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錯不是終點,而是一扇通往成長與包容的門。
人生中,總會有那麼幾次,因為一個小小的疏忽,而被自己放大成巨大的失敗感。但當你回過頭看,世界其實並不會因為這些小錯,就將你打入冷宮;反而,許多看似不完美的片段,正是讓你更真實、更有溫度的證明。
我自己就是個「常常把東西換錯」的人:
- 小學教室裡的座位卡,常常因為手滑把同學名字貼反
- 高中暑期打工的第一天,明明只要印 5 份考卷,卻按成了 55 份,機器停不下來,最後堆滿整張桌子,讓主管在我面前氣得臭罵
- 面試第一天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匆忙中把文件夾裝反,主管當場白眼翻到後腦勺,讓我羞紅了臉。
那些當下,我以為自己已經跌入無底深淵,卻沒想到,日子依舊繼續,世界依舊包容。
01|錯誤是最真實的註腳:接受不完美,活出獨特
你我可能對自己設下殘酷標準:「如果不能一次就做對,就證明我不夠好。」
但事實是,每一次小小的失誤,都是你在學習、在嘗試,更在突破安全區。
- 坦承錯誤:遇到失誤,先對自己說:「我做錯了,這沒關係。」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 記錄學習點:在日記或手機備忘錄裡,簡單寫下「錯在哪裡」、「下次怎麼做」,把失誤轉化為未來的指南。
- 讚賞嘗試勇氣:給自己一個讚:「至少我願意嘗試,哪怕結果不完美。」這是你前進的證明。
當你學會擁抱錯誤,就不再像之前只會逃避失敗的自己,而是能從每一個錯誤裡,抽絲剝繭,找到讓自己更強大的契機。
02|分享錯誤,獲得意想不到的支援與鼓勵
人際互動中,許多人會因為怕丟臉,選擇將錯誤悶在心裡。但其實,把自己在意的失誤勇敢「曝光」,往往能收到比想像中更多的理解與幫助。
- 同事面前坦白:下次如果又在工作上差錯,不妨在小組會議裡簡單承認,並提出修正計畫。你會發現,大家更願意一起幫忙,而不是冷眼旁觀。
- 與好友傾訴:把那件讓你耿耿於懷的小事告訴一位好朋友,很多時候,你才會知道,原來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經驗,並且早已瞭解你的努力。
- 在社交平台分享:用文字或短影片,分享你的「蠢事日記」,不為取悅,只為真實。往往能吸引同路人的共鳴,也讓你從被動自責,轉為主動交流。
當錯誤不再是禁忌,而是可以自由討論的話題,你就能感受到,這個世界對失敗的包容度,比你想像的高出一截。
03|設計「錯誤寬容儀式」:療癒焦慮,重拾自信
在錯過某個關鍵時刻或被責備之後,你的心裡可能翻江倒海。這時,與其讓自己一直陷在懊悔裡,不如為自己安排一場「錯誤寬容儀式」,以具體行動幫助心靈修復。
- 書寫告別信:拿出紙筆,對那個「失誤的自己」寫一封信,內容包括「我理解你的努力,也接受你的不完美」,最後狠狠地撕掉或焚燒
,damm it go。 - 錯誤馬拉松:選一段音樂、10 分鐘快速書寫所有曾犯過的小錯,然後一行行畫掉,感受每一筆畫所帶來的釋放。
- 自我讚賞清單:在鏡子前大聲說出「至少我 XXX」,列出 5 條你因為這次錯誤而更清楚自己價值的觀點,讓正向思考成為習慣。
這些儀式不需要儀式感過重,只要能讓你把錯誤看見、感受並釋放,就足以重新建立起那份對自己的信任。
✍ 犯錯無懼手札
1.承認不完美:第一時間對自己說「我可以,我還在學習。」
2.錯誤筆記:記錄「錯在哪裡、學到什麼、下次怎麼做」。
3.分享於人:把你的「錯誤故事」告訴值得信任的人,轉化成支持力量。
4.寬容儀式:選一種儀式,專注讓心平靜,放下自責。
5.設限保護:若被批評淹沒,勇敢說「我需要幾分鐘調整」,給自己空間。
6.積極前行:記住:世界更在意的是你的態度,而非一次的失誤。
錯誤不是否定你的終身證據,而是成就你更完整自己的養料。世界的包容無所不在,遠比你想像的寬闊。
Y.H 備份筆記|在失敗與筆誤之間,你依然是那個勇敢前行的自己。
✍喜歡這份深夜中的星期整聊事療癒內容嗎?
訂閱 Y.H|星期整療室小詩籤 ,讓我每週為你送上一暖暖的文章內容。 你的支持,就是我繼續在文字裡傾訴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