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大學階段,覺得自己讀錯科系,或是正在面臨這種人生窘境?正猶豫著是否該轉系轉學?
曾幾何時,我也曾日復一日掙扎著,苦苦思索上學的動力與意義。最後,我沒有選擇轉系,而是繼續苦撐自己不喜歡的會計系。
每當我與別人說起這故事,總是會被問一句:「為何當初你不轉系?」那時的我,感覺到茫然與不知所措...自己也說不清選擇留下來的原因是什麼。慢慢地,我開始反思以前所做的決定,與走過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便是在這樣的契機下誕生的。
為何選擇讀會計系
國中面臨要選擇普通高中或高職時,總會聽到一句話:「不要這麼早選擇未來的方向,選普通高中,還有三年可以慢慢探索。」同時刻板印象認為高職都是那些成績不理想,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去讀的。
但真正升上高中後,我卻發現時間都被繁重的課業佔據,似乎也沒有機會去探索自己的興趣。
學校與父母也不斷強調學測的重要性,說如果沒有好成績,就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與大學。但我們好像只知道哪些大學是不錯的,自己真正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又該何去何從?
那時候的我,只知道自己對於理工科系毫無興趣,而商科是一個之前從未真正接觸過的領域,自己完全不知道適不適合。
在申請入學落榜,抱著挫敗的心情,準備指考、填志願的過程中,在爸爸的鼓勵下選填了會計系,就茫然地進入這科系了。
不轉系三大原因
一、選錯一次科系,還能保證下一次選對嗎?
那時的我,因身心狀況不佳,而接觸到心理學,發現自己對這領域蠻有興趣。但當自己越深入瞭解,才發現成為一名諮商師,訓練過程是非常嚴謹的,必須先考上諮商研究所,還要經歷實習、通過國考,最後取得諮商師證照,才能正式就業。
但當我看到諮商所的錄取率低得嚇人,便讓我打退堂鼓,自己真的有辦法撐下去嗎?
二、轉系 = 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
我覺得人對於陌生的環境總會有本能的抗拒,那代表著一切都要重頭開始。而我也不是活潑開朗的人,對於離開熟悉的環境,轉到一個全新的科系、大學,我確實感到退縮...
三、覺得自己撐得過去
大一的我,雖然對會計提不上興趣,但總覺得自己應該能撐下去的,但到了大二大三,開始上專業必修時,發現課程的難度大幅提升,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不轉系的我
升上大二、大三後,因為沒有及時轉系,感覺自己錯過轉系的最佳時機。便覺得現在升大四轉系發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比繼續完成目前的課業還要高出許多,與其重讀一次大學,不如選擇以延畢的方式來完成學業,盡快取得畢業證書,之後就能毫無顧忌去追求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但這段過程其實是非常痛苦,我曾產生過「厭惡學習」、「逃避」的心態,每天早上醒來,都不知道為何要去學校,去學習那些自己沒有興趣的知識,甚至讓我開始出現「報復性熬夜」,開始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
心得
這篇文章並不是強調轉系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每個選擇,都會通往不同的方向,我們無法預期結果一定是好是壞,唯有面對、感受過、釋懷後,才能瞭解這段經歷的意義。
當我接觸越來越多人的故事後,我也發現到:「在升學制度下,勢必會導致有一群人,大學讀錯科系。」選錯,不一定是個人的錯,而是這個制度下必然的結果。
若你也曾經,或正在經歷和我類似的掙扎,我想告訴你:我們也許走得比別人慢,走得比別人累,但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腳下所踏的,是什麼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