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心很累?我靠「減法生活」拆解情緒內耗,活得更清醒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滑手機,什麼事也沒發生,心卻莫名煩躁。 

下班後癱在沙發,Netflix 播了兩集,卻完全不知道剛剛演了什麼。 

有人問你:「還好嗎?」你笑說「沒事」,心裡卻浮出一句話:「我不知道我怎麼了。」 

我懂,因為我也在那個狀態待了很久。 

直到我開始做一件事:減法。 

 

這篇文章,是我這幾年從混亂裡,一步步走出來的紀錄。不是什麼偉大療癒故事,更像是一個普通人,試著把日子活得比較「有感」的一些實驗。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心累、想太多、動不了,那我們的對話,正好開始。 

 

原來,我不是沒情緒,只是把它關掉了 

我記得自己最嚴重的一次「內耗崩潰」,是在 30 歲的那段時間。 

30 歲那年,我每天工作 12 小時以上,連上廁所都在壓縮時間。  

記得有次開會,我語氣有點硬,對方回我一句:「你幹嘛那麼兇啊?」 

 

我突然愣住。不是因為我說錯什麼,而是那一瞬間我才發現: 

原來,我不是沒情緒,我只是關掉了它。 

 

後來我才明白,我們常以為「我就是這樣的人」,但其實那只是反覆播放的情緒反射模式。 被拒絕、怕出錯、討好成癮…這些都不是我的個性,是未被理解的情緒反應。 

這些反應久了,就變成了我們「以為」的個性。 

 

情緒本質 

「情緒是大腦對身體感覺的解釋,這些解釋是基於過去的經驗和當前的情境。」 

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美國東北大學的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指出,情緒並非自動產生的反應,而是大腦根據過去經驗和當前情境所做的預測結果。 

所以說穿了情緒,只是利用過去的經驗來預測和解釋而產生的訊號。 

 

那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不開心的時間比較多呢?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羅素(James Russell)把各種情緒整理成下面的「情緒環狀模型」,直觀來看其實「快樂」的維度是不大的,而害怕、悲傷等負面情緒滿滿的。 

動畫《腦筋急轉彎》裡有五種情緒表現形式:快樂、憂愁、厭惡、恐懼和憤怒。所以比例上,人生不如意真的是十之八九,重點是我們能不能讓快樂出場的時間多一點。 

raw-image

 

內耗,不是懶惰,是你太努力了 

後來我才明白,所謂的「內耗」,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太努力了,努力想讓自己合群、成熟、懂事、不麻煩任何人。 

但那些努力,最後換來的不是成功感,而是耗盡感。 

 

所以 30 歲之後,我開始做減法生活。不是極端地丟東西、關社交帳號,而是開始練習減掉那些不屬於我的認同。 

雖然我還是丟了一堆衣服和裝飾,一箱又一箱和陌生人的回憶。 

 

比如說: 

  • 不再硬撐著參加我其實不喜歡的聚會
  • 不再逼自己當「每天都正能量」的心靈導師
  • 不再用「看起來有在努力」來掩飾「其實我快不行了」  

 

減法,讓我第一次問自己:「我留下的,是我想要的嗎?」 

 

延伸閱讀: 

 

我用情緒日記,寫回自己的聲音 

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畢竟工程師背景嘛,但情緒這東西,不講邏輯。 

不太會「感覺」的我,所以用寫的方法,拆解自己。 

 

我開始寫情緒日記,每天記下三件事:  

  1. 發生了什麼事?
  2. 當下我有什麼反應?(身體+情緒)
  3. 為什麼有這些反應  

 

寫著寫著,我發現:我不是不能處理情緒,我只是從來沒給它空間。 

寫著寫著,我發現:我害怕失控,是自己以前一直被要求完美。 

這些發現,就像一塊一塊拼圖,把那個「我到底是誰」的答案慢慢拼起來。 

 

如何用 Notion 打造情緒日記 

  1. 每天花 5 分鐘寫一次,不求完美,重點是「真實感受」。
  2. 每週花一次時間回顧過去幾筆紀錄,看看是否有重複出現的情緒/模式。
  3. 寫下內在發現或新認識的自己,這是你「拼圖」的一部分。  

 

也可將「情緒日記」加到手機 Notion 快速入口。當下馬上紀錄情緒,其實你不要把它當做寫日記,而是你的內在情緒的翻譯機。 

 

立即下載 & 閱讀: 

raw-image


減法生活不是放棄,而是重新選擇 

這些年,我從工程師到設計師,從飲料店到炸雞店,再到現在當一個文字工作者,人生兜兜轉轉,才慢慢學會一件事: 

不是什麼都要「多、快、全」,才叫有價值。有時候,讓自己慢下來、空出空間,反而才看得清楚自己真正想走的方向。 

 

我現在不再追求多接案、多曝光,而是專注於幾件我覺得對人真的有幫助的事,像是寫作和分享生活。 

我現在把學習、投資、AI 筆記變成可讀的內容分享給更多人,幫助像當初的我一樣的人,有機會不再卡住。也透過 AI 自學新的技能,不斷的在投資理財的世界中努力,現在日子過的還可以。 

減法,不是過小日子,而是用智慧去辨別什麼值得佔據你的生命。 

 

心得 & 結語:情緒是假的,但你是真實的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失控的焦慮時代》這本書,它點出了一個我們其實早就感受到的問題:社群媒體,真的對我們的情緒有很大影響。 

你滑手機看到的那些「別人過得好好」的畫面,其實都經過演算法挑選,它只是為了吸住你的目光、留住你的注意力。這些內容不是錯,而是太同溫層,久而久之,你會開始懷疑:「我是不是過得太差?是不是我有問題?」 

這樣的比較,從國小就開始發酵。根據教育部校安通報系統的統計,台灣校園(從幼兒園到大學)自殺與自殺未遂的通報人次在短短五年間暴增超過 4 倍。 

2018 年是 2,765 人次,到了 2023 年已經達到 15,196 人次。最明顯的增幅來自國中、高中、大學這三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情緒最容易動盪的年紀。  

raw-image

以上表格由 ChatGPT 整理 

  

這是提醒我們:情緒教育真的不能等了。 

2025 年起,「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 SEL)正式納入國教課綱,這是一種幫助學生從小練習情緒覺察與管理的教學方式。 

 

SEL 涵蓋五大核心能力: 

  1. 自我覺察
  2. 自我管理
  3. 社會意識
  4. 人際關係技巧
  5. 負責任的決策能力  

 

老實說,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沒上過「情緒課」,所以我們才更需要「補課」。 

 

你不需要成為「情緒穩定的人」,才能開始過好生活。 

你只需要開始:誠實地看見自己、承認自己會怕、會逃避、會想太多,沒有什麼丟臉的。這不是脆弱,而是一種誠實的勇敢。 

現在這世界太多聲音想教你怎麼活,什麼叫成功、什麼叫進步、什麼叫值得被喜歡。 

減法生活,就是把這些聲音調小一點,聽見你內在那個微弱卻真實的聲音在說:「嘿,我還在。」 

 

情緒,其實是一門我們一輩子都該上的自我成長課 

 

一個人的情緒,總是連著他的價值觀與內在需求。這也就是為什麼,學會看懂情緒,是理解自己最關鍵的第一步。 

所以,如果你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太情緒化、太容易累,不用急著去改變自己。 

請記得,那不代表你壞掉了。那只是你還保有對感受的敏銳與誠實。 

而這份誠實,就是你開始掌握人生主導權的起點。 

 

延伸閱讀: 

  •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552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桑
171會員
133內容數
文字創作者、幹話大叔、擼貓大師 📒Notion 數位筆記 #NotionSO爹斯 📮 support@lashiblog.com
So桑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AI 寫作工具正席捲內容產業,但「人類作者還有沒有價值?」這個問題,對 40 歲以上的文字工作者尤其刺痛。從 42 歲前機械工程師的親身體驗出發,揭露 AI 寫稿的情感硬傷,幫你把 AI 變成靈感副駕而不是搶飯碗的敵人。
Thumbnail
2025/05/05
AI 寫作工具正席捲內容產業,但「人類作者還有沒有價值?」這個問題,對 40 歲以上的文字工作者尤其刺痛。從 42 歲前機械工程師的親身體驗出發,揭露 AI 寫稿的情感硬傷,幫你把 AI 變成靈感副駕而不是搶飯碗的敵人。
Thumbnail
2025/04/30
總是靈感一閃即逝?這篇文章帶你從收集、分類、活用到自動化,打造專屬的寫作資料庫,讓每一個好點子都不再白白流失,轉化成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適合創作者、部落客、寫手、內容行銷人員必讀的系統化創作指南。
Thumbnail
2025/04/30
總是靈感一閃即逝?這篇文章帶你從收集、分類、活用到自動化,打造專屬的寫作資料庫,讓每一個好點子都不再白白流失,轉化成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適合創作者、部落客、寫手、內容行銷人員必讀的系統化創作指南。
Thumbnail
2025/01/29
在每年的初始,很多人都會制定各自的年度計畫,但往往這些計畫在中途會被遺忘。這篇文章提供了三個簡單的原則,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建立計畫。
Thumbnail
2025/01/29
在每年的初始,很多人都會制定各自的年度計畫,但往往這些計畫在中途會被遺忘。這篇文章提供了三個簡單的原則,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建立計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你有壓力嗎?你是否有正確的抒發管道? 現代人常面臨著許多壓力,當壓力過大時就會累積各種情緒,例如:低落、苦悶、憤怒、煩躁、焦慮...…,這些負面情緒除了導致我們無法好好地生活及處理事情,也會引發身體的不適,許多人就因此產生了失眠、胃痛、皮膚過敏、便祕、拉肚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等困擾。 有的
Thumbnail
你有壓力嗎?你是否有正確的抒發管道? 現代人常面臨著許多壓力,當壓力過大時就會累積各種情緒,例如:低落、苦悶、憤怒、煩躁、焦慮...…,這些負面情緒除了導致我們無法好好地生活及處理事情,也會引發身體的不適,許多人就因此產生了失眠、胃痛、皮膚過敏、便祕、拉肚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等困擾。 有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