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把AI當對手還是戰友?|顛覆你對AI擔憂的3個思考角度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現在AI的發展這麼快,它確實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也有不少人在擔心,AI越來越強反而會讓人們變懶、不再思考,如果我們都依賴它,一些能力會不會就這樣流失了呢?」一位朋友在線上討論時問道。

 

這確實是常聽到的擔憂,但我有不同的想法,於是回答:「AI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我認為它是幫助我們提升能力,而非削弱;回想一下電腦剛出現的時候,大家也覺得它會讓人類變得不需要動腦,但事實上電腦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得力助手,人們把繁瑣的事情交給了機器,進而有更多時間去創造和思考。

本來就專業的人或是本來就懂得思考的人反而能從AI中受益更多,因為它能加速整個決策過程,讓工作更高效;另一方面,AI也讓一般人能夠跨越一些技術門檻,讓大家不再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技能就無法進行某些工作,AI改變了舊有的工作型態,把某些工作變得更簡單甚至自動化,之後就有機會出現我們本來沒想過的工作機會。」

 

朋友聽後,接著說:「原來如此,我們確實可以擔心,但也不用那麼悲觀。另外也聽到有些人討論,AI生成的內容和人類創作的內容應該要特別標註甚至區分開來,如果不加以區分,會不會讓人類的創意價值被忽視?」

 

「這問題在藝術與創作的領域時常被探討,但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不論AI生成還是人類創作,最終還是要看其產出的價值,如果AI能夠幫助創作者作品的產出更有效率,讓他們能專注於更具深度和創意的部分,那這樣的合作其實是值得推廣的;當然也必須承認,如果是某些需要情感或個人風格的創作,AI或許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這時可以特別去標註此作品是否有使用AI,但這並不代表AI生成的內容就毫無價值,每個領域都會有不同的標準。

至於依賴問題,人類遇到好用的工具或幫手難免會有所依賴,但我們還是得學會如何與AI協作,而不是怕被它替代就拒絕使用;AI最好的角色就是成為我們的戰友,讓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能更高效、幫我們從更多角度來看問題,因此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人,都可以學會如何讓AI與工作和生活結合並從中獲益。」

--------------------

在這個數位化與自動化的時代,人工智慧( AI)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這樣的技術進步究竟會削弱人類的能力,還是反而能夠提升我們的能力呢?

 

AI與人類能力的互動

很多人擔心,AI的發展會讓人類逐漸失去某些技能,尤其是創造力、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AI能夠快速處理大量數據、提供即時建議或是自動化繁瑣的任務,人們好像就不再需要進行深入思考了,例如創作者如果使用AI來生成部分作品,這是否會讓創意受到限制?

其實AI的出現更像是對人類的能力進行了一種「加成」,就像歷史上每次的工具發明並不會削弱人類的能力,反而讓那些原本個人能力無法觸及某些技能或領域的人,能夠透過工具的幫助,來完成那些需要特定技能的工作;就像電腦的發明後來被視為人腦處理能力的延伸,今天的AI也讓我們能夠以更高效的方式解決問題,AI降低了進入某些領域的門檻,使更多人能夠參與。

 

專業者與一般人的影響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AI的加成效會更加明顯,像是商業分析,AI可以幫助分析師快速處理海量的數據,找出潛在的模式或趨勢,如此他們便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高層次的戰略思考與決策上,而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在繁瑣的數據處理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與整體生產力

至於一般人,AI的出現則是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方式,讓普通人能夠進行更加高效的工作,甚至能夠幫助那些技能較弱的人完成以往需要專業知識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來看,AI確實是將某些技能普及化,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到高技能的工作中,而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切割還是接受?

隨著AI技術的普及,一個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我們是否應該區分有AI生成的部分與非AI生成的部分?

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看,無論AI是否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最終成果和價值,AI的加入也確實更加迅速和高效來達成這些結果,因此我們可以將AI生成的內容與人類創造的部分視為一種合作而非對立,以此來激發更多的創新

對於藝術、創意、或其他特殊領域,是否需要區分AI生成的作品與人類創作的作品,可能還涉及倫理和創作權等問題,在這些領域人們可能會更關注AI生成內容的透明度與歸屬權,才能確保創作者的權利不被侵害,並讓受眾清楚這些內容的來源。

無論我們是否認同AI能夠取代人類的某些功能,都無法忽視AI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可或缺,AI的引入將人類的專業能力和創造力與數據處理能力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工作模式;我想在未來或許會看到AI不僅只是一個工具,而是作為人類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共生並共同進化



AI的出現對人類的能力是一種加成而非削弱,它反而能讓更多人進入某些領域並提升效率,在專業領域,AI的加成讓專業人士能夠將更多精力放在創新與戰略上;對於一般人,AI的普及讓他們有機會進行更高效的工作,進一步促進了專業技能的普及。

因此我們在面對AI生成內容時,最重要的還是結果的價值,將AI和人類的合作視為互補而非競爭;我們可以讓AI成為人類的親密戰友、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善用它來提升自我、達到生涯與職涯的成功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你才是AI的老闆!|用RACI矩陣定位人與AI的權力和責任

你在AI浪潮的哪一端?|從微笑曲線看AI時代的3個關鍵能力

看影片加速,要不要?|加速播放與AI摘要如何平衡效率與品質


讓我們有更多連結👇😊

Medium | X | Facebook | Instagram | Threads | Linked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K On Board
367會員
249內容數
使用專案管理與商業分析的角度,分析並分享在職場與商場的所見所聞, 來與CK一起討論職場管理心法 & 人際關係心得吧!
CK On Board的其他內容
2025/07/10
為何要從CRM升級到CXM?從情感面與遊戲化策略與會員建立連結。 顧客成功是關鍵!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競爭,打造品牌與客戶共贏策略。
Thumbnail
2025/07/10
為何要從CRM升級到CXM?從情感面與遊戲化策略與會員建立連結。 顧客成功是關鍵!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競爭,打造品牌與客戶共贏策略。
Thumbnail
2025/07/07
你也深陷後悔情緒之中嗎?其實它是正常情緒,停止過多自我批判! 接受後悔,運用2大關鍵策略,幫你轉向解決問題,才能持續前行。
Thumbnail
2025/07/07
你也深陷後悔情緒之中嗎?其實它是正常情緒,停止過多自我批判! 接受後悔,運用2大關鍵策略,幫你轉向解決問題,才能持續前行。
Thumbnail
2025/07/03
為何Z世代對主管職興趣缺缺?疫情影響與價值觀轉變是關鍵原因。 企業如何吸引Z世代?需重新設計主管角色,提供彈性與成長機會。
Thumbnail
2025/07/03
為何Z世代對主管職興趣缺缺?疫情影響與價值觀轉變是關鍵原因。 企業如何吸引Z世代?需重新設計主管角色,提供彈性與成長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普及,瞭解AI工具的重要性。本文介紹AI工具的應用,分享最新的GPT-4o的功能和優勢,並提出AI與人類智慧相結合的見解。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普及,瞭解AI工具的重要性。本文介紹AI工具的應用,分享最新的GPT-4o的功能和優勢,並提出AI與人類智慧相結合的見解。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個人AI化和組織AI化兩大趨勢,分別應用於個人生活及工作,以提升效率和品質,以及應用於企業運營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決策能力。 個人AI化包括智能助理、個性化推薦系統和智能家居等,使人們能更專注於創造性工作和享受生活,而組織AI化則應用於智能客服、智能製造、供應鏈優化和風險評估等範
Thumbnail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個人AI化和組織AI化兩大趨勢,分別應用於個人生活及工作,以提升效率和品質,以及應用於企業運營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決策能力。 個人AI化包括智能助理、個性化推薦系統和智能家居等,使人們能更專注於創造性工作和享受生活,而組織AI化則應用於智能客服、智能製造、供應鏈優化和風險評估等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2023年回顧時寫過一篇關於AI欲望與佛法的想法,2024年初,人類世界又迎來了一波AI應用的暴發。 人類該懼怕AI嗎? 答案是,怕也沒用。 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 是的,而且會大量取代人工。
Thumbnail
2023年回顧時寫過一篇關於AI欲望與佛法的想法,2024年初,人類世界又迎來了一波AI應用的暴發。 人類該懼怕AI嗎? 答案是,怕也沒用。 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 是的,而且會大量取代人工。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