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小自然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補習班的自然課絕大部分都是採單元式教學,例如凸透鏡可以將光線會聚、凹透鏡可以將光線發散、光線進入三菱鏡後會產生色散…;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熱將食物煮熟、利用熱讓冰融化成水、透過綠色環保建築讓室內冬暖夏涼…。孩子們確實有學習到知識點,但僅限於一個、一個例子的知識點,缺乏橫向及縱向的統整與比較,對於像海綿一樣正在吸收學習新知的孩子來說是一大硬傷!

那在國小階段如何透過自然課來培養孩子的統整學習能力呢?

以國小三年級上學期「奇妙的空氣」為例。課本以
.證明空氣的存在(空氣在哪裡)
.壓力差造就空氣流動(空氣還有什麼特性)
.空氣的用途(乾淨空氣重要嗎)
.空氣品質指標(乾淨空氣重要嗎)
四大要點來向孩子們介紹看不見、摸不著但沒有它又不行的「空氣」。在這之中,丹尼爸覺得有幾個思考點可延伸。

思考點1:課本中利用多個實驗證明空氣具有體積,來替國中二年級「物質具有質量、佔有體積」的定義來鋪陳。是否可以將裝滿空氣的塑膠袋放入冰箱來證明溫度的變化讓物質的體積會有所變化?也可以透過此實驗來補充「空氣的壓縮」。
(因為必須累積有足夠多體積的空氣才能明顯看出空氣的質量,在國小三年級的階段確實難以證明空氣具有質量)
(如果將1.2L家庭號寶特瓶中的空氣利用抽氣馬達抽成真空,理論上可以相差1.4公克,但必須準備較為精密的電子秤,這個等丹尼爸來實驗一下!)
(將裝滿空氣的塑膠袋放入冰箱一陣子後,會發現塑膠袋內的空氣明顯變小了,可以請孩子將此實驗結果跟水結冰後體積變大了的結果來做個討論)

思考點2:在 「紙團濕了嗎」的實驗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倒過來的杯子垂直壓入水相底部時,因為杯中的空氣造成內外水面高低差,這部分是替國中二年級壓力的觀念來鋪陳。是否可以藉由將塑膠片蓋在裝滿水的杯子上,用手扶住塑膠片,並將杯子旋轉90度來增強孩子對於「壓力」的基本觀念?

思考點3:在擠壓塑膠袋內的空氣形成風的實驗中,可以補充因為對塑膠袋施加力量形成壓力,導致袋內與袋外有壓力差形成空氣流動,也可以請孩子們去觀察吹風機、電扇、空氣濾淨機,思考一下風的來源。

思考點4:在「乾淨空氣重要嗎」中,動物與植物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才能生存、植物必須倚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來做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植物的根也會從土壤中的空氣來獲取氧氣。在國小五年級下學期「燃燒與生鏽」的章節中會介紹氧氣的存在與製造氧氣,但是氧氣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是否能結合蘋果切面氧化、古代打鐵時需要手動鼓風來讓溫度更高等等實例來証明氧氣的存在?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打破既有限制是培養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大家一起來討論,讓孩子們可以學的更快學的更好吧!

專注力就是孩子的超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讀十分鐘的沙龍
17會員
30內容數
汶采國際有限公司 E-Mail:the10mins@gmail.com
2025/07/14
因為對大家來說,「力」看起來很熟悉,討論起來卻很難表達 ,所以我們可以用更多生活中的實例來加以解說,例如在港口裝卸貨的船,裝貨前跟裝貨後其船身跟水面的高度變化...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Thumbnail
2025/07/14
因為對大家來說,「力」看起來很熟悉,討論起來卻很難表達 ,所以我們可以用更多生活中的實例來加以解說,例如在港口裝卸貨的船,裝貨前跟裝貨後其船身跟水面的高度變化...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Thumbnail
2025/07/05
因為現代人講求環保、乾淨與快速,所以小白菜可以改採魚菜共生體系種植,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來介紹如何使小小生態達成完美的平衡?如果可以再繼續延伸,就可以介紹「生物圈一號」與「生物圈二號」...。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Thumbnail
2025/07/05
因為現代人講求環保、乾淨與快速,所以小白菜可以改採魚菜共生體系種植,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來介紹如何使小小生態達成完美的平衡?如果可以再繼續延伸,就可以介紹「生物圈一號」與「生物圈二號」...。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Thumbnail
2025/07/03
在上一篇文章(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中自然3)中丹尼爸有提到以週期表及化學式作為"榫卯"來貫穿週期表、化學式、化學計量、氧化/還原反應、酸鹼鹽與反應速率等章節,那這些內容該如何講解呢?
Thumbnail
2025/07/03
在上一篇文章(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中自然3)中丹尼爸有提到以週期表及化學式作為"榫卯"來貫穿週期表、化學式、化學計量、氧化/還原反應、酸鹼鹽與反應速率等章節,那這些內容該如何講解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生命?我們可以透過親子對話,探討日常觀察中如何啟發孩子對生命和科學的好奇心,讓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能是一種啟發。
Thumbnail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生命?我們可以透過親子對話,探討日常觀察中如何啟發孩子對生命和科學的好奇心,讓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能是一種啟發。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透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視角和整體認知,可以讓孩子練習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草率地從局部就下定論。提供在家中和外出時的觀察方法,並強調語言的練習對於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Thumbnail
透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視角和整體認知,可以讓孩子練習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草率地從局部就下定論。提供在家中和外出時的觀察方法,並強調語言的練習對於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Thumbnail
這堂課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洞察力,讓他們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推斷可能的原因和後果,並學習將事情的排列順序整理清楚。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Thumbnail
這堂課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洞察力,讓他們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推斷可能的原因和後果,並學習將事情的排列順序整理清楚。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Thumbnail
文章摘要~~戀風草精選優質小說,陪孩子一起閱讀與思索。透過故事的閱讀,透過換位思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同理心,懂得感動,懂得分享與共好。 .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些東西,學校沒有教。因為太難交了。沒有考試,不能評量,怎麼教呢?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文章摘要~~戀風草精選優質小說,陪孩子一起閱讀與思索。透過故事的閱讀,透過換位思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同理心,懂得感動,懂得分享與共好。 .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些東西,學校沒有教。因為太難交了。沒有考試,不能評量,怎麼教呢?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三位一體的腦 今天要來點科學哦 ! 孩子是噴火龍嗎? 不受教嗎? 常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嗎? 其實是有原因的,別怪孩子,因為人的腦就是這樣設計的啦 !
Thumbnail
三位一體的腦 今天要來點科學哦 ! 孩子是噴火龍嗎? 不受教嗎? 常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嗎? 其實是有原因的,別怪孩子,因為人的腦就是這樣設計的啦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