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習變得高效 - 一大原則與兩組方法 ~
(爆發式成長 ch4-2 摘要與導讀)

通常我們在取得一本新書、準備開始來面對新知識時,會採取這樣的行動:
● 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
● 做一些筆記
● 溫習筆記 (其實能做到這個步驟的人已經很少了)
● 短期內引用書中觀點來指導自己,但時間一過就忘了
這樣的步驟極花時間,而且成效不彰,通常2年後你幾乎會忘光這本書的內容。
因此,我們要試著用「提問」的方式來摘要一本書,讓自己有更具體的意識來思考書籍的內容。
這邊作者提了二組方法:
1 用輸出倒逼輸入
學習是為了使用,為了「輸出」,為此,則需要用自己的邏輯來組織內容,而主動是什麼,參考附圖的學習金字塔,主動是「討論」、「實踐」及「教別人」。

當你試著向別人解釋某一個概念時,其實自己必需先能夠理解,這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
2 建立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繫
人的思考是網狀的,進而產生聯想的能力,因此實際上來說,可以從理解知識的框架開始,接著去思考這個知識改變了什麼?影響了什麼?以及最後的我什麼時候可以用上它?
以上是4-2章的摘要,其實講學習的知識很多,個人先前也在書中或是分享會裏都有強調,保持好奇心,是維持自己對新知吸收的動力。
套用上面提到的內容,連結到我們投資觀念上,其實我真的覺得,「寫下來」是一件好事,比如說,如果你發現了一家感興趣的公司,試著整理一下為什麼你覺得這公司值得投資的原因?像是產業地位好、特殊的商業模式、產業發展有前景或是新產品將帶來催化劑的爆發……等,條列下來註記並可在日後做追蹤。
在「寫下來」之後,則是「說出來」,試著和你的投資同好分享,傾聽他們的意見,若有不同,試著說服他們,或是倒過來,思考為什麼自己被說服?!
這些輸出,往往能夠倒過來讓你自己的輸入更加紮實。
最後則是投資發想,如果發現某個因子將會改變產業結構,則試著去推測變改什麼時候發生?規模多大?進而訂出我們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個人認為,如果你願意長期執行這個思考模試,相信一定會在投資上有所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