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富功國小校長 侯靖男
當大家在談論教育時,往往想到的是課堂上專心聽講的學生、整齊劃一的作業、標準化的考試成績。但在這看似秩序井然的教育風景背後,有一群孩子正在默默承受著我們難以想像的困境。他們可能坐在教室的角落,努力想跟上老師的節奏卻總是慢半拍;他們可能在作業本上反覆擦拭,卻怎麼也寫不出工整的字跡;他們可能在同學面前強顏歡笑,內心卻因為一次次的挫敗而逐漸封閉。這些孩子,就是《負影-揹負與追尋未被看見的社工路》書中的主角們。他們有著學習障礙、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情緒障礙、亞斯伯格症候群、妥瑞氏症等特殊需求,在主流教育體系中如同負片般存在—明明就在那裡,卻難以被正確看見和理解。
文炎兄是一位資深的社會工作者,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從學習障礙協會到博幼基金會,再到自己創立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班,始終在為這群被忽視的孩子奔走。他自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堅持與追尋的動人篇章。十幾年前我在埔里史港國小服務時,認識了擔任博幼基金會副執行長的文炎兄,當時基金會提供了學童免費的課後輔導資源,這些小朋友來自較為弱勢的家庭,原本學業成績並不理想,經過博幼老師的指導與輔導之後,國、英、數基礎學力在一年後,已超越全縣平均水準。他前年退休後,來富功國小找我,他一直在思考以他社工的背景要如何幫助學校需要幫助的小朋友,經過討論之後,他覺得特殊生在一般學校中,如果沒有具專業的老師和較長的輔導時間,要引導他們改變是有困難的,特殊生受限於學校人力、經費有限,是令人覺得無奈又難以改變的一群。教育無法等待,於是我們當下就決定從富功國小開始來試辦,文炎兄開始找資源、募款。短短的一個月,他突然告訴我,我們下學期已經可以開始開班了。我們趕緊找教學空間、規劃教學時間、招募老師、進行說明會和招生,進行教師培訓和親師溝通。我們是小班制,老師進行一對三的輔導和教學,原本以為只能開一班,沒想到文炎兄跟我說他也可以來教一班,所以一次開兩班,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

整個寒假,文炎兄帶著課輔老師認真的備課。開學後,富功國小開始有特殊生課後照顧班了,我們先從中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試辦,因為課後班可以有更長的輔導時間來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希望他們透過小班的個別化輔導,未來可以和普通生一樣,適應或跟上大班級的學習腳步,解決家長的無奈和無助,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統合概念。
文炎兄在書中自序所言,當朋友問起他的夢想時,他愣了很久才回答:「我希望讓更多需要被幫助的孩子可以得到應有的協助。」這句話看似平凡,卻蘊含著一個社工工作者的初心。這本書中深刻地探討了一個令人沉重的社會議題:弱勢家庭中的輕度特殊孩子更容易陷入世代貧窮的複製。文炎兄在20年的弱勢家庭兒童課業輔導過程中發現,一群為數不少的輕度特殊孩子其實是弱勢中的弱勢,不僅家庭經濟與功能是弱勢,孩子本身也有一些障礙,造成學習的弱勢。更令人擔憂的是,障礙有一定比例的遺傳,因此弱勢的高度複製在這些家庭中變成一種宿命,讓這些弱勢的家庭比其他弱勢家庭更難翻身,更容易留在貧窮與犯罪的漩渦當中。
「負影」這個書名,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在攝影術語中,負片記錄著真實的影像,但必須經過沖洗才能顯現。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就像是教育體系中的負片——他們真實存在,有著豐富的內在世界和無限的潛能,但需要專業的「沖洗」過程,才能讓他們的光芒顯現。更深層的含義在於,這些孩子所「揹負」的,不僅是學習上的困難,更是社會對他們的誤解、教育體制的不適應、家庭的壓力,以及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而社工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幫助他們卸下這些不應該承受的重擔,讓他們在適合的環境中自由成長。
這本書的重要價值,在於它展現了社會正義理念的具體實踐。社會正義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為那些被忽視的孩子提供支持,為那些被誤解的家庭提供理解,為那些缺乏資源的群體爭取權益,這就是社會正義的具體體現。書中的每一個服務案例,每一次政策倡議,每一個創新嘗試,都是在推進社會正義的實現。這種正義不是懲罰強者,而是支持弱者;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依需分配;不是表面的平等,而是實質的公平。
「負影」本身就蘊含著希望。負影雖然是反轉的影像,但它記錄了真實的存在;雖然需要特殊的處理過程,但最終會呈現出美麗的畫面。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雖然在成長過程中要揹負更多的困難,但他們同樣擁有無限的潛能和美好的未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成為那個幫助他們「沖洗」的人,是否願意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艱難的成長路程。文炎兄和他的老師夥伴們,就是這樣的「沖洗師」。他們用專業的技能、無私的愛心和堅定的信念,幫助一個又一個孩子從負影中走向光明。他們的工作可能不被大眾所理解,他們的付出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但他們依然選擇堅持,因為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都有成長的權利。
這本書記錄的不僅是這些孩子的成長故事,更是這些專業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它不僅是一本記錄,更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這些特殊需求孩子生命中的光明。無論我們的身份是什麼,無論我們的能力有多少,我們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守護。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傳遞的最重要訊息,也是我們都應該銘記在心的永恆真理。
如果我們願意俯下身來,用心聆聽這些孩子的聲音,我們會發現,被改變的不僅是他們,更是我們自己。在幫助他們卸下負擔的過程中,我們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在陪伴他們成長的路上,我們也獲得了心靈的成長。這就是負影中的光明,這就是我們共同追尋的那條「未被看見的社工路」。讓我們一起走下去,為了這些珍貴的孩子,為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