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身世可以寫成魔戒三部曲-維根斯坦,父親是奧地利首富、鋼鐵大王,據說年收是奧匈帝國財政的1.5倍,家族被譽為歐洲的第六帝國。
他家客廳裡常見座上賓都是教科書上史詩級名人:羅丹、克林姆、布拉姆斯、馬勒,如此的名門世家超級豪門。
家族篤信天主教,父親是猶太人更是完美主義者。八個小孩不上小學,請一堆高級家教來培養優秀的繼承人,家教嚴厲,但最後大姐是佛洛伊德的病人,三個哥哥則分別跳海、喝氰化鉀、開槍自殺走上絕路,四哥在戰爭中失去右手。他自己則因為是老么不出眾只能靦腆做自己,4歲才開口說話,14歲入學還口吃,加上高貴出身、優雅舉止、太晚與同儕共融,當然也成為被嘲笑霸凌對象。
該技職學校以工程數學為傲,卻出了兩個舉世聞名的校友都不是數學有關,一個是語言分析哲學維根斯坦;一個是他同學-殺人無數的希特勒。
他一路遵循父親讀工程數學,來到劍橋大學遇到大哲學家羅素學數學,來個命運大轉彎,走向他父親最認為無用的哲學。
也許是那樣他高壓成長家庭,巨富的家族卻讓他反而覺得不自由深受限制,接觸哲學後立即能跳耀性思考理解。
一戰爆發,他想瞭解生死自願參展,幾度勇敢衝鋒陷陣還獲得勳章,卻也不久因傷派到在波蘭文書資料處,他得以再更深入研究哲學。他寫信給如父如師的羅素說,如果我沒戰死就請幫我手稿出版成書。
羅素拿去各大出版社,由於太深奧沒有出版社願意幫維出書,最後羅素只好掛上自己名字出版-書名是「邏輯哲學論」,結果當時大戰世人意識形態轉變,書本大賣,維被譽為天才型哲學家像橫空出世般。
或許是那樣家庭背景出身,維根斯坦放棄遺產,匿名捐給藝術家。他討厭上流社會的虛假,卻把錢給富有的親戚,因為他說:「金錢使人貪婪和懶惰,給窮人會害了他們。」
1929年,維根斯坦回到劍橋,著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跟妻子說:「上帝總算來了,我今天在火車上見到他!」
羅素說,維根斯坦可以用《邏輯哲學論》當博士論文,評委公認這是天才之作,學生變成教授,在三一學院教書。他開始寫《哲學研究》,重新探討語言跟圖像的關係。之後,納粹併吞了奧地利,他是猶太人,朋友叫他不要回鄉,入了英國籍。
他家族深怕被納粹勒追殺,後來大姐散盡家產換取一份家族非純猶太人血統證明(純猶太人是母系社會,要母親也是猶太人才是)
1939年,回到劍橋教書。當時流傳:「拒絕給維根斯坦哲學教職,等於拒絕給愛因斯坦物理學教職。」
維根斯坦被譽為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之一。
........
維根斯坦語言邏輯學不好懂,但是拿老子去類比解釋,好像就明白了些。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