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練習練習成長型思維的方式,是一種幫助孩子賦能的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上一篇聊到我認為和孩子一起練習從不成功到成功的過程,是養成成長型思維的重要功課!至於要如何慢慢練習,我把它拆成七個很重要的步驟!

1.我相信你可以

我很尊重你的需求,尊重你對自己的期許,在這個尊重你的出發點上,我很願意把「自己做」的權利放在你手上。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裡 #尊重 是一件非常重要,需要時時刻刻放在心裡實踐的第一步驟,在親子相處中如果能以尊重孩子先行,而不用以愛之行,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避免用並不合適自己孩子的方式愛他,更容易用最合適他,也合適自己的方式和他相處,而這種相處過程裡,愛的感受也從來沒有少過。(這就是 Resource for Infants Educarers, RIE 嬰幼兒教養最基本的精神)

2.家長在事前有說明清楚對這件事的想法和期待

這個算是一種培養共識練習,或許你家寶寶還小,彷彿是家長一言堂,我把我的想法和期許一開始就說明,孩子比較容易在「聽說了」,的狀況下去進行這個活動,每一個寶寶都希望自己是被肯定的,尤其是被自己最愛的家長肯定,當他理解你對他的期待時,他會想要做到、被你肯定。

孩子不會一直處於表達自己時我們並不夠理解的狀態,事前說明同時也奠基在「尊重」孩子的關係基礎上,當家長清楚表明想法和期待後,孩子有別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和意見其實家長也是可以接受,我會去調整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和期待,我們是可以從小就一起練習彼此如何尊重彼此的界線,找到合作的方法,就不需要從某天、孩子某一個年紀之後,才突然開始想要「一起練習彼此溝通」,#所有健康良好的親子互動習慣從零歲開始,既順利又不用選辰吉時才能開始進行,可以避免非常多,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時,例如第一個不要不要(約一兩歲開始)的自主意識期、和第二個我才不要聽(約青春期)時期的各種難合作階段,因為你們是從零歲起,就一直在練習,讓孩子相信,你願意聽他的見解,你是尊重他的,他不需要用力叛逆才能得到做自己的機會。

raw-image

3.事前說明如果嘗試失敗時事情會怎麼結束,是一練習的成長型思維的方式

家長在事前說明想法和期待時,也清楚說明如果進行不順利時、踩線時,會有什麼樣的結束方式,以及下一次是可以再次嘗試的,不是一次失敗了就『毀了』!

當我告訴孩子這一切都是練習的過程,也是在陪伴孩子孩子理解一個世界運作的真理:從不熟練走到熟練的過程中,每一次的不成功不是失敗,是累積成為成功的重要步驟。

讓孩子一開始就知道不用擔心一定要做好,不成功也可以,每一次嘗試都是為了最後出累積的成功而做出的練習,而當孩子擁有這種失敗後也願意再度嘗試的勇氣,就是成長型思維、心理韌性的培養。

4.不順利家長也不要對孩子生氣

若事情因為不如預先說好的進行方式進行,到了必要由我介入、提早終止孩子自己進行的權利時,我 不 會 對孩子生氣,因為他們身心都在成長,這一切都只是練習過程,既然要陪伴孩子練習把這個「成長型思維」的概念,確切的放入孩子的身體記憶、心裡、腦裡。就如同第三點說明的,每次的嘗試/不成功都只是邁向成功的重要步驟,那這些不成功就 不 能引起家長對孩子的不滿,不然怎麼會是重要的步驟,當家長出現對孩子生氣的回應,就很容易會把整個情境改寫成不該出現的步驟,那孩子很有可能落入責怪自己「我就是很爛才會做不好、做不到我雙親的期待」,這種家長絕對不希望孩子卡在其中的心理狀態裡。

5.接納孩子的不滿失落情緒

當事情進行不順利時,家長介入執行終止行動,許多孩子在這時候會立刻出現情緒,請家長在一開始要先預備自己這個不美好狀況,有極高的發生機會,發生時家長才較好的能力,做到第四點「不要對孩子生氣」,盡可能比較平靜地,去接受這是預期中不美好的但明明很合理的矛盾痛苦狀況。

沒有人喜歡自己失敗,有的孩子是在 #氣自己怎麼做不好,家長陪伴他對自己的懊惱,是給予他愛的惜惜,讓他感受到鼓勵與陪伴,這是 #安全依附關係建立的極佳時刻!

有的小孩是氣你終止他的行動,不再讓他自己來!這種狀況也很常見,哪有正常的人會欣喜接受「權利被取消」!

也因此,家長真的必須得先自己預備自己,孩子非常有機會即使有預告、有說好可能會被終止,也一樣會在事發時,出現各種情緒風暴! 

大腦發展的正常狀態是 最 快 25歲 衝動控制能力才會完整發展,也就是說,孩子在25歲以前,沒有成功說話算話,答應了又做不到,都是健康大腦繼續發展的過程中的正常運作模式。我們身為家長,面對這種挑戰實在是超超級級辛苦、痛苦,但在這種災難現場裡,我們超過25歲的只有我們,能夠好好做到控制衝動、控制不理性情緒的,只有我們了,我們加油!(怎麼練家長自己的這個部分,有機會再分享我這幾年來的自我練習)

6.給予孩子盼望,所以一定有下一次練習的機會

等孩子情緒平穩後,再次告知一下練習的機會何時會來到,開始前的預告中已經講過一次,這次再提,是幫助孩子再次回想起來,讓孩子再聽一次,這一切都是練習過程,每一個事情的熟練度,是經由一次一次練習累積來的,他也會有下一次再次練習的機會!未來都有機會,而不是這次被終止,他就再也沒機會,被判終身出局了。

每次講到這裡,會有家長問我,小孩當下就想要立刻再次練習,是不是可以讓步?

其實這裡講的下次,並沒有必須間隔多久時間,請家長在下次的時間距離決定上,先好好照顧自己,確認自己對於週期性練習不成功的平穩接納度,需要有多少自己的休息時間?

以QQ自己拿成人馬克杯加上鐵吸管喝牛奶事件來說,我個人的情緒控管上,不能做到這個練習讓我一天擦三次地板,我還每次都能心平氣和的和他說:這都是練習,媽媽陪你。我自知自己脾氣不好的原廠設定個性上,是一天遇到一次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所以我的下次會很堅定地放在一天一次上,這是為了維持我和孩子長遠性的安全依附關係,因為每次遇到真的家長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大部分都起源於家長已經把自己累壞了,這個事件剛好是最後一根稻草,並不是孩子的這個舉動真的這麼糟糕,換個時間空間,這件事情發生時,家長可能還笑笑著、一起和孩子收拾,所以家長先行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

7.不是只有孩子會失敗

我很常分享我失敗的經驗,或是在失誤、做爛了的當下呼喊兒子,讓他們來看到、聽到、知道,這個阿母也是這麼遜!這是為了不要讓他們誤以為人生會失敗、會跌倒、會做不到的只有小孩、甚至更大的誤會是以為只有他這個人才會失敗,要不斷有機會讓孩子發現、知道失敗是人人都會有,當孩子知道人人都會有時,他才能長出對自己挫折的接納和溫柔,而不是拼命用最嚴厲的方式,在心裡責罵逞罰自己,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並沒有幫助。

這同時也是為了 #兒童安全,當孩子知道不是只有他會犯錯、只有他會犯錯時,而且你不會對他的不完美生氣,當他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失敗或犯錯了,他才會信任你、有勇氣把他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和你分享!這非常重要,多少小孩在逐步踏入被侵害他的身體自主權的過程或結果後,是完全不敢跟家長說的.....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傷心的狀況,但若是你從零歲開始就是如此陪他體驗,你是接納他在挫折上的過程,他會想和你分享,因為和你訴苦可以得到安慰,而誰不需要在低谷時得到安慰呢?

這時候焦慮的家長又會擔心了,如果他覺得失敗也沒關係,他會不會就變成一個擺爛個性的人?

不會!真的不會!每個人都期許自己是被正向肯定的,你的孩子也是如此,他會期許他自己做好,所以在事不如己願時,對自己責難、批判最高的,都是他自己,你分享你的失敗、你的短處,是幫助他長出對自己的信心,不可能一出手就完美,人生需要的是願意繼續練習的勇氣,這才是最強大的心理素質,同時你也在用行動告訴他,孩子你不用是完美的,也是值得被我完整愛著的,這也是你能給予一輩子最美好的心理健康基礎,這,就是安全依附關係。

我是最懂安全依附關係的嬰幼兒睡眠顧問江語嫣,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6會員
267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5/06/20
在生活中的點滴裡,我感覺大兒子和小兒子對於自己是否會被保護,是常常放在心上的。 例如小兒子即使常常呈現膽大包天的模樣,但是他跑離開我的距離是在他個人感到安心的範圍,我會這麼寫,是因為他常常跑一跑回頭看我在哪,確認我在他可以接受的範圍,並且我同時在向他移動,他會繼續往前,但若他發現我超出了他可以
Thumbnail
2025/06/20
在生活中的點滴裡,我感覺大兒子和小兒子對於自己是否會被保護,是常常放在心上的。 例如小兒子即使常常呈現膽大包天的模樣,但是他跑離開我的距離是在他個人感到安心的範圍,我會這麼寫,是因為他常常跑一跑回頭看我在哪,確認我在他可以接受的範圍,並且我同時在向他移動,他會繼續往前,但若他發現我超出了他可以
Thumbnail
2025/06/19
到現在我都沒有和孩子提出 #備戰 的概念。 要和孩子分享多少資訊,我認為家長要先評估自己對於孩子的了解,孩子對於面對未知恐懼的心理素質如何?如果針對這個問題家長並不清楚,我建議先不要貿然分享過多負面資訊給孩子,等到家長可以充分掌握自己孩子的心理素質之後,要再分享都來得及! 請相信我,真的來得及。
Thumbnail
2025/06/19
到現在我都沒有和孩子提出 #備戰 的概念。 要和孩子分享多少資訊,我認為家長要先評估自己對於孩子的了解,孩子對於面對未知恐懼的心理素質如何?如果針對這個問題家長並不清楚,我建議先不要貿然分享過多負面資訊給孩子,等到家長可以充分掌握自己孩子的心理素質之後,要再分享都來得及! 請相信我,真的來得及。
Thumbnail
2025/06/11
是不是可以成爲一位 #主動讓孩子失望的人?是身為家長很大的課題。 而這個課題我在大兒子九個月大的時候,就提早高強度的進修了好大一回合,那時候,我想改善我們母子倆的生活模式,不再提供兒子奶睡、不再一個夜6-12次的夜醒又奶睡,我成為一個「主動讓孩子非常失望的媽媽」
Thumbnail
2025/06/11
是不是可以成爲一位 #主動讓孩子失望的人?是身為家長很大的課題。 而這個課題我在大兒子九個月大的時候,就提早高強度的進修了好大一回合,那時候,我想改善我們母子倆的生活模式,不再提供兒子奶睡、不再一個夜6-12次的夜醒又奶睡,我成為一個「主動讓孩子非常失望的媽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現在常常有人說要給孩子信心,可是信心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實際上只有一種方法: 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得到為止,然後持續不段重複這項過程。 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樣運動,而是間接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學
Thumbnail
現在常常有人說要給孩子信心,可是信心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實際上只有一種方法: 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得到為止,然後持續不段重複這項過程。 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樣運動,而是間接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學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