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的我,不想再扮演任何角色了
工作結束那一刻,理論上應該可以放鬆,但現實不是這樣。回家後的晚餐、家務、家人要照顧的大小事,其實才是另一段「無酬加班」的開始。
有時候我會想,我什麼時候可以只做我自己?
這種感覺不是脆弱,而是日復一日的累積。就算一切看起來都還好,心裡卻可能已經悄悄在透支。
有時候我們缺的,不是休息,而是「心有餘力」
我後來慢慢發現,有些累不是身體累,而是心裡很安靜地在喊:「可以先照顧我一下嗎?」
很多時候,我們太習慣去完成「該做的事」,但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人。
這時候,我開始更常聽見一個關鍵詞:情緒價值。
它不是什麼專業術語,簡單說,就是 你有沒有讓自己在生活中,感到愉快、被理解、放鬆、有意義的時刻。
不是滑手機、不是被打卡任務追著跑。而是很單純地,做點讓自己覺得「嗯,我有被好好對待」的事。
即使只是坐下來喝一杯熱茶、什麼也不做,也都算。
「情緒價值」是日常生活裡最被忽略的必需品
情緒這種東西,不是遇到大事才有。有時只是每天那些小小的悶、小小的不被理解、小小的委屈,慢慢堆成了一種「不太知道該怎麼說」的疲憊。
但如果我們一直撐著,當作沒事,那些累,最後還是會回到我們身上。
所以後來我學著練習:不一定要「療癒」,但起碼要給自己留一點空間——可以喘口氣的空間,可以不解釋的空間,可以只為自己存在的空間。
這就是我理解的情緒價值:不是為了誰做什麼,而是讓自己感覺到 「我活著,這件事本身,也值得好好被照顧。」
留一點力氣給自己,也是一種穩定的練習
如果妳最近也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累」,那可能不是妳不夠努力,而是妳太久沒好好看自己一眼了。
不是什麼大事,就是靜靜地認可自己的感受,然後,給自己一點點善意的留白。
不需要安排什麼,也不需要達成什麼目標。
只是單純地,把自己放回生活的主角位置上——哪怕只有五分鐘,也值得。
關於情緒價值,我想寫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醒。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點點這樣的提醒,就會知道——自己也是值得被好好放在心上的人。

某天孩子睡覺後給自己的留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