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心裡住著的那個人──認識4種依戀類型,與心裡的自己和解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夜深人靜時,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
「我是不是不夠好,所以他才離開?」
「為什麼我總是愛上一個不願靠近的人?」
「我是不是太黏了、太需要確認了?」
還是——「怎麼我就是不想被靠近呢?」

有些關係,總像在原地打轉,重複著相似的爭執與失落。
你想愛,也想被愛,但不知為何,親密總讓你感到焦慮、懷疑,甚至窒息。
但你知道嗎?
這些情緒反應,往往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內心深處那個「小小的你」,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你。
raw-image

🌿 認識「依戀理論」:我們怎麼學會愛與不安?

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最早是由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並由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透過「陌生情境實驗」進一步定義了依戀風格的分類。
核心概念是:人天生渴望與重要他人建立安全的情感連結。

在嬰幼兒時期,當我們的情緒與需求是否被穩定回應,會悄悄塑造我們的「依戀風格」。這些風格成為內心的「關係地圖」,影響我們長大後如何愛人、處理衝突,以及看待自己。
舉例來說:

  • 一個嬰兒哭泣時,媽媽總能溫柔回應,他會學到:「我的需求會被照顧,我是值得被愛的。」
  • 但若照顧者忽冷忽熱、情緒化,甚至缺席,孩子可能學會:「我要更努力才能被看見」,或「靠近會受傷。」

這些模式,不會隨時間自動消失,它們會隱藏在成年後的關係裡──
當你愛一個人,當你被拒絕、被冷淡,或當你想親近卻感到害怕時,你內在那個早就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就會跳出來反應。

根據愛因斯沃斯及後續研究,心理學界將依戀風格分為四類。
我們不一定是單一類型,且依戀風格可能因不同關係或人生階段而變化。
但認識這些模式,能幫助我們更有意識地去愛、去回應,也不再責怪自己「怎麼又這樣了」。


💡你是哪一種依戀風格呢?讓我們一起慢慢認識

這些內心的掙扎,其實都與我們的依戀風格有關。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你是哪一種?

✅ 安全型依戀(Secure Attachment)|「我值得被愛,也相信你會在」

✔核心信念:
愛是穩定的,我可以依靠別人,也能被依靠。

✔特徵:

  • 與人親近時感到自在
  • 願意表達情緒,也能接住對方的情緒
  • 衝突時願意溝通,不輕易逃避或情緒化爆炸

✔舉例情境:
當伴侶因誤會而語氣冷淡,他會說:「我知道你今天壓力大,我們聊聊怎麼了,好嗎?」
即使短暫不安,他也能冷靜溝通,信任對方與關係,不會放大懷疑或恐慌。

❤️這類人常來自穩定回應的成長環境,他們不是沒情緒,而是懂得如何安撫情緒。


🌧️ 焦慮型依戀(Anxious-Preoccupied Attachment)|「你不回,是不是不愛我了?」

核心信念:|
我不夠好,所以愛會離開我。

特徵:

  • 非常需要親密確認,對「不回訊息」「冷淡語氣」特別敏感
  • 常過度解讀對方行為,把小變化放大成危機
  • 愛的方式常是「緊抓不放」,想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舉例情境:

對方一整天沒主動傳訊,她腦中開始上演小劇場:「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接著可能連發訊息、打電話,然後自責:「我是不是太煩了?」

❤️ 焦慮型常來自照顧者忽冷忽熱的家庭,愛像是要「努力爭取」來的。


🌫️ 逃避型依戀(Dismissive-Avoidant Attachment)|「我怕你靠近,更怕我被抓住」

✔核心信念:
太親密會讓我失去自由與控制。

特徵:

  • 在感情中壓抑情緒,不願談論內心感受
  • 對親密關係保持距離感,逃避衝突或討論未來
  • 會在關係緊密時突然冷淡或抽離

舉例情境:
伴侶說:「我們什麼時候見見彼此的家人?」
他卻開始閃避:「最近有點忙,再看看吧。」
當關係變緊密,他會本能拉開距離,說「我需要點空間。」

❤️ 逃避型的人可能成長於要求獨立、情緒被忽視的家庭,學會「靠自己安全一點」。


🌪️ 混合型依戀(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我渴望靠近,也怕你靠近」

核心信念:
我需要愛,但愛會讓我受傷。

特徵:

  • 情緒強烈,內心常有拉扯:「我想你靠近」又「我不要你碰我」
  • 對愛人既黏又冷,行為讓人無所適從
  • 有時表現強勢,有時極度依賴

舉例情境:
他說:「我想分開冷靜一下。」但隔天又哭著打電話求對方不要離開,甚至送上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示好。
然而,當對方回應親近時,他又開始退縮,覺得自己「太過依賴」而自責。
他的行為像過山車,連自己也搞不清楚要什麼。

❤️ 混合型多半來自高衝突、忽視與過度控制並存的家庭,內心想被愛卻無法相信愛。


👫認識,是和解的第一步

如果你看見了自己,也許會有點心酸,甚至不太想承認。
但請記得:這不是你的錯

你只是用你會的方式,努力學著怎麼愛人與保護自己。
而且,這些模式不是命運,只是起點。
當你開始認識自己的依戀風格,就已經開始改變了。

👣下一步怎麼走?

認識自己的依戀風格後,你可以試著:

  • 覺察情緒:當你感到焦慮或想逃避時,問問自己:「這是內心那個小小的我在說話嗎?」
  • 與他人溝通:試著用平靜的方式表達需求,例如「我有點不安,可以聊聊嗎?」
  • 尋求支持:與信任的朋友或專業人士分享,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未來的日子,我想陪你一起聊聊這些模式的故事。
下一篇,我們會從最常見的「焦慮型依戀」開始。
那個總是怕不夠、怕失去的你,也許很脆弱、很煩,但也很真誠。
你不是愛錯了,而是從來不曾學過怎麼安心地愛人。
我們一起慢慢來,好嗎?

🌱「你是值得被愛的,即使你曾經學會懷疑這件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留言告訴我,或到我的 IGThreads 招呼、追蹤、按個❤️,也可以到我的小宇宙入口逛逛喔。
希望我們都能在文字裡,找到做自己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小姐的生活筆記
12會員
49內容數
歡迎來到宅小姐的生活筆記。 這裡記錄著,一個普通女孩努力生活的小小軌跡。 從副業探索到理財筆記,從宅系日常到自我成長。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冒險,只是想把每一個想變更好的心情,慢慢收進口袋。 如果你也在路上,我們一起慢慢走吧~
2025/06/26
最近在研究進修相關的資訊,發現政府其實提供了很多在職訓練的資源,但好像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想說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畢竟在這個什麼都漲的時代,能省錢學技能真的很重要啊!
Thumbnail
2025/06/26
最近在研究進修相關的資訊,發現政府其實提供了很多在職訓練的資源,但好像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想說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畢竟在這個什麼都漲的時代,能省錢學技能真的很重要啊!
Thumbnail
2025/06/20
這篇文,想寫給總是習慣先顧慮他人、討好世界的你── 願你把努力留給自己,而非旁人的期待。
Thumbnail
2025/06/20
這篇文,想寫給總是習慣先顧慮他人、討好世界的你── 願你把努力留給自己,而非旁人的期待。
Thumbnail
2025/06/13
今天在滑手機時,無意間被一篇貼文戳中,喚起了我某些熟悉、又不太舒服的回憶。 你有沒有聽過心底那個小小的、陰魂不散的聲音? 它叫「不配得感」。 它不像什麼大魔王,轟轟烈烈地來搗亂; 而是像個小偷,悄悄地潛入你的腦海、劫走你的自信。
Thumbnail
2025/06/13
今天在滑手機時,無意間被一篇貼文戳中,喚起了我某些熟悉、又不太舒服的回憶。 你有沒有聽過心底那個小小的、陰魂不散的聲音? 它叫「不配得感」。 它不像什麼大魔王,轟轟烈烈地來搗亂; 而是像個小偷,悄悄地潛入你的腦海、劫走你的自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為什麼一段關係已經造成嚴重內耗了、 或是彼此感受不到愛的感覺了、 或是周遭的人們也已經不建議關係繼續了, 而我仍舊無法透過理智完全放下呢?
Thumbnail
為什麼一段關係已經造成嚴重內耗了、 或是彼此感受不到愛的感覺了、 或是周遭的人們也已經不建議關係繼續了, 而我仍舊無法透過理智完全放下呢?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最近常會想 「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 或是 不配擁有愛情」
Thumbnail
最近常會想 「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 或是 不配擁有愛情」
Thumbnail
看看自己周圍的朋友們,之前分手的都已經又認識了下一任男友,甚至有的愛情長跑也要結婚了,赫然之間覺得自己特立獨行,甚至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為何我開始更難為一個人心動?
Thumbnail
看看自己周圍的朋友們,之前分手的都已經又認識了下一任男友,甚至有的愛情長跑也要結婚了,赫然之間覺得自己特立獨行,甚至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為何我開始更難為一個人心動?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