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效果可以分兩種維度:一種是縱向的,明心見性,開悟長智慧;還有一種橫向的,就是將一地雞毛的日子過好,重新找回生活重心,找回自己。
我會選擇推廣正念,就是因為正念是一種生活態度,一套系統,既可以讓有時間,下決心的人通過靜坐冥想修行,也可以讓想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人找到方法,只要專注於當下即可。
初學者如何靜坐冥想
以下分姿勢,時間,時長,誰適合練習及可以練習什麼,一一做個介紹。
姿勢
練習正念冥想,站姿,坐姿,甚至平躺都可以。甚至將來我會分享散步冥想這類動姿冥想。正念就是隨時隨地可行,比如站著排隊,搭車沒位子,心情煩躁起來時,就可以開練。

坐姿:
1. 坐椅子:很多人說盤腿會痛,會無法專心,那就不盤,找張適當高度的椅子,就是坐好時,膝蓋呈90度彎曲,雙腳正好可以平放地面的高度。有人會腰痛,那就不強求,找張有直靠背的椅子,或背對牆靠著練習。剛開始練咱不追求完美,開始比完美重要。
2. 散盤:這是我最常用的盤腿姿勢,可以用小墊子或折毛巾墊在臀下,將後臀抬高,這樣雙膝就可以碰到坐墊,達到穩定的效果。如果骨盆較緊,膝蓋碰不到坐墊,可以在膝下墊毛巾毯子,讓自己達到舒適。咱靜坐是修心不是自虐,不必咬牙強迫自己什麼。想加強度可以,但在覺察自己能做到的範圍之內。

3. 單盤,雙盤:在大家練習久了以後,骨盆漸鬆,自然可以慢慢上強度。只是請記住,追求雙盤,就跟能不能做到複雜困難的瑜伽體式一樣,往往陷入比較心。可以隨時問自己:我為什麼冥想?


4. 觀音坐:就是只曲一腿,另一腿只收回(如圖),或在椅子上一腿盤上來,另一腿垂下,脚平放地板上。將來如果你想延長靜坐冥想時間,可以交替盤腿與觀音坐姿,變換一下姿勢,幫助自己度過練習期。

5. 跪姿:日式打坐常用跪姿。可以找打坐用小板凳(如圖),如此跪坐對膝蓋有傷又很想練靜坐的人壓力較小。

時間
什麼時候適合練習冥想?對初學者而言,有個固定時間,有一點儀式感會更容易堅持。我們每天早,午,晚帶正念小築會員練習的觀察是,早晨最容易堅持,最多人參與。早晨睡飽了,又還沒發生什麼糟心事,對很多人來講,是最容易靜心的時候。但這並不表示只有早上才適合練習,晚上睡前以冥想來結束這一天,也是很合適的。很多人也反映,吃飽後以冥想代替午休,既能振奮精神,又不會有午睡後的昏沈感。而大家常聽到的,日出或日落這種能量更迭的時段,也很適合冥想。總之,對初學者而言,一開始可以在不同時段試試看,感受一下,依當下最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感覺,去開始建立冥想習慣。
長度
學冥想就像學一個新運動,一開始無論是體力或專注力都還需要提升,從每天十分鐘開始即可。每天十分鐘,堅持一兩周就會開始看到效果。之後還想進階的話,就慢慢每週增加大約五分鐘的方式加強。到了約30分鐘會出現個坎,但不要緊,就先保持30分鐘一段時間,時候到了就會突然突破到能坐一兩小時,還覺得意猶未盡。但這需要時間,時候未到卻免強自己做,反而容易失去興趣。
誰能練習
大部分的人都能練習,甚至小朋友,在有父母或師長指導的條件下也可以。之前有發過文,科學證明練習正念認知療法(MBCT)對抑鬱症有幫助,但請在取得心理醫生同意推薦後再嘗試。
練什麼,需不需要引導詞?
正念冥想就是練習不帶評判地專注在當下,經典練習包括有身體掃描,觀呼吸,觀情緒,觀念頭等等。我之後會陸續錄製其他10分鐘冥想引導供大家練習。
大部分人剛開始練習有引導詞會比較容易上手,但熟悉引導詞了以後,也可以慢慢嘗試自己引導自己,不放別人錄的引導詞。
以後會陸續發表:
如何堅持長期冥想?
如何進階?
還有什麼是大家想知道的,留言給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