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抑制負面情緒、想說的話和情感,大腦和身體無法產生健康與正向的流通。
當我們感受到負面情緒並想哭的時候,這其實是大腦發出的一種告知、警戒與提醒信號。哭泣不僅是情緒的自然表達,更是身體和大腦用來釋放壓力、緩解緊張的機制。
流淚是一種釋放緊繃情緒及緩解身體緊張狀態的方式,當我們哭泣時,實際上是在告訴身體「現在可以放鬆了」,同時幫助重置身體系統,讓我們能夠恢復平衡。
負面情緒會使大腦更專注於與情緒相關的細節,這使得悲傷、痛苦的事情難以被遺忘,反而被反覆回憶,形成長期強烈的記憶痕跡。
回憶往往受「峰終定律」影響,即使我們對強烈情緒的「高峰和結尾印象較為深刻」,透過增加快樂時刻、創造人事物美好的體驗和記錄。
快樂的經歷會激活大腦中與獎勵和愉悅相關的區域,並促使釋放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於強化快樂記憶的形成,持續累積快樂的人事物發生與接觸的經驗,可以改變整體記憶的情感機制,從而平衡、淡化痛苦的負面記憶影響。同時也可以改變整體回憶的情緒感知,讓過去的痛苦回憶在回想起來的時候,不再那麼傷感和不悅,甚至已不再有負面反應,進而走出恐懼,而不是吸引相似恐懼。
當我們心理對外排斥,大腦和心有如閘門無法開通,使得「錯失」「接收」美好的可能。
當我們感受到社會排斥、被拒絕、相似記憶時,大腦中負責情緒警報的區域,如:前扣帶皮質和杏仁核會被強烈激活。這些區域同時與身體疼痛的感受重疊,使心理上的排斥感產生如「心痛」的強烈不適。這種不適會讓大腦進入防禦狀態,減少對外界正向快樂美好訊息的接收,以及人事物敏感度。
「重塑」大腦的記憶模式,讓快樂記憶在心理上佔據更重要的位置,才能迎來「美好的未來和記憶」以及「更加感受」幸福與快樂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