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順利開課了。
限制:
職前班很大的一個前提是,限定資格為「對於工作技能不足或需補充就業技能之失業、待業或轉業適訓之勞工」,意即從報名、甄試、開課,到結訓這段時間,是不能有工作的(包含兼職和臨時工),否則就不符合「職前」的定義。
詳細訊息可參考台灣就業通職前訓練計畫。
個案:
一、 既有能力有限,多從事門檻相對低的服務、零售、餐飲、...等行業。二、 希望透過職訓培養第二專長,以便擴大可選的工作範圍和種類。
三、 門檻低的服務業多半工時長且需輪班,不容易找到有興趣且訓練期間和上課時間均能配合的在職訓練班。
四、 若離職改參加職前訓練班,日期、時間是好配合了,但從報名、甄試到結訓為止,均不能有工作,否則不符合參訓資格。
甚至連完全自費都不行,因為課程種類是職前。
五、 若課程屬於「全日制職業訓練」,且身分符合資格,受訓期間還能申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若不符合資格,就只能自立自強了。
- 訓練期間1個月以上、每星期訓練4日以上、每日訓練日間4小時以上、每月總訓練時數100小時以上。
- 非自願離職失業者、獨力負擔家計者、中高齡者、身心障礙者、...
而我是什麼都不符合的自願離職失業者,從決定要參加職前訓練那一刻就開始燒錢,到結訓之前完全沒有收入。
原本還計畫白天上課、晚上兼職,維持每月有基本收入 = $190 × 4HR × 20天 = $15,200元,金額雖不多,但不會讓金流只出不進。報名時和承辦人員確認才得知,課程本身有相關限制,因此兼職的計畫胎死腹中。
可能選擇:
一、 選擇最快結訓的課程,縮短沒收入的空窗期,完全不考慮課程和行業是否感興趣。但若沒興趣從事相關行業,參加這種類型的職訓只是在浪費時間。
二、 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並期待存款足以支付「結訓找到工作後的第一個發薪日」這段期間的開銷。從報名、甄試到開課,可能要一個月以上,加上課程本身可能就長達二、三個月,前後三個月或更長的時間,緊急預備金足以支付嗎?其次,要將緊急預備金全數投入在這嗎?
三、 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並設定好自己最多可以等到什麼時候,超過期限則放棄職訓,回到門檻低的服務業,並準備好再試一次。
實際考量:
最一開始離職時,其實並沒有規劃要參加職訓,原計畫是4月底離職後,5月或6月上旬就就入職新工作,中間的空窗約1~2個月。在人力銀行找工作時,看到「在職訓練網」和「職前訓練網」的廣告,一時興起點連結進去,研究完才決定試試看。
在選擇課程時,已經考慮過,假設課程6月中開課,7月中結訓並開始找工作,8月入職新工作,9月5日領到薪水,算起來從5月1日到9月5日,空窗期約4個月不到5個月,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因為空窗期的考量,太晚開課,或受訓期超過2個月的課程,都只能放棄。
後來課程經過一次延期,變成7月初開課,7月底結訓,跟原計畫差異不大,只要提前在課程尾端就開始找工作,仍然可以做到8月入職,9月5日領薪;但如果再延後一次,變成7月中或7月底開課,就勢必要放棄,無法再空等了。
第一次延期的時候,已經做好放棄的準備,好險有順利開課。
感想:
職前班的本意是希望提升就業率,但怎麼感覺比起有經濟壓力但想學第二專長的人,反倒是稍微有錢有閒,不用顧慮太多的人,比較有餘力去參訓。
簡單判斷方式:有經濟壓力的人就業意願,高於沒經濟壓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