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網路文章時,又看到「選擇比努力重要」這段話,通常會是說明選擇對的工作內容,會比只是在工作上努力來的重要,我個人也是認同的。因為如果選擇方向錯誤,往往不管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抵達自己理想的終點。
【比選擇更重要,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理想的夢幻工作是所有人的嚮往,但每個人對於自己理想的工作定義都不同,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的個性、擅長的項目、想要的未來沒有一個明確的輪廓,很容易變成看到什麼都覺得好,但同時也會在選擇後,才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也無法被稱做是對的選擇。
就如同很多新鮮人,在了解到很多職缺訊息後,有些人是得到方向,但更多數人是更為茫然,所以不是要告訴自己「選擇哪間公司或是職位就會比較好」,而是「我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成長? 穩定? 待遇? 權力?」
【比選擇更重要,提升自己看事情的深度】
現在的媒體非常發達,在資訊爆炸的同時,我們很有可能因為搜尋資料的不足,造成產生了「倖存者偏差」,像是網路上說 新創公司能夠學得多,也能夠先卡位賺大錢,結果選擇後發現訓練時間不足,單位間權責模糊,最後承受不住而選擇離職。
如果因為這樣的遭遇,就開始說新創公司不好,這也有失公允。
所以不能夠只看網路說什麼,而是要搭配前一點內容,這個職缺對於現在的我是否合適? 別人覺得好的,對我來說是不是真的也是好的?
【比選擇更重要,做好承擔的心理準備】
在職涯諮詢時,有一類的夥伴,會一直頻繁的換工作,原因是因為想要找到想要的好工作,但現實面是很難有一份工作,是不用經過磨合跟適應的。如果我們在遇到初期困難點時就選擇逃走,那自己的能力終究會卡在一個階段,再換也是相同?
到底是我真的選擇錯誤?還是我的能力還需要磨練克服,有時候短期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建議最少也要有半年左右的確認期,而不是就馬上否定。
【比選擇更重要,持續去創造自己的價值】
再諮詢時還有遇過另一類夥伴,除了會一直頻繁換工作外,每份工作的描述內容都很少,也沒有特殊表現。可以理解就算半年的時間,有時也很難去建立一些明確的績效。
但讓人擔心的部分是,夥伴回覆如果認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後,就開始選擇安靜離職,拉長時間只是不想讓履歷中的工作經歷太難看,但也如同前一段提到,這些經歷不管在面試時,還是整個職涯發展中都會造成影響,那為何不選擇拚一次看看,是否有機會創造價值留下成果,或許自己的想法也會有所改變。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是對的。但在選擇前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那就很容易陷入一直選擇不對的困境中。那些選得好又走得穩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運氣總是選對,而是他們擁有,選擇發揮正確價值的心態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