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職業日常」。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從小念了十幾年的書,
卻很少有人真正告訴我們:某個職業的日常,到底是怎麼過的?
我們知道醫生要看診、老師要教書、書店員賣書……
但那只是職稱的輪廓,並不是生活的樣子。
所以當我讀到《你好,我是書店員》這本書時,特別感動。
因為它讓我看見了一份職業背後的細節、勞累與堅持。
—
第一層啟發是:真正的工作,不只是職位光鮮,而是日復一日的選擇與付出。
書中記錄了書店員的許多日常:
一早要在寒冷的倉庫拆箱分類、要記住哪本書在哪裡、
面對顧客時要真誠但不能推銷過頭、
每次整理書架、每一次補貨上架,都是體力與心力的磨合。
森田惠不抱怨,也不浪漫化這一切。
她只是誠實地記下那些「你沒看見的工作時刻」。
這樣的真實,是非常珍貴的。
因為我們常常只看到工作的表面:醫生的白袍、設計師的靈感、書店的文青氣息。
但真正的問題是:這樣的日常,我願意嗎?這樣的細節,我喜歡嗎?
—
第二層啟發是:我們做人生重要選擇時,往往缺乏對現實的理解與對自我的對話。
你還記得自己填大學志願那一年嗎?
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那個科系未來做什麼、自己是否適合或感興趣才選擇的?
還是其實,我們只是照著分數高低,依序填下來——
好像「能上哪裡」比「想去哪裡」還重要。
而當進入社會,我們也往往依賴「職稱」在選擇工作,
卻忽略了那背後的生活節奏、情緒挑戰與價值實踐。
這也是為什麼,像《你好,我是書店員》這樣的書格外有價值:
它讓我們看見一份工作的實際輪廓,而不只是想像與名片上的頭銜。
閱讀這些真實的工作日常,
就像是為我們提供一面預覽鏡——
幫助我們更誠實地問自己: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願意為哪一種辛苦而努力?
—
你呢?
你還記得自己當初是怎麼選志願的嗎?
你現在的工作,是不是也和當年的想像很不一樣?
有沒有哪一本書,曾經幫你補上這些現實與選擇之間的理解空隙?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的閱讀,不只打開一本書,也照見了自己的人生節奏。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