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的輕聲聊天成了罪過?從高鐵厭童看見育兒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高鐵上,常看到孩子用適當音量說話,卻立刻被旁人嫌吵、被爸媽急著制止

如果孩子沒有大叫或尖叫,只是輕聲聊天,為什麼一定要他壓低到幾乎聽不見?
有時,父母是因為擔心別人覺得「孩子沒教好」而焦急
但適當的說話聲音,不該成為被責備的理由

我們能不能先安頓自己那種「好怕別人怎麼看」的心情
而不是急著要孩子把輕聲聊天壓得更小聲?

-

🔎 台灣社會的厭童現象很真實

許多人對兒童的聲音或行為,比對成人更不耐煩
覺得孩子應該「無聲無息」才叫「有教養」
一旦孩子出現「不像大人」的行為
就容易被貼上「沒家教」、「爸媽不會教」的標籤

只要孩子不是失控尖叫或胡鬧
普通的講話音量本來就是他的權益
不該因為旁人對孩子的偏見而被壓抑

-

🎯 公共秩序,常常只是一種對弱者的秩序

如果是大人在車廂裡講電話、抱怨公司,大多數人選擇視而不見
但只要是孩子說話,大家就特別敏感
習慣把不滿或壓力往更弱勢的對象發洩
對大人的失控常默不作聲,對孩子微小的不合規矩卻吹毛求疵

-

我知道公共空間需要考慮彼此的舒適與安寧
孩子確實需要學習在場合中適度調整音量,這是尊重他人的一部分

但大人如果因為「怕被責怪」就急著讓孩子噤聲
或把正常音量當作錯誤去制止
反而會讓孩子學到「我的聲音本身就是錯的」,而不是學會尊重

孩子在學習中需要有試錯空間
大人也需要先安頓自己的焦慮,才能教會孩子真正的尊重

-

🔔 我們該怎麼做?

能不能把孩子的心情、孩子的需要,放在別人眼光之前?
能不能先安撫自己的焦慮,而不是急著讓孩子消音?
當孩子能在公共空間裡學習合適的表達
他會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也更能學會尊重他人

孩子的聲音,值得被聽見,不該被當作錯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10會員
21內容數
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2025/06/30
公共場合裡,很多爸媽急著讓孩子聽話,是因為害怕被貼上「沒教好」的標籤。但當孩子只剩下害怕,他學會的是壓抑自己。孩子的心情永遠比別人的眼光重要,理解可以先於要求,溫柔也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2025/06/30
公共場合裡,很多爸媽急著讓孩子聽話,是因為害怕被貼上「沒教好」的標籤。但當孩子只剩下害怕,他學會的是壓抑自己。孩子的心情永遠比別人的眼光重要,理解可以先於要求,溫柔也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2025/06/26
「小孩很難教」這句話,常常在大人挫折時脫口而出。 但也許,那些難以教養的時刻,其實藏著孩子想被理解的訊號。
2025/06/26
「小孩很難教」這句話,常常在大人挫折時脫口而出。 但也許,那些難以教養的時刻,其實藏著孩子想被理解的訊號。
2025/06/24
孩子其實一直在等我們用對的方式靠近 他不是真的在對抗我們,他只是不想再被誤解
2025/06/24
孩子其實一直在等我們用對的方式靠近 他不是真的在對抗我們,他只是不想再被誤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