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進健身房一開始會想:「多做一點是不是比較好?我做 20 下會不會比 10 下更有效?」
其實,「多做」不代表「增肌效果更好」,反而可能浪費力氣、刺激不足、效果有限。
🔍 我的觀點:不是你做不夠多,而是刺激不夠強
當你做的次數太多,代表你用的重量通常偏輕。肌肉在這種情況下只會「應付」,而不會「超補償」。也就是說,肌肉會覺得這樣的負荷根本不構成壓力,就不會產生向上適應的動力(例如:變粗、變強)。
📌 為什麼「8–12 下」是最適合增肌的訓練區間?
這個建議來自於研究與實務經驗的綜合考量,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 1. 外部刺激足夠 → 肌肉才會改變
肌肉是「被迫」長大的,而不是「自願」長大。當負荷夠重、張力夠強,肌肉才會產生破壞與修補,進而出現增長。
✅ 2. 時間張力控制在最佳區間
做 8–12 下,每一下控制在 2–3 秒,總共約維持 30–60 秒的肌肉張力。這是研究認為最有效促進肌肥大的張力時間。
✅ 3. 有效建立肌肉控制感
重量適中,動作可控,更容易專注在「目標肌群」的收縮與伸展,也更容易建立肌肉發力的感受連結。
✅ 4. 同時刺激兩大增肌機制
- 機械張力:來自阻力對肌肉的拉扯。
- 代謝壓力:來自持續對抗重量造成的乳酸堆積與燃燒感。
→ 8–12 下可以同時達成這兩個生理條件。
✅ 5. 疲勞可控、姿勢不易崩壞
如果做太多下(15–20 下),雖然會很喘,但容易變成耐力訓練,且姿勢品質下降;太少下(如 1–5 下),則難以控制發力感與執行品質。
🎯 訓練不是練到「累」,而是練到「有壓力、有反應」
真正有效的增肌訓練不是比誰做得多,而是比誰讓肌肉受到更強烈的刺激與控制。
如果你想要肌肉成長,就要讓肌肉「不得不改變」。
🎯 結語:不是做「幾下」,而是做「有感覺的下數」
真正有效的增肌訓練不是只是把重量拉起來,而是每一下都做到控制、感受與張力累積。如果你希望訓練效果最大化,練感受與練張力時間,比一味追求「做到幾下」還要重要。
8–12 下,不是魔法數字,而是目前科學與實務證明,最適合大多數人用來建立肌肉的訓練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