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小自然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補習班的自然課絕大部分都是採單元式教學,例如凸透鏡可以將光線會聚、凹透鏡可以將光線發散、光線進入三菱鏡後會產生色散…;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熱將食物煮熟、利用熱讓冰融化成水、透過綠色環保建築讓室內冬暖夏涼…。孩子們確實有學習到知識點,但僅限於一個、一個例子的知識點,缺乏橫向及縱向的統整與比較,對於像海綿一樣正在吸收學習新知的孩子來說是一大硬傷!

那在國小階段如何透過自然課來培養孩子的統整學習能力呢?

以國小三年級上學期「生活中常見的力」為例。課本以
.力的效應
.如何表示力
.磁力(非接觸力)
.浮力(接觸力)
四大要點來向孩子們介紹看起來很熟悉,討論起來卻很難表達的「力」。在這之中,丹尼爸覺得有6個思考點可延伸。

思考點1:當物體受力如果可以產生形狀變化時,受力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程度是否可能有規律性呢?是否可以利用身邊的物體(如橡皮筋)來進行實驗與測量呢?
(在國小五年級上學期會將此觀念延伸為虎克定律,也就是闡述在彈簧彈性限度內,彈簧形變量與所受外力成正比)

思考點2:在草地上踢球時,原本靜止的球受力後開始動了起來,但是為什麼最終球又停下來了呢?草地是否提供了某種力量使的球停下來呢?如果改去較為粗糙的地面,球停下來的時間有讓何變化呢?
(在國小五年級上學期會將此觀念延伸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向力及接觸面性質相關)

思考點3:在課本中介紹了磁力(非接觸力)與浮力(接觸力),並且以磁鐵同名極互相靠近產生相斥、異名極互相靠近產生相吸及流動的水必須接觸的扇葉才能使水車持續轉動來闡述非接觸力與接觸力。課本中並沒有直接提出「非接觸力與接觸力」這兩個專有名詞,但我們可以透過示範摩擦過後的氣球可以吸引頭髮、用腳踢球使的靜止的球開始運動來加以闡述。

思考點4:課本中有示範以磁鐵吸引鐵粉,但鐵粉並不好收拾與清潔,我們可以嘗試使用將鐵粉倒入裝滿水的寶特瓶,再以磁鐵靠近觀察鐵粉的變化。

思考點5:在觀察膠泥的沉浮實驗中,我們將等重的膠泥捏製成不同的形狀再放入水中來觀察,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帶領孩子將膠泥捏製成可以停留在水中的形狀?
(停留在水中的意思是指不上浮也不下沉,我們稱之為潛體)

思考點6:在觀察膠泥的沉浮實驗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帶領孩子分組比賽,使用等重的膠泥為基礎,捏製成各種形狀的容器,看看哪一組的容器在沉下去前可以裝載最重的物體,並觀察將物體放進容器後,容器在液面下的體積是否有變化呢?

因為對大家來說,「力」看起來很熟悉,討論起來卻很難表達 ,所以我們可以用更多生活中的實例來加以解說,例如在港口裝卸貨的船,裝貨前跟裝貨後其船身跟水面的高度變化;例如行進中的汽車,踩油門與踩剎車都是對汽車施加力量,但卻造成不同的結果,都是可以切入力學並引發孩子討論的生活實例。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打破既有限制是培養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大家一起來討論,讓孩子們可以學的更快學的更好吧!

專注力就是孩子的超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讀十分鐘的沙龍
13會員
30內容數
我是丹尼爸,一位站在教育現場第一線20年的自然老師與班主任,透過20年教學現場經驗分享國中小自然教學經驗/想法/資源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2025/07/05
因為現代人講求環保、乾淨與快速,所以小白菜可以改採魚菜共生體系種植,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來介紹如何使小小生態達成完美的平衡?如果可以再繼續延伸,就可以介紹「生物圈一號」與「生物圈二號」...。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Thumbnail
2025/07/05
因為現代人講求環保、乾淨與快速,所以小白菜可以改採魚菜共生體系種植,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來介紹如何使小小生態達成完美的平衡?如果可以再繼續延伸,就可以介紹「生物圈一號」與「生物圈二號」...。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Thumbnail
2025/07/03
在上一篇文章(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中自然3)中丹尼爸有提到以週期表及化學式作為"榫卯"來貫穿週期表、化學式、化學計量、氧化/還原反應、酸鹼鹽與反應速率等章節,那這些內容該如何講解呢?
Thumbnail
2025/07/03
在上一篇文章(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中自然3)中丹尼爸有提到以週期表及化學式作為"榫卯"來貫穿週期表、化學式、化學計量、氧化/還原反應、酸鹼鹽與反應速率等章節,那這些內容該如何講解呢?
Thumbnail
2025/06/28
⏩開啟孩子天賦的關鍵=提早規劃×系統架構×自主學習=讓孩子有籌碼選擇人生!⏪ 丹尼爸任職過的臺中市補習班皆以資優教育為主,因此在講解時以臺中市的資賦優異鑑定為主,除了講解準備方法外,也會盡量舉例說明...
Thumbnail
2025/06/28
⏩開啟孩子天賦的關鍵=提早規劃×系統架構×自主學習=讓孩子有籌碼選擇人生!⏪ 丹尼爸任職過的臺中市補習班皆以資優教育為主,因此在講解時以臺中市的資賦優異鑑定為主,除了講解準備方法外,也會盡量舉例說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森林環境教育和園藝治療雖然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可以相互借鏡參考。森林環境教育著重於森林樹木的認識和生態環境的重視,而園藝治療則以植物推動參與者的福祉效益。推廣者和講師的角色關鍵,必須明確教案目標,僅在不失去原本意義下互相借鏡。歡迎對生態保育、環境教育、森林樹木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森林環境教育和園藝治療雖然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可以相互借鏡參考。森林環境教育著重於森林樹木的認識和生態環境的重視,而園藝治療則以植物推動參與者的福祉效益。推廣者和講師的角色關鍵,必須明確教案目標,僅在不失去原本意義下互相借鏡。歡迎對生態保育、環境教育、森林樹木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感知練習 家族排列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感知,要將自己放空,去感受物體的狀態,之後在排列上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三月上完課老師給我們回家功課就是要感知三樣東西,植物、動物以及無生命的物體。 回家後我就開始練習,時不時的隨意的感知周邊的物體,通常只有身體會有一些形態的變化但心情通常很平靜。
Thumbnail
感知練習 家族排列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感知,要將自己放空,去感受物體的狀態,之後在排列上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三月上完課老師給我們回家功課就是要感知三樣東西,植物、動物以及無生命的物體。 回家後我就開始練習,時不時的隨意的感知周邊的物體,通常只有身體會有一些形態的變化但心情通常很平靜。
Thumbnail
這堂課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洞察力,讓他們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推斷可能的原因和後果,並學習將事情的排列順序整理清楚。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Thumbnail
這堂課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洞察力,讓他們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推斷可能的原因和後果,並學習將事情的排列順序整理清楚。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Thumbnail
文章摘要~~戀風草精選優質小說,陪孩子一起閱讀與思索。透過故事的閱讀,透過換位思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同理心,懂得感動,懂得分享與共好。 .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些東西,學校沒有教。因為太難交了。沒有考試,不能評量,怎麼教呢?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文章摘要~~戀風草精選優質小說,陪孩子一起閱讀與思索。透過故事的閱讀,透過換位思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同理心,懂得感動,懂得分享與共好。 .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些東西,學校沒有教。因為太難交了。沒有考試,不能評量,怎麼教呢?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三位一體的腦 今天要來點科學哦 ! 孩子是噴火龍嗎? 不受教嗎? 常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嗎? 其實是有原因的,別怪孩子,因為人的腦就是這樣設計的啦 !
Thumbnail
三位一體的腦 今天要來點科學哦 ! 孩子是噴火龍嗎? 不受教嗎? 常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嗎? 其實是有原因的,別怪孩子,因為人的腦就是這樣設計的啦 !
Thumbnail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依照著把
Thumbnail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依照著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