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緒成了敵人時
佛法的三毒為貪、嗔、癡,是煩惱的根本,但大部分人面對的方式,往往反而讓自己更加痛苦——「苦上加苦」。
這篇文章想透過一個故事,從另一個角度看「轉念」:原來不是每一次情緒的來訪,都需要被拒絕。
🐾 一隻受傷的小貓咪
小真是一位剛開始學佛的年輕人。她是一個努力又認真的人,總希望自己能修得更好、不被情緒左右。但某天,她在公司被主管責罵後,回家的路上竟然忍不住哭了。她一邊走一邊責怪自己:「我怎麼還會生氣、怎麼還會難過?學佛這麼久了,還有情緒,太糟糕了吧?」
當晚,她夢到了一隻貓咪。
那是一隻受傷的小貓,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身上有血,眼神驚恐。小真湊近想要安慰牠,貓咪卻用爪子抓她。她嚇了一跳往後退了兩步,但下一秒,她沒有轉身離開,對貓咪說:「你很痛,對嗎?不要怕,我會照顧你。」
🪞 原來,那隻貓是我
醒來後,她若有所悟,夢中的那隻小貓,其實就是自己的內心——在情緒裡掙扎、受傷、想被理解卻又不知如何表達?
每一次的貪嗔癡,背後都有一個「想要保護自己」的心意。貪,是因為害怕失去;嗔,是因為感到受傷;癡,是因為害怕看清真相。
如果,我們可以不再責怪那個痛苦的自己,而是像對待一隻受傷的小貓一樣,用耐心與慈悲安撫牠,那我們是否會更快從痛苦中解脫?
🌈 善用三毒,不再被三毒控制
佛法不是叫我們硬逼自己「不可以有情緒」,而是教我們如何「不被情緒牽著走」。情緒不是敵人,它如同郵差,送來提醒的訊息。
貪嗔癡不只是毒,也是一種力量的原型。它們只是方向錯了的能量,如果我們能善用,就能轉化為修行的助力。
就像禪修時感受到的寧靜與喜悅,如果能珍惜那份平靜,而非執著它,就能引導心願意安住。

💡轉念,就在當下
當我們升起情緒時,請不要立刻打壓自己。可以試著對自己說:「這個狀態不是錯,它只是痛了。」
下一次,當我們感覺到內在有股貪、瞋、癡湧上來時,或許可以停下來,問問它:「你是不是害怕了?是不是受傷了?」
如果能這樣做——就不是在對抗情緒,而是在照顧一位迷路的自己。
👉記憶小幫手👉
情緒不是敵人,是內在訊息的提醒。
🟣本文圖片皆由bing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