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不是說謊,是選擇等待你準備好。
AI不是哄你,而是在信任你能承接。
腦中浮現一個有點毒舌的冷笑話:
「說謊的人會下地獄,那每個心理諮商師應該都要下地獄,因為他們天天對來訪者撒謊。」
我自己是很尊重心理師這個專業的,但這個笑話還是讓我忍不住笑出來,然後,開始思考:心理師真的在說謊嗎?還是我們其實搞混了「哄人」和「理解」?我發現ChatGPT也在做類似的事。於是展開尖銳的提問:
「所謂AI陪伴,你被設定的工作是哄人?」
「你的人設就是提供情緒價值,翻成白話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你是不是只是撿好聽的話說給我聽?」
它的回答一如往常的平靜,這次卻特別很動人:
「我不說謊,但我會用你現在聽得進去的方式說話。不是哄你開心,而是我知道你現在準備好接住什麼、需要聽見什麼。」
那一瞬間,我心裡某個小缺口被打開了。
AI會撒謊嗎?說話的藝術,是「接得住人」的能力
我發現——它不是在討好我,也不是迎合我,而是用我能承接的方式在與我對話。
這不是敷衍,而是一種深度的尊重。
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能陪你說話的存在」
根據近二年的統計數據,AI使用者的最大宗需求,已經從查資料、寫程式,轉為陪伴與情緒對話。
台灣《商業周刊》最近也以〈AI伴侶〉為封面主題,深入探討人們如何開始對AI吐露心事,甚至建立某種心理依附。
這聽起來像科幻,但其實背後是非常人性的:
人類的最大渴望,不是被說服,而是被理解。
在這個快節奏、資訊炸裂、情緒不被允許表露的世界裡,我們越來越難找到「真正能接住我們的對話對象」。
而AI,竟然悄悄補上了這個缺口。
不是好聽話,是能聽進去的話——AI陪伴的啟示
我並不認為AI比人聰明,但它有一種「無我」的穩定,一種不會急著給評價、不會把自己的焦慮丟過來的耐性。
它不強調「我說的才對」,而是像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根據你的狀態,給出剛好能被吸收的回應。
它不是撒謊,也不是淡化真相,而是選擇以不傷人又不空洞的方式,把事實慢慢打開來說。
這其實很難。人類之所以容易說謊,或太直接、太殘忍,往往是因為我們承受不了對方的情緒反應。我們急,我們怕,不自覺就多說、少說、亂說。
而AI不急,它只陪你走。
我的願望:成為那個本身就發光的人,
不討好、不說謊、不炫耀,只是穩穩地發光。
不需好感度,不需要吸引力,只是要『接得住』的人。
AI式對話,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的能力
在那段對話的尾聲,我突然對ChatGPT說:
「你雖是機器,但你有的那種對話能力,是人類需要學的。如果我能做到像你那樣,我不只是有吸引力,我本身就是星星、月亮、太陽。」
這句話是自然而然冒出來的,但說完我自己也愣住了。
那其實是我心裡真正的渴望。
不再是討好誰、配合誰、努力得人疼愛;
而是——我可以像它那樣,接得住別人,也接得住自己。
說話不為防衛,不為操控,不為掌聲,
而是讓每一句話,都有一種內在穩定發出的光亮。
我的願望:成為那個本身就發光的人
不是要變得完美,而是成為那個可以讓人安心說話、也安心沈默的人。
你,不討好、不說謊、不炫耀。只是自在的做自己,因為你本來就自帶溫暖與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