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因慢性壓力導致一放鬆就生病的現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本是想查查看,有沒有在度過頻繁社交時期後身體免疫力降低……或者說壓力高時身體好壯壯,終於能放鬆時身體卻病懨懨,這種情況的心理學資訊。


結果查到了「休閒病」這詞。

雖然不是正式的疾病、研究文獻也不多、跟我的情況有些許不同,不過看了看背後的論點也是挺有趣的,便想來分享一下。


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

最初是由荷蘭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的臨床心理學家——溫格霍茨教授(Ad J.J.M. Vingerhoets),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盛行率約3%)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註1)。


易出現跡象的人格特質

容易出現休閒病現象的人,通常有完美主義、工作狂、責任感強烈、事業心強、自我要求高……等等特質,常不自知或理所當然地的犧牲休閒持續工作,不擅長度過真正的休閒時間讓自己的身心放鬆。

在休閒期間會出現的身體症狀各式各樣範圍很大,每次出現的身體症狀可能一樣也可能不同(症狀不同時可能會去看不同科的醫生)。有些自然而然就好了、有些可能會情況加重成為真正的疾病,這種只在休閒時身體出現狀況的情況,可能斷斷續續的持續幾十年以上。


病理理論

其理論是,當人處在壓力中時,人體中的腎上腺會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也稱可體松、壓力荷爾蒙)來應對壓力。

腎上腺素主要是應對急性壓力,來的快去得也快,當壓力源刺激消失後幾分鐘到幾小時便會降低回平常值。

皮質醇(可體松)主要是應對慢性壓力,持續時間較長,降低所需的時間也較長,大概幾天到幾週。

當壓力刺激一直持續,體內的內分泌便會開始失調。皮質醇(可體松)對人體的其中一項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統的運作,當血液中的皮質醇(可體松)過高時,免疫力會降低到較容易被病毒感染而感冒生病。

(所以有時看精神科時會安排抽血檢查,其中就有內分泌相關的檢測。)


個人情況

我個人比較偏向是社交後身體GG,比如春節主要是跟家人親戚拜年、跟親友一起去旅遊、一段時間內剛好很多聚會或工作會議等等,大多都是社交期間當下沒事但一結束跟大夥道別後,身體就會開始冒出各種不適,時間上比較跟工作日或假日的區隔無關。


社交結束出現身體症狀

像年假期間一直是我壓力巨大的時候,即使今年我自認為自己應對的算是不錯,年假期間身體精神上也挺有活力,比起往年的身心狀態好上不少。

但當年假結束跟家人親戚道別,終於能回歸到原本的生活而感到鬆一口氣時,在搭公共交通返回居住地那短短幾個小時的車程中,我的身體就開始陸陸續續冒出各種症狀,像是喉嚨痛癢、咳得死去活來、頭痛頭暈頭漲、四肢無力、流鼻水等等。

現在過了幾天感覺身體更差了,再增加臉上冒痘痘泛紅、莫名瘀青、忽冷忽熱、聲音啞掉、味覺減弱、嗅覺異常(一直聞到沒有來源的煙味或異味)、膚覺異常敏感(風歸過來感覺有小顆粒在刮臉、穿在身上的衣服摩擦皮膚的感覺明顯到會讓我分心、塗平時常用的身體乳液時擦到哪痛到哪,但皮膚看起來又沒有乾到裂開或泛紅過敏等異樣……)、持續的疲憊感、提早睡加長睡眠時間還是沒睡夠……等等。


快篩過不是新冠,已去醫院給家醫看過,老樣子的說是壓力的關係。不過醫生有提到過年前後及期間本來就蠻多人會出現免疫力降低而生病感冒的情況。雖然現在看不出我身上有病毒感染的跡象(喉嚨、體溫、皮膚、血壓、聽診等等和其他地方看起來都是正常的),但還是要多休息放鬆吃喝均衡一些提高免疫力,多注意避免真的感冒,如果後面出現發燒或咳痰之類更嚴重的症狀時再回診檢查看看。


領悟壓力與內分泌的關聯

雖然我的情況跟休閒病不太一樣,但背後的理論倒是覺得有點合理,分別查了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資訊,發現其實相關的知識應用再非常多方面,又多了解了一部分人體應對壓力的身體機制。

而且休閒病的改善方式,恰巧跟心理師教我的釋壓做法有些許相似,或許降低壓力的方式背後原理也都大同小異吧~


看似簡單普通常見,但要抓出適合自己的平衡,讓簡單的方式真的能夠在自己的身上真的起到作用,倒是不太容易呢。


光是這次才了解到的內分泌系統,就刷新了我自己以前對自己身體的認知,原來以前習以為常的身體反應,其實是需要改善的。

尤其是運動方面,真沒想到運動也跟內分泌息息相關。自己以前的運動安排雖然能夠符合他人的期待,但其實是在不自知的傷害自己的身體,難怪雖然有在運動但對減輕壓力好像幫助不大,有時還有些懷疑效果好像是反的,原來是少考慮到內分泌這一環節,運動規劃要慢慢進行調整了。


由於我不是專業人士,對改善方式我自己也還在嘗試中,無法確認是否真的會有用,就不特地列舉出來了。

僅提供我查詢到的資料給大家參考,請自行取捨吧~



備註

註1: 2002年的研究論文:Leisure sickness: a pilot study on its prevalence, phenomenology, and background 中提及,研究團隊在荷蘭訪問了1128名男性和765名女性(樣本總數:1893),在週末期間出現休閒病的比率為男性3.6%女性2.7%、在度假(長假)期間出現休閒病的比率男女皆為3.2%,常見症狀有頭痛/偏頭痛、疲勞、肌肉疼痛和噁心,症狀發作與壓力有關。


改善方式參考資料


其他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九八捌-avatar-img
2024/02/21
我每次放假就會生病,我都說自己是勞碌命!!!! 原來是休閒病!!!!
安堁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4
一九八捌 在平時的行程裡,安排個幾分鐘的放鬆時間,讓自己休息一下吧~
我曾經也是放假就生病,總認為是因為工作比顧家有趣,一種把工作當娛樂的概念。直到多年後身體出問題,才慢慢了解原來是工作壓力累積而成。若是早知道文中所說的休閒病,應該就可以想辦法因應了。
安堁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4
花路教練 Nicole 林怡君 現在開始因應也可以呀~我的心理師一開始是建議我,把休息也當成是一項工作任務,先從一天5分鐘開始,設個開始及結束的鬧鐘。當到了行程表上安排好的5分鐘休息時間,就集中注意力在身體吸氣及吐氣的感覺上,堅持五分鐘。等習慣後每天五分鐘後,再慢慢加長時間或是嘗試其他的放鬆方法
ROOT-avatar-img
2024/02/22
那如果是一放鬆休息就感覺自己不上進的罪惡感那又是什麼呢
安堁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4
R-036.v1 唔~我只提一種可能喔你的實際情況是什麼、需不需要處理、該怎麼處理之類的,建議要去找專業人士討論喔。心理學上有個叫制約的理論,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不是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但我有在跟心理師處理類似的議題,只以我個人的經歷及理解來講講看喔。養大我的人在我小時候,常跟我講述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年紀小小就出去打零工鑽錢貼補家用,現在才比較不會餓肚子。所以如果我以後也不想餓肚子的話,那就要跟他一樣好好努力,永遠記得「不勞動者不得食」,要努力工作才會有好日子過。而之後他也以「不勞動者不得食」為基準在教育我,因此在我身上形成了制約。有幾年制約效果很強烈,只要我一鬆懈就會認為自己是在偷懶而感到羞恥及罪惡。一旦沒達到理想的目標就會認為一定是自己哪裡沒有比別人來的努力,覺得自己沒資格吃東西而食不下嚥。即使很餓、即使有人免費請我吃東西、即使是因必要的社交不得不吃的聚餐,只要我認為自己沒資格吃,那麼我都會處在羞恥及罪惡感中,覺得自己沒做好自己的本份享受了不該享有的獎勵。這個制約對我產生了許多的負面影響,對生活工作人際關係各方面都造成了干擾。後來透過心理治療慢慢降低制約對我的力道,讓我了解到吃東西是生物的基本生存需求,沒有所謂的有沒有資格吃飯這件事。我會認為吃飯要有資格,是因為制約的關係。制約會把兩個或多個無關的事情連結綁定在一起,產生必須做到A才能得到B、如果想要B就必須完成A、發生了A不久鐵定會發生B......之類的想法觀念,但對沒有制約的人來說,想做A就做A、想做B就做B,A跟B可以是兩件不相干的事情可以自由選擇。後來我就慢慢把努力(勞動、工作、學習)和吃飯拆分開來看待,現在吃飯時就比較不會有罪惡感了。同理,放鬆休息也是生物的基本需求之一,是能夠自由選擇的事情,不該存在任何前提條件而產生罪惡感。希望這樣你能看懂~
avatar-img
安堁日常的沙龍
32會員
51內容數
在得知自己解離症狀及未知創傷後,決定把例行的心理諮商及自我剖析視為日常生活必須事項,並為了好轉開始留下相關記錄、筆記。經過幾個月的考慮,打算將零碎的紀錄整理成文章發表出來。希望透過能慢慢集成的文章,能讓親友有個管道了解情況,及回覆些不容易用口語表達的事物。
安堁日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8
2024年發生的事情點多,而讓創傷經歷記憶的恢復方面有了超大幅度的進展,難免的也讓自身的解離症狀變更嚴重了。好在在此之前有透過做一些新的嘗試,學習了新的應對方式,抓到了新的平衡,好讓生活及工作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2025年我想我會更集中在創造出更堅固更舒適的新的安全感空間吧~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發生的事情點多,而讓創傷經歷記憶的恢復方面有了超大幅度的進展,難免的也讓自身的解離症狀變更嚴重了。好在在此之前有透過做一些新的嘗試,學習了新的應對方式,抓到了新的平衡,好讓生活及工作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2025年我想我會更集中在創造出更堅固更舒適的新的安全感空間吧~
Thumbnail
2024/10/30
到目前,我做了兩次一對一的藝術治療了,一次60分鐘,有貼貼紙和畫畫圖過。 跟我原本想像的有點不太一樣,不過我也有發現自己在進行藝術治療時,自己的狀態也跟平時和諮商時不太一樣。雖然不知道是好是壞,但至少“有所不同”就比“如同以往”來的有更多可能,就繼續嘗試及觀察吧。
Thumbnail
2024/10/30
到目前,我做了兩次一對一的藝術治療了,一次60分鐘,有貼貼紙和畫畫圖過。 跟我原本想像的有點不太一樣,不過我也有發現自己在進行藝術治療時,自己的狀態也跟平時和諮商時不太一樣。雖然不知道是好是壞,但至少“有所不同”就比“如同以往”來的有更多可能,就繼續嘗試及觀察吧。
Thumbnail
2024/09/22
紀錄自己第一次去做心理衡鑑的前因後果及心得感想。
Thumbnail
2024/09/22
紀錄自己第一次去做心理衡鑑的前因後果及心得感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連串身心的煎熬,身體開始衰弱,一下暴飲暴食、一下突然沒食慾,一下又是拉肚子,過陣子又便祕,胃部的不適更是壓力大最容易出狀況的部位,胃酸逆流讓生活品質下降,睡眠問題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但又必須工作,只好依賴咖啡提神,喝下咖啡後,精神亢奮,卻又無法好好靜下來處理工作。抱恙的身體讓她不得不請假,缺席
Thumbnail
一連串身心的煎熬,身體開始衰弱,一下暴飲暴食、一下突然沒食慾,一下又是拉肚子,過陣子又便祕,胃部的不適更是壓力大最容易出狀況的部位,胃酸逆流讓生活品質下降,睡眠問題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但又必須工作,只好依賴咖啡提神,喝下咖啡後,精神亢奮,卻又無法好好靜下來處理工作。抱恙的身體讓她不得不請假,缺席
Thumbnail
想知道你是否累過頭了嗎?這篇文章將分享身體和心理疲勞的症狀,並提供12個實用的深度休息小撇步,讓你找回活力!精準時間管理、晨間能量啟動、均衡營養補給等方式都將助你充電滿滿。另外,心靈SPA、探索新知、數位斷捨離等方法也將幫助你讓五感重新甦醒。適時的休息,能讓你走更長遠的路!
Thumbnail
想知道你是否累過頭了嗎?這篇文章將分享身體和心理疲勞的症狀,並提供12個實用的深度休息小撇步,讓你找回活力!精準時間管理、晨間能量啟動、均衡營養補給等方式都將助你充電滿滿。另外,心靈SPA、探索新知、數位斷捨離等方法也將幫助你讓五感重新甦醒。適時的休息,能讓你走更長遠的路!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明明已經考完幾天了,卻沒有好好休息的感覺 這種心態反而讓我很累 “我該好好放鬆 卻不知道是該身體放鬆還是心態放鬆 但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處理 真的該放鬆嗎‘’ 就是有這種睡覺反而越睡越累的心理== 大概是累累病吧 加上我準備考試那幾天身體免疫力下降 想去看家醫科 中醫 皮膚科(大概今天去看)
Thumbnail
明明已經考完幾天了,卻沒有好好休息的感覺 這種心態反而讓我很累 “我該好好放鬆 卻不知道是該身體放鬆還是心態放鬆 但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處理 真的該放鬆嗎‘’ 就是有這種睡覺反而越睡越累的心理== 大概是累累病吧 加上我準備考試那幾天身體免疫力下降 想去看家醫科 中醫 皮膚科(大概今天去看)
Thumbnail
最近感覺精神狀態有些問題,睡眠出了些狀況,無法入睡或者是不願入睡。最近去看了醫生,拿了一些藥物用來降低焦慮,緩解神經壓力,吃了六天後,感覺大腦運轉從原本的90%降至60%,對我來說,這種變化讓晚上的睡眠好了些。我開始進行大量的重訓和有氧運動,設計了新的運動計劃,希望能夠讓身體和大腦都得到放鬆。
Thumbnail
最近感覺精神狀態有些問題,睡眠出了些狀況,無法入睡或者是不願入睡。最近去看了醫生,拿了一些藥物用來降低焦慮,緩解神經壓力,吃了六天後,感覺大腦運轉從原本的90%降至60%,對我來說,這種變化讓晚上的睡眠好了些。我開始進行大量的重訓和有氧運動,設計了新的運動計劃,希望能夠讓身體和大腦都得到放鬆。
Thumbnail
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
Thumbnail
研究調查發現有一部份人在平日(工作日)不容易得病,但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時候便會生病,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休閒病(Leisure Sickness)」
Thumbnail
剛過完年想到要回到工作岡位就覺得厭世、無力,這可能是「收假症候群」!指的是因放假多日生活作息改變,導致要收假上班後出現如精神緊繃、睡眠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倦怠等症狀。該如何預防改善收假睡不好的問題?意凡馬光中醫診所吳文泓中醫師帶您了解。 為何收假容易疲倦、睡不好?4類人更容易有「收假症候群」
Thumbnail
剛過完年想到要回到工作岡位就覺得厭世、無力,這可能是「收假症候群」!指的是因放假多日生活作息改變,導致要收假上班後出現如精神緊繃、睡眠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倦怠等症狀。該如何預防改善收假睡不好的問題?意凡馬光中醫診所吳文泓中醫師帶您了解。 為何收假容易疲倦、睡不好?4類人更容易有「收假症候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