我信任。
不給命令而是提供討論
在這次合作中我事先共享一個excel表單給達哥,表單上有日期、體重、飲食內容等細項,所以我們都是以這個表單上的內容做為討論。
而達哥對於食物細項的建議是建立『如何有效地減少熱量』這件事上。
同時他也能給出情緒安撫的建議,例如像是:「你想吃就吃但是記得適量就好」並且將指導方針設定在『給出建議,但不限制』。
我認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比較不會在減重時期產生報復性飲食的衝動,雖然我在飲食上本就是比較有自律的人,但這樣溫和的方法讓我覺得,達哥的建議和修正都偏向以我為主,比較像是『以我生活中可以獲取的食物來源作為主軸』再逐步提供建議並修正。
如此相對開放式的建議比較不會給人『被監督的壓力』,同時也不會因為我是接手指導的對象,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再加上不論是何種建議,他都不會用命令或是強迫的方式告訴我該怎麼做,他一直都是用比較緩和的方式說:「你可以試試看這個。」
就這樣溫和且不失功效的指導方式,是我整整三個多月的合作中覺得最平易近人的部分。
心理的健康比體重更重要
那你問說達哥會不會觀察我的訓練和精神狀態?那當然是會啊!
只要我們有機會做交流和諮詢,達哥不只會注意我的生理反應是否健康,我覺得他更在意的是我的心理層面的強韌程度。
畢竟減重這件事情就是跟時間的做馬拉松式的賽跑,堅持不下去而半途而廢是常有的事。
所以達哥經常關心我的『飽足感』,他常常問我:「會不會餓、心情怎麼樣、是不是吃了甚麼你感覺更好?」這些都是我在視訊會議中最常聽到他說的話。
因為對我來說心理層面的影響相當明顯,心理狀態經常是改變減重結果的關鍵因素。
雖然達哥也非常在意體重的變化,但他都會以『能吃飽為前提』的條件幫我設定菜單,盡量不讓我有『被餓到的感覺』。
所以在設計菜單上,達哥除了幫我測試一些格鬥選手需要的特殊方法之外,在整整三個半月的菜單裡幾乎沒有讓我餓肚子。
雖然在一開始我確實幾度懷疑這樣吃好吃滿的菜單真的能減重嗎?
但事實證明我從體脂20%+下降到了13%以下,而且最開心的事情是平時不會特別餓,有訓練的時候還能吃得飽飽的,偶爾還可以在訓練日吃一些漢堡之類的東西滿足口腹之慾。
能夠吃飽、吃的開心、晚上不被餓醒,是我多次減重經驗中為數不多的快樂體驗。
真正讓我感動的是比賽前的那幾天
在賽前一個月,我的體重就已經提前達標了。
由於體重已經落在安全範圍,所以達哥給的建議都落在維持現狀的範圍,並且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和達哥做了些未來可能會用到的嘗試,這也算是為了這次出賽後更長的選手生涯做打算。
但關鍵是在比賽前幾天,他有給我一份詳細的過磅前後飲食建議。
這點幫助我很多,至少在比賽前精神緊繃、無力分心的狀態下,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你只要按表操課,把心思都投注在身體狀態和比賽上,這點就讓我領先其他沒有營養師支持的對手了。
寫給想減重、也想被理解的人
至於你說達哥這麼厲害,我是否會依賴達哥呢? 我覺得這得看每個人的需求。
以我為例,達哥會每週進行30分鐘的視訊會議,他會調整我們上一週的飲食內容給出建議,我會針對想知道的知識提出疑問,如此我才能得知GI值食物的應用不只是選越低越好的知識。
因此教學相長是我要的,但我也知道有人希望的方式是聽建議操作就好,這個形式我也聽達哥分享過他實務的指導經驗,他曾經也提供給有這樣需求的人。
所以,如果你是像我一樣想在減重時邊學邊做,或是像達哥指導過的案例一樣照著建議執行可行的方法,我覺得達哥99%可以符合你80%的需求。
以上是我個人實際參與達哥減重計畫的體驗,有更多問題歡迎到我每周五的YT直播中提問,更推薦直接找達哥做專業的諮詢與評估。
本期到此為止,謝謝大家看到最後。
最後附上台灣登上國際舞台照片

當天打完立刻頒獎略顯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