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結束就生病?AI研究論文幫我找到病因:原來是資源耗竭和壓力性質的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最近又病倒了。

這簡直成了一種詛咒。每次學期結束,我的免疫系統就會放飛自我。

結果就是,我得拖著身子,繼續處理那些「比較不規律,但壓力一樣沒少」的工作。然後,病就好不了,整個暑假或寒假,就處在一個「微恙但還能工作」的低迷狀態裡。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怪異循環?我就不信只有我這麼倒楣。

運用AI工具找原因!

身為在大學教書的知識搬運工,總不能只會靠感覺吧?我決定「研究」一下。於是我把我的命題作文——「為什麼我一從高壓規律的工作,切換到不規律但同樣高壓的模式,就會生病?」——丟給了我的新夥伴:生成式AI研究工具 Elicit。

Elicit花了十分鐘,掃了快五百篇論文,最後精挑細選了二十幾篇,給我一份報告。

整體來說,這些論文都是以高壓力人群的值班模式造成的健康風險做為研究目標。

我將二十多篇論文,一篇一篇看下去,找到一篇頗具代表性的研究,研究者以紐約水牛城的警察做為對象。

這是2011年的研究(Wirth et al.)追蹤了100位警察大哥的身體狀況。警察生活我想大家略有耳聞,早班、中班、晚班輪著上,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生理時鐘非常混亂。

研究團隊如同多數研究一樣,測量了一個關鍵指標:皮質醇(Cortisol)。

皮質醇,較為人所知的是「壓力荷爾蒙」。當你壓力大的時候,身體就會分泌這玩意兒。但它不是壞東西,正常的皮質醇分泌有它的節奏,早上醒來時會飆高,讓你準備好應付一天的壓力,然後慢慢下降。如果這個節奏亂掉,免疫系統就可能出問題,變成疾病的早期警訊。

研究結果發現,跟只上白天班的同事比,那些輪班的警察,早上的皮質醇「開機反應」(Cortisol Awakening Response, CAR)明顯變弱了。

白話文就是:他們的身體,在每天早上「啟動引擎、準備戰鬥」的這一步,已經開始沒力了。其他研究也佐證,不規律的輪班會增加心血管負擔、甚至提高工作傷害的風險。

這跟我狀況不同。

警察大哥們是在不同班別之間「週期性切換」,那是典型的輪班模式。而我,是從長達四個月「超規律高壓」的學期生活,切換到一個「不規律高壓」的假期模式。情境不太一樣。

這個研究方向不對。

遠距工作者真的比較「虛」?

我不死心,重新調整方向,請Elicit再撈一次。

這次的結果就比較接近我原本的提問想法了。摘要直接點出:從結構化的高壓工作,轉向不規律但壓力依然大的模式,確實跟健康指標惡化有關。

其中一篇2024年的日本研究(Hoshi et al.)吸引我的注意。感謝 COVID-19,給了學者們一個天然的超大型實驗室,他們研究了近三千七百名上班族,從「朝九晚五辦公室」改成「遠距工作」之後的變化。這情境,就跟我的狀況較為接近了!

研究結論很直白:常常遠距工作的男性,一年後血壓、壞膽固醇(LDL)、肝功能指數(GOT/GPT)都惡化了,得到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更高。

研究者給的解釋是:因為遠距工作,少了通勤的身體活動,社交活動也變少,壓力之下可能還會增加零食攝取。

讀到這裡我又覺得方向錯了。

我放假期間的體能損耗沒有比較少,甚至更多。因為經常得南北東西四處跑,甚至還得安排海外課程。

這條線索,雖然接近,但是依舊不是答案。

真相大白:原來是「資源」與「心態」的問題!

本來,我打算就接受「天生體質差」命運時,一篇2017年的研究標題抓住了我的眼球:工作狂(Workaholism)。

Brummelhuis等人的研究,把「工作狂」做了更細的分類,這才是我找到健康問題的關鍵。

他們發現,工時長短,跟健康問題沒有直接關係。真正的差別在於,你是「投入型工作狂」(Engaged Workaholic)還是「非投入型工作狂」(Non-engaged Workaholic)。

(註:非投入性工作狂(Disengaged Workaholic) 是指那些雖然工作過度、具有強迫性工作傾向,但對工作本身缺乏熱情與投入感的人。這類型的工作狂通常長時間工作、無法停止思考工作,即使在非工作時間也感到焦慮或罪惡感。他們的心理狀態往往是不享受工作,缺乏活力、專注與使命感,容易感到疲憊、沮喪或倦怠。)

這兩者的差別在哪?研究採用的理論觀點是「資源保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

簡單說,就是你口袋裡有沒有「資源」可以讓你燒。這些資源包含了:家庭的社會支持、個人的時間管理技巧、工作上的自主性、對工作的熱情與意義感等等。

研究發現:

  1. 「非投入型」工作狂:他們缺乏資源,健康問題(像是憂鬱、睡眠障礙)更容易轉化成客觀上更差的健康狀況(例如更高的復發性肌肉骨骼疾病風險,RMS)。他們面對壓力,更像是被威脅,身體會啟動「分解代謝」,不斷消耗自己。
  2. 「投入型」工作狂:他們資源滿滿。雖然工作狂行為一開始也會帶來健康抱怨(頭痛、睡不好),但因為他們有資源當作緩衝,能把壓力源視為一種「挑戰」。面對挑戰,身體會啟動「合成代謝」,這個過程就像訓練肌肉。

看到他們以「訓練肌肉」做比喻,我整個就懂了!

去健身房硬舉、臥推,當下跟隔天絕對是肌肉痠痛,這是短期的壓力反應。但長期來看,肌肉會修復、變得更強壯。投入型工作狂面對工作壓力也是一樣,短期內會有耗損,但因為他們把工作當成一種挑戰,並且有資源去應對和恢復,長期下來,他們的健康狀況甚至可能因此變得更好!

所以,我的病根到底是什麼?

我終於了解了!

問題根本不在「規律 vs. 不規律」,也不是「有沒有通勤」。真正的問題是「資源耗竭」與「壓力性質的轉變」。

學期中的我,就是一個標準的「投入型工作狂」。教學、研究、行政,雖然壓力山大,但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充滿挑戰與意義,我擁有的「資源」(例如對教學的成就感、對應用新知於專案工作)足以應付。

但經過四個月的燃燒,到了學期末,我的個人資源已經見底了,就像是跑完一場超馬,能量跟肝醣都耗盡了。

接著,假期開始。我面對的不是完全的休息,而是一堆新的、同樣具有「挑戰性」的專案或研究。在資源滿血的狀態下,這些挑戰會讓我成長,就像重訓一樣。

但在資源耗竭的狀態下,身體的油箱已經空了。這時候再來的「挑戰」,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啟動那個「合成代謝」的良性循環。那個初期的壓力反應——也就是「肌肉痠痛」的階段——就直接變成了感冒、發炎等更直接的「生病」狀態。

說這麼多,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我要放假去了。

至於下個學期結束前,我該怎麼「儲備資源」,避免這循環再次上演?

這,就是我下一個要研究的課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相勳的沙龍
15會員
59內容數
用強大的基於個案的培訓在你的企業中激發變革性的思考。學習成功的應用,並掌握創作自己的個案的技巧,以培養成長和持續學習的環境。
吳相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0
試想一個弔詭的現象:一間公司可能擁有極為強大的銷售通路、穩固的市場地位,卻對真正使用其產品或服務的「終端顧客」所知有限。那麼,我們如何透過顧客旅程地圖(CJM)工作坊,結合AI工具CJM Master,改善顧客體驗並提升品牌價值?
Thumbnail
2025/07/10
試想一個弔詭的現象:一間公司可能擁有極為強大的銷售通路、穩固的市場地位,卻對真正使用其產品或服務的「終端顧客」所知有限。那麼,我們如何透過顧客旅程地圖(CJM)工作坊,結合AI工具CJM Master,改善顧客體驗並提升品牌價值?
Thumbnail
2025/07/06
我們每天都在做決策,處理無盡的待辦事項,但為什麼總是感覺只是在原地打轉,解決眼前問題,而未能真正布局未來?這種困境,正是缺乏策略思考的典型表現。Roger L. Martin 的文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指南:若要從「戰術執行者」蛻變為「策略思考家」,我們需要全面升級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2025/07/06
我們每天都在做決策,處理無盡的待辦事項,但為什麼總是感覺只是在原地打轉,解決眼前問題,而未能真正布局未來?這種困境,正是缺乏策略思考的典型表現。Roger L. Martin 的文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指南:若要從「戰術執行者」蛻變為「策略思考家」,我們需要全面升級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2025/06/18
矽谷師徒再掀波瀾!Salesforce前總裁高調創辦AI新創Sierra,直挑昔日龍頭,這是一場膽識過人的豪賭,還是螳臂擋車?本文深入剖析這場「代理人戰爭」,拆解背後的策略邏輯與學術辯證。
Thumbnail
2025/06/18
矽谷師徒再掀波瀾!Salesforce前總裁高調創辦AI新創Sierra,直挑昔日龍頭,這是一場膽識過人的豪賭,還是螳臂擋車?本文深入剖析這場「代理人戰爭」,拆解背後的策略邏輯與學術辯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連串身心的煎熬,身體開始衰弱,一下暴飲暴食、一下突然沒食慾,一下又是拉肚子,過陣子又便祕,胃部的不適更是壓力大最容易出狀況的部位,胃酸逆流讓生活品質下降,睡眠問題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但又必須工作,只好依賴咖啡提神,喝下咖啡後,精神亢奮,卻又無法好好靜下來處理工作。抱恙的身體讓她不得不請假,缺席
Thumbnail
一連串身心的煎熬,身體開始衰弱,一下暴飲暴食、一下突然沒食慾,一下又是拉肚子,過陣子又便祕,胃部的不適更是壓力大最容易出狀況的部位,胃酸逆流讓生活品質下降,睡眠問題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但又必須工作,只好依賴咖啡提神,喝下咖啡後,精神亢奮,卻又無法好好靜下來處理工作。抱恙的身體讓她不得不請假,缺席
Thumbnail
你,職業倦怠了嗎?最近做事情都覺得無力又厭世? 來一起看看文章、做小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狀態吧! 嗨~親愛的你~最近好嗎? 我是亮慈心理師,最近天氣好熱,整個人都快融化了~ 出門都滿頭大汗又容易疲倦,這時候如果可以回到舒適的涼爽室內喘口氣、喝口水, 我們的整個人又活起來了! 當我們身心很
Thumbnail
你,職業倦怠了嗎?最近做事情都覺得無力又厭世? 來一起看看文章、做小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狀態吧! 嗨~親愛的你~最近好嗎? 我是亮慈心理師,最近天氣好熱,整個人都快融化了~ 出門都滿頭大汗又容易疲倦,這時候如果可以回到舒適的涼爽室內喘口氣、喝口水, 我們的整個人又活起來了! 當我們身心很
Thumbnail
轉換工作的空檔,休息,竟然就生病了! 就是所謂的平時忙到沒時間生病,一放假就生病,希望我明天的pt和可以撐的下去,在這半年多來的認真pt,月休1-2天的狀態下,終於降低了月付,也就是說之後pt 時間可以再少一點,多一點時間休息,照顧身體。改成單位價值高一點的工作,訓練自己技能,也增加
Thumbnail
轉換工作的空檔,休息,竟然就生病了! 就是所謂的平時忙到沒時間生病,一放假就生病,希望我明天的pt和可以撐的下去,在這半年多來的認真pt,月休1-2天的狀態下,終於降低了月付,也就是說之後pt 時間可以再少一點,多一點時間休息,照顧身體。改成單位價值高一點的工作,訓練自己技能,也增加
Thumbnail
健康的身體 💪
Thumbnail
健康的身體 💪
Thumbnail
明明已經考完幾天了,卻沒有好好休息的感覺 這種心態反而讓我很累 “我該好好放鬆 卻不知道是該身體放鬆還是心態放鬆 但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處理 真的該放鬆嗎‘’ 就是有這種睡覺反而越睡越累的心理== 大概是累累病吧 加上我準備考試那幾天身體免疫力下降 想去看家醫科 中醫 皮膚科(大概今天去看)
Thumbnail
明明已經考完幾天了,卻沒有好好休息的感覺 這種心態反而讓我很累 “我該好好放鬆 卻不知道是該身體放鬆還是心態放鬆 但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處理 真的該放鬆嗎‘’ 就是有這種睡覺反而越睡越累的心理== 大概是累累病吧 加上我準備考試那幾天身體免疫力下降 想去看家醫科 中醫 皮膚科(大概今天去看)
Thumbnail
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
Thumbnail
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
Thumbnail
A. 過年假期總是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就到了開工日。許多人在收假後都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例如: - 疲倦、嗜睡 - 注意力不集中 - 情緒低落 - 焦慮、不安 - 腸胃不適 這些症狀統稱為「休假症候群, Holiday Syndrome」。
Thumbnail
A. 過年假期總是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就到了開工日。許多人在收假後都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例如: - 疲倦、嗜睡 - 注意力不集中 - 情緒低落 - 焦慮、不安 - 腸胃不適 這些症狀統稱為「休假症候群, Holiday Syndrome」。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原來,畢業之前在大學裡面忙著讀嚴肅的、須要專注理解的書籍的我,也在依賴這樣的忙碌,來調節自己的生活。一旦離開了那樣的生活和環境,我的疲憊很快就反噬了我。
Thumbnail
原來,畢業之前在大學裡面忙著讀嚴肅的、須要專注理解的書籍的我,也在依賴這樣的忙碌,來調節自己的生活。一旦離開了那樣的生活和環境,我的疲憊很快就反噬了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