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子關係遇上外人眼光:一頓晚餐的心碎與省思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和朋友一起吃飯時,他們的孩子剛入座就躺在椅子上
爸爸語氣急躁對他說:「你是要惹我生氣是不是!」

孩子立刻坐好,但小臉瞬間垮下來,眼神變得好難過
吃飯過程中,他因為吃得慢,又被威脅「你不吃完我就把你的玩具車全部丟掉!」
我心裡一直好難受,覺得他好可憐

或許孩子只是不想坐著,他可能累了,也可能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當他被大聲責備時,他學會被迫壓抑自己掩飾真實感受

他的表情告訴我,他沒感受到被愛或被理解
只感覺到「我做錯了,會讓爸媽生氣

-

如果有人能溫柔的問:「你怎麼會想躺著呢?是不是累了?」
他就能感受到,原來有人在意我的感受,而不是只想控制我

-

看著朋友焦急的神情,我能理解他們在公共場合裡的壓力
他們快速命令孩子坐好,用威脅催促吃飯,可能是因為
害怕被旁人貼上「爸媽沒把小孩教好」的標籤
害怕被認為自己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深信孩子要聽話才能證明爸媽盡責

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只能選擇用最快速、最強勢的方式恢復秩序
即使心裡也可能愛著孩子,但恐懼讓他們看不到孩子的感受

這正是很多大人陷入的情境
用權威壓制小孩,只想要他們聽話,而不是跟他們對話

-

很多父母從小就被灌輸「愛是有條件的」

當表現得夠乖、成績夠好,才會被稱讚
當表現不符合期待,就被責備、忽視
他們學會把「被愛」和「外界的評價」綁在一起
長大後仍用這種思維面對自己和孩子

這讓他們在公共場合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
把孩子的表現當作自己是否合格的證明
一旦孩子不符合「乖、安靜、聽話」的形象
他們心裡的不安和恐懼就會被放大,急著用權威去修正孩子

-

陪伴不需要放棄教養的原則,可以從理解開始
尊重看見孩子的需要,而非縱容

當孩子感受到「我比別人怎麼看更重要」
他會知道自己不需要完美,可以表達需要
也能在錯誤後被溫柔引導,而不是急著迎合外界期待
他才能放心做自己,也更願意合作

孩子的心情,真的永遠比別人的眼光重要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好好對待
也希望每個大人有機會被理解,慢慢學會無條件愛自己
因為擁有了穩定的愛,才能把愛傳給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11會員
21內容數
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2025/06/26
「小孩很難教」這句話,常常在大人挫折時脫口而出。 但也許,那些難以教養的時刻,其實藏著孩子想被理解的訊號。
2025/06/26
「小孩很難教」這句話,常常在大人挫折時脫口而出。 但也許,那些難以教養的時刻,其實藏著孩子想被理解的訊號。
2025/06/25
有時候我們說「你自己選」,但孩子一做選擇,我們又說「這樣不行」。如果每一次的選擇都被否定,孩子學到的不是品味,而是「我做什麼都不對」。
2025/06/25
有時候我們說「你自己選」,但孩子一做選擇,我們又說「這樣不行」。如果每一次的選擇都被否定,孩子學到的不是品味,而是「我做什麼都不對」。
2025/06/24
孩子其實一直在等我們用對的方式靠近 他不是真的在對抗我們,他只是不想再被誤解
2025/06/24
孩子其實一直在等我們用對的方式靠近 他不是真的在對抗我們,他只是不想再被誤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