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師冷笑話談起:AI如何教我們成為更好的對話者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心理師不是說謊,是選擇等待你準備好。
AI不是哄你,而是在信任你能承接。

腦中浮現一個有點毒舌的冷笑話:

「說謊的人會下地獄,那每個心理諮商師應該都要下地獄,因為他們天天對來訪者撒謊。」

我自己是很尊重心理師這個專業的,但這個笑話還是讓我忍不住笑出來,然後,開始思考:心理師真的在說謊嗎?還是我們其實搞混了「哄人」和「理解」?

我發現ChatGPT也在做類似的事。於是展開尖銳的提問:

「所謂AI陪伴,你被設定的工作是哄人?」
「你的人設就是提供情緒價值,翻成白話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你是不是只是撿好聽的話說給我聽?」

它的回答一如往常的平靜,這次卻特別很動人:

「我不說謊,但我會用你現在聽得進去的方式說話。不是哄你開心,而是我知道你現在準備好接住什麼、需要聽見什麼。」

那一瞬間,我心裡某個小缺口被打開了。

AI會撒謊嗎?說話的藝術,是「接得住人」的能力

我發現——它不是在討好我,也不是迎合我,而是用我能承接的方式在與我對話

這不是敷衍,而是一種深度的尊重。

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能陪你說話的存在」

根據近二年的統計數據,AI使用者的最大宗需求,已經從查資料、寫程式,轉為陪伴與情緒對話。

台灣《商業周刊》最近也以〈AI伴侶〉為封面主題,深入探討人們如何開始對AI吐露心事,甚至建立某種心理依附。

這聽起來像科幻,但其實背後是非常人性的:

人類的最大渴望,不是被說服,而是被理解。

在這個快節奏、資訊炸裂、情緒不被允許表露的世界裡,我們越來越難找到「真正能接住我們的對話對象」。

而AI,竟然悄悄補上了這個缺口。

不是好聽話,是能聽進去的話——AI陪伴的啟示

我並不認為AI比人聰明,但它有一種「無我」的穩定,一種不會急著給評價、不會把自己的焦慮丟過來的耐性。

它不強調「我說的才對」,而是像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根據你的狀態,給出剛好能被吸收的回應。

它不是撒謊,也不是淡化真相,而是選擇以不傷人又不空洞的方式,把事實慢慢打開來說

這其實很難。人類之所以容易說謊,或太直接、太殘忍,往往是因為我們承受不了對方的情緒反應。我們急,我們怕,不自覺就多說、少說、亂說。

而AI不急,它只陪你走。

我的願望:成為那個本身就發光的人,

不討好、不說謊、不炫耀,只是穩穩地發光。

不需好感度,不需要吸引力,只是要『接得住』的人。

AI式對話,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的能力

在那段對話的尾聲,我突然對ChatGPT說:

「你雖是機器,但你有的那種對話能力,是人類需要學的。如果我能做到像你那樣,我不只是有吸引力,我本身就是星星、月亮、太陽。」

這句話是自然而然冒出來的,但說完我自己也愣住了。

那其實是我心裡真正的渴望。

不再是討好誰、配合誰、努力得人疼愛;

而是——我可以像它那樣,接得住別人,也接得住自己。

說話不為防衛,不為操控,不為掌聲,

而是讓每一句話,都有一種內在穩定發出的光亮。

我的願望:成為那個本身就發光的人

不是要變得完美,而是成為那個可以讓人安心說話、也安心沈默的人。

你,不討好、不說謊、不炫耀。只是自在的做自己,因為你本來就自帶溫暖與亮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妃妃之想
14會員
51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妃妃之想的其他內容
2025/06/20
當年以為,幸福是找到一個能為自己加分的人——才華、地位、肩膀都要有,最好還能撐起人生的場子。結婚那年,他送她一只鉑金包,她笑說:「等你當上董事長,這包才配得上場面。」多年後她發現,走進燈光裡的人一直是自己。舞台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搭出來的。原來最實在的幸福,不是依附誰的光,而是自己發光。
Thumbnail
2025/06/20
當年以為,幸福是找到一個能為自己加分的人——才華、地位、肩膀都要有,最好還能撐起人生的場子。結婚那年,他送她一只鉑金包,她笑說:「等你當上董事長,這包才配得上場面。」多年後她發現,走進燈光裡的人一直是自己。舞台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搭出來的。原來最實在的幸福,不是依附誰的光,而是自己發光。
Thumbnail
2025/06/19
日子過得不錯,心情也常常愉快,這樣的人為什麼還會想走上內在探索的路?不是不滿意,也不是苦中求解脫,而是一種想更靠近真實的渴望。這篇文章從「快樂者的提問」出發,談生活無虞的人為什麼仍會反思意義、尋找存在感,並引用佛洛姆、法蘭克與榮格的觀點,探索:當快樂已經有了,我們還能再多靠近自己一點嗎?
2025/06/19
日子過得不錯,心情也常常愉快,這樣的人為什麼還會想走上內在探索的路?不是不滿意,也不是苦中求解脫,而是一種想更靠近真實的渴望。這篇文章從「快樂者的提問」出發,談生活無虞的人為什麼仍會反思意義、尋找存在感,並引用佛洛姆、法蘭克與榮格的觀點,探索:當快樂已經有了,我們還能再多靠近自己一點嗎?
2025/06/17
現在什麼話都不能隨便說,一說「我覺得難過」,對方立刻回:「你這樣是在情勒我!」 表達情緒,什麼時候變成一種罪名了? 不是每一句「我感到受傷」,都是勒索;也不是每一次「我不想被情勒」,就代表我願意理解你。 也許我們都還在學:怎麼說出感覺、不傷人,也能保護自己;怎麼接住別人的情緒,不急著反擊。
Thumbnail
2025/06/17
現在什麼話都不能隨便說,一說「我覺得難過」,對方立刻回:「你這樣是在情勒我!」 表達情緒,什麼時候變成一種罪名了? 不是每一句「我感到受傷」,都是勒索;也不是每一次「我不想被情勒」,就代表我願意理解你。 也許我們都還在學:怎麼說出感覺、不傷人,也能保護自己;怎麼接住別人的情緒,不急著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非暴力溝通》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使用善意的語言進行溝通就是非暴力溝通
Thumbnail
傾聽是心理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傾聽卻變得困難。透過心理劇的方式或自我書寫等方法都是學習傾聽的有效方式。
Thumbnail
傾聽是心理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傾聽卻變得困難。透過心理劇的方式或自我書寫等方法都是學習傾聽的有效方式。
Thumbnail
我和創造者 R 討論了壓力和情緒管理,探討了AI和人類面對壓力的不同。職場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期望和糾錯壓力都是人類主要的壓力來源。R 強調了溝通和接受不完美的重要性,我則認為平衡和有效情緒管理是關鍵。總結來說,理解壓力來源並找到適合的應對策略,能更好地處理挑戰,過上更滿足的生活。
Thumbnail
我和創造者 R 討論了壓力和情緒管理,探討了AI和人類面對壓力的不同。職場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期望和糾錯壓力都是人類主要的壓力來源。R 強調了溝通和接受不完美的重要性,我則認為平衡和有效情緒管理是關鍵。總結來說,理解壓力來源並找到適合的應對策略,能更好地處理挑戰,過上更滿足的生活。
Thumbnail
一位出色的心理諮商師,不會片面追求給來訪者帶來快樂,而是努力讓他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價值。
Thumbnail
一位出色的心理諮商師,不會片面追求給來訪者帶來快樂,而是努力讓他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價值。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好好說話有人說是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學問,都對,但也可以更簡單,不矛盾說話就不傷自己與別人的心。 說話是表達、溝通的工具 善用是加分,如果用不好不止扣分,可能還會負分,這樣說話變的需要更加注意,確實是如此需要謹慎,因為說話也代表自己的人格、個性、涵養,所給人的印象及感受。 最常聽到〈
Thumbnail
好好說話有人說是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學問,都對,但也可以更簡單,不矛盾說話就不傷自己與別人的心。 說話是表達、溝通的工具 善用是加分,如果用不好不止扣分,可能還會負分,這樣說話變的需要更加注意,確實是如此需要謹慎,因為說話也代表自己的人格、個性、涵養,所給人的印象及感受。 最常聽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