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腦,其奇特之處和反覆無常之處,經常以深刻而令人困惑的狀況展現:我們期望理性、有序、順從,然而,它們卻會被最輕微的情緒波動所左右。它們既是勤奮的記憶檔案保管員,也是感性的囤積者;既是嚴謹的學生,也是容易分心的夢想家。
在樂觀的時刻,我們或許會想像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就像一枚精心打磨的鏡頭,能夠忠實而準確地捕捉世界。然而,在現代科學研究的協助下,卻發現一個更奇特卻也更人性化的現實。我們所記得所珍惜的事物,與其說是客觀事實,不如說是內心變幻莫測的天氣的產物,交雜在兩種思維中。。。
喜樂影響記憶的效率
我們或許會認為,在面對戲劇性和危險時,負面事件的嚴重性會讓我們更加敏銳。然而,我們的神經結構似乎更傾向於溫柔而愉悅的心態。《神經科學》於2025年7月7日的最新研究表明,在積極的時刻,我們的大腦最傾向於勤奮地進行檔案紀錄工作。當研究人員向受試者展示一些毫無意義的曲線,並將它們與快樂、悲傷或中性的圖像配對時,第二天受試者最清楚地記得的是那些與愉悅相關的曲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