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在網路上比較公校與私校,兩方各有自己的擁護者,這篇文章用先生與我的學歷背景出發,討論我們為什麼替小孩選擇私立學校。每個愛小孩的人都會盡可能地替小孩籌劃未來,有時候不是因為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可以這樣做。就像先生與我,我們所有的學歷都是在台灣完成,一方面是家庭沒資本讓我們出國,一方面是,我們的父母都沒有這個背景,他們也不會知道要怎麼給小孩有關出國的資源,聽到出國唸書想法通常是「一定很貴」,務實的我們也就不會「做這種夢」。但現在想想,出國讀書怎麼會是做夢呢?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出國,對吧?我雖然沒出國讀書過,但知道為了出國讀書是需要做很多準備的,小時候沒有AI、網路資訊也沒現在那麼發達,要靠自己了解這些資訊比較困難,父母也不懂的話,真的就,不會做這個選擇。因此,成為媽媽後,我希望自己成為小孩的資本,不只是經濟上的,是任何方面,我都希望可以成為,他永遠的靠山。
不要因為自己不想做或者做不到,就批評別人的選擇。
常聽到有人說:「我小時候一路公立學校,現在也沒不好啊!」先說一下我跟先生的背景,我們都是一路公立學校長大的:從一般私立幼兒園、學區小學與國中、國立高中(師大附中、新竹女中數理資優班),到國立清華大學及研究所。一路公立體系下表現還行的我們,最終卻選擇讓孩子念私立雙語學校,這是為什麼呢?
時代背景不一樣了
這個年代少子化的很厲害,對於教育的要求,每個家庭雖然不一樣,但是,我們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花非常多心思在養育小孩,涵蓋了經濟、精神與陪伴各方面。我們小時候,不能說是父母沒用心,只是那個時代,也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為了賺錢養家,全身心投入事業的父母太多了,我從小就是鑰匙兒童,還要幫忙接妹妹照顧妹妹,讀書的事情父母只對我要求但鮮少陪伴,我父母是靠自己努力後有學歷的人(爸爸博士媽媽碩士),但是他們,比起花時間在小孩身上,更習慣花時間在自己的事業跟興趣上。
重視的事情不一樣
在先生與我組成的這個家庭中,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精神上與物質上都富養小孩,我們的人生規劃中,對小孩這部分是有階段性期許的(不是對小孩的期許,是對我們自己的期許)。在他成年以前,我們希望可以給他完整的教育陪伴、娛樂陪伴,以及替他先想好未來可能出國的這種打算。出國的打算當然也有分很多種,一些有小孩的朋友也會跟我們討論這個話題,是舉家遷移、國高中出去、還是跟我們很多朋友一樣在台灣唸完大學再去?這些問題都是要先想到的。錢當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除了努力賺錢,這些也都要好好考慮。
念私立雙語學校的人的父母不是盤仔
無論是要在台灣升學還是往國外發展,私立雙語學校都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適合我們這種對未來規劃還不確定的家庭。老實說無論念什麼學校,父母有沒有關心小孩的課業都很重要,念私立學校的父母通常也沒比較輕鬆,比如我們,陪讀完晚上還要檢討今天有沒有做好,這都是先生跟我的日常。我們希望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孩子讀書越來越輕鬆。老實說,念私立學校很難輕鬆,但我們試圖讓他變得輕鬆:透過常常複習,讓基礎越讀越好,提升興趣後,讀書壓力自然就降低了。在台灣讀書很難避免考試,考試考得好就獎勵,考不好就全家一起再複習一次,我們是這樣念私立學校的,全家一起,不是把小孩送去一勞永逸。或許你會問,我們為什麼要花錢找罪受?反問大家,無論是在台灣升學還是出國,無法跟上的人怎麼參加大考?這是台灣的現實。
雙語學校給我們帶來的衝擊
先生跟我雖然不是頂會讀書,但我們倆這樣的學歷在台灣應該也算不錯了吧?每次陪小孩讀書的時候都會兩個人互相開玩笑說:「要是我們小時候也受過這樣的教育,現在不得了了!」英語科目的教法,完全是母語式教法,小孩現在英翻英比中翻英更懂,因為他的英文老師就是這樣教,有時候,我們還會用AI幫忙英翻英解釋給他聽,讓他複習時更輕鬆。
學習的環境完全能夠影響一個人,這是先生跟我都很清楚的事情,我們在台灣傳統的升學體制下長大,也親身體會當你的同學都很用功甚至很厲害的時候,即便你沒那麼厲害,也會努力跟上。但我們畢竟是傳統教育環境長大的,對於現在雙語學校給小孩營造的環境還是嘖嘖稱奇,比如學校對英語教育的落實是:上英語課程時,無論是師生之間,都全程不能說中文,所有老師(不論外師或本土老師)甚至會裝作聽不懂中文。平時的聯絡本、電子教材到家長會,也都大量使用全英文,對我們的英語能力也滿挑戰的。
但養小孩是一種學習,一起成長也是學習,我們都願意學習、且付出這樣的時間與小孩一起成長。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擊小愛心鼓勵我持續寫作。我會將文章持續更新在《王小姐說》,歡迎您追蹤我的沙龍,也可訂閱全閱讀方案支持我繼續寫作。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