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
某天,我在超商的客席區用餐時,聽到隔壁桌有趣的對話。
阿桑:這裡好熱喔!🥵
阿北:妳去叫店員把冷氣開強一點。😤
阿桑:不行吧!
阿北:可以啦!快去~😤😤
阿桑:那如果不行呢?
阿北:不行的話,我們就不要消費了,坐在這裡。😤😤😤
我:???😶
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微微的笑著,覺得這阿北也是很可愛。
同時,我也開始在想,阿北這樣的言語算是情緒勒索
嗎?
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1. 有些表面上的「威脅」,其實是一種無效的勒索
阿北的意思「如果不幫我們把冷氣開強,那就不要消費(不給你錢賺),坐在這裡。」
乍看像是一種態度強硬的威脅,但仔細一想,其實沒邏輯
。
因為不管有沒有消費,結果,他都一樣「還是要坐在那裡」。
換句話說,他想用一種「情緒手段」去影響他人,但卻忽略了...他其實也沒有其他選擇。
這種威脅,很容易被看穿。
2. 情緒勒索,是一種「心理操控」,而不單單只是威脅
從店員的角度來看,
「阿北有沒有消費,對他來說根本無傷大雅,那為什麼要為了他改變原則?」
有這麼一句話「沒有情,就不會被勒所。」
真正會讓人感到壓力的,不是氣勢很強、語氣多重,
而是那句話能不能剛好說進對方心裡,動之以情
。
3. 有時候不是不想反抗,而是「被說中了」
勒索之所以成立,是因
為有顧慮、有在意、有想要
的東西。
真正的脆弱,都是我們心裡剛好空著一塊,
而不是對方有多麼強大,能夠對你造成攻擊。
欸,阿北...冷氣沒開強,你坐在那還是熱欸。🤣
有些人情勒的方式超反直覺:
用「不配合我就不(做什麼)」來當威脅,但明明自己才是那個比較痛苦的人。」
想控制別人的人,也許都該先問問自己:
「我說出口的,是無理取鬧的情緒,還是技術性的情勒策略?
」
而我們自己,也可以多練習覺察:
當聽見一句話,讓你動搖時,先想想「我,是被說服(認同),還是被戳中(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