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心理學秘密——心理學家 Winnicott 發現這是寶寶「心理誕生」的關鍵時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坐月子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儀式。

一個月的時間,家人會準備各種滋補的食物,媽媽要好好調理身體。

但在這些古老智慧背後,現代心理學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坐月子不只是身體的恢復期,更是媽媽孕育寶寶心理的黃金時機。

▋ 什麼是原初母性專注?媽媽為什麼會「著魔」

媽媽全心投入照顧寶寶,廢寢忘食的階段,心理學家 Winnicott 稱為「原初母性專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它通常維持幾週,剛好和坐月子的時間相近。

寶寶什麼時候真正「出生」?你可能會說:當然是離開媽媽身體的那一刻。但原來寶寶的自我(Ego),是在出生後的頭幾週才慢慢誕生。

我們可以把這段時間想像成心理上的懷孕。媽媽的心靈像個溫柔的保護罩,包覆著寶寶脆弱的內心世界。這個狀態叫做「輔助自我」(Auxiliary ego),專門用來涵容寶寶正在發展的自我。

這段時間是寶寶心理發展的黃金期。他開始體驗這個全新的世界:光線太亮或太暗、聲音太吵或太靜、奶水的甘甜、排泄物的黏膩。他嘗試活動手腳,卻發現它們還不太像自己的一部分。這一切體驗都在把他與這個世界連結起來。

很多媽媽後來都不記得這段辛勞的時光。她們從廢寢忘食的「病態」中康復,重新學會照顧自己的需要,然後把這段記憶深深壓抑。Winnicott 稱她們為「尋常奉獻的母親」(Ordinary Devoted mother)——平凡卻偉大的存在。

▋ 「母親」不只是生物學概念

雖然我們談論「母親」和「母性」,但這裡的「母親」不只局限於生物學上的媽媽。它指的是主要照顧寶寶的人。可能是爸爸、祖父母,或任何願意全心投入的照顧者。

透過這些人的愛與照料,寶寶感受到「被母親照顧」的體驗。這些經驗日積月累,在寶寶心裡形成「母親究竟是怎麼回事」的概念。每個寶寶的體驗不同,所以每個人內心的「母親」也都不一樣。

▋ 「根本沒有嬰兒這東西!」

Winnicott 有句令人困惑的名言:「根本沒有嬰兒這東西!」

他想表達什麼?如果沒有媽媽照料,寶寶在這個殘酷世界根本無法存活。你永遠找不到一個獨自生存的寶寶,就像你不會說「有條魚在空氣中游泳」,因為離開水的魚根本活不了。

同樣地,沒有媽媽照顧的寶寶,在心理上也無法存活。如果沒有媽媽全心投入,寶寶的心理自我不是已經死去,就是走在死亡的路上。

對新生兒來說,這世界的所有體驗都太極端:不是太美好,就是太恐怖。如果沒有母親的安撫來平衡這些激烈感受,相比子宮裡的溫暖舒適,外界的每個刺激都像滅頂之災。

▋ 就像剛拆封的樂高積木盒

在母親安全的懷抱裡,寶寶可以放鬆,慢慢習慣這個什麼都「太多」的世界。

寶寶剛出生時的內心世界就像剛拆開的樂高盒子:紅色的、藍色的、大塊的、小塊的積木全部混在一起。你根本分不清哪塊是車輪、哪塊是窗戶、哪塊是屋頂。

寶寶的感覺也是這樣:餓了、累了、冷了、開心了、害怕了⋯⋯所有感受都像積木一樣混成一團。寶寶完全分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感覺」。

媽媽就像那個耐心的大人,陪著寶寶一塊一塊整理:
「寶寶哭了,可能餓了吧」(把「飢餓」這塊積木分出來)
「寶寶揉眼睛,應該想睡了」(把「疲倦」這塊積木分出來)
「寶寶笑了,他很開心呢」(把「快樂」這塊積木分出來)

慢慢地,在媽媽的幫助下,寶寶開始能夠分辨和整理自己的感受,就像把散亂的積木分類整理,最終拼成完整的作品。這就是寶寶自我的形成過程。

如果沒有媽媽的幫忙,寶寶必須獨自面對滿地的積木,不知從何開始,也不知要拼成什麼。最後可能就放棄了,積木永遠散落一地。Winnicott 認為,成年後心理的解體往往源於此。

▋ 依賴,為什麼如此可怕?

他發現,對女性的恐懼可能與這段早期經驗有關。無論男女,都可能會恐懼女性,或者恐懼「媽媽」。

在寶寶最脆弱的時期,媽媽掌握著生殺大權。寶寶的生命如此脆弱,如此容易被傷害。內心深處可能會想:「如果我不小心惹怒媽媽,會不會被拋棄?」

語言很難準確描述寶寶最早期的體驗,因為談論「被拋棄」,首先需要有個「我」存在。而 Winnicott 想表達的正是:在生命最早期,並沒有一個如此清晰的「我」。

如果從未體驗過可以全心依靠的媽媽,長大後自然會恐懼這種未知體驗:

「依靠別人安全嗎?」「不再掌控一切、相信別人可以嗎?」

▋ 為什麼不能讓寶寶「想要就要」?

傳統精神分析認為,孩子的慾望有時會被拒絕——不能想吃冰淇淋就立刻吃。他們感到挫折,但正因如此學到「現實就是這樣」,慢慢學會本我、自我、超我間的平衡。

但 Winnicott 認為,單純用本能解釋寶寶最早期的體驗是不夠的。一個人要從挫折中學到教訓,首先要有個健康的自我。但在最早期,寶寶的自我幾乎不存在。它像鍋湯,把本能、感覺、身體動作什麼的一起煮。

這叫做「原初未分化」(Primary Unintegation)狀態。媽媽在頭幾週滿足寶寶的需要,幫助他們的自我慢慢形成。不穩固的自我很容易分解,可能造成日後的解離或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 心理上的「第二次懷孕」

大部分人都沒有新生兒時期的記憶。在這前提下想像他們的體驗,然後建構理論,絕不是容易的事。

但 Winnicott 的洞察告訴我們:原初母性專注讓寶寶的心理自我能夠健全發展。不只是身體要長大,心理的發展也需要打好堅實的基礎。

下次有人問為什麼要坐月子時,我們就有了全新的角度來理解:這不只是媽媽身體的恢復期,更是寶寶心理誕生的神聖時刻。

就像花朵需要在黑暗的土壤中扎根,寶寶的心靈也需要在媽媽全面的關注中,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形狀。那些看似「失去自我」的媽媽,其實正在用自己的心靈孕育著另一個的心靈。

此文參考 〖 D.W. Winnicott - 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 (1956)

重點整理:

  1. 坐月子有心理意義:不只是身體恢復,更是寶寶心理自我誕生的黃金期
  2. 「廢寢忘食」的深層原因:原初母性專注幫助寶寶整合散亂的感受,像整理樂高積木一樣建構心理自我
  3. 母親的定義很廣泛:任何主要照顧者都能提供這種「母性」關懷,不限於生物學母親
  4. 早期安全感的重要性:沒有穩固的早期照顧,長大後容易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
  5. 理解與支持:下次看到新手媽媽「失去自我」時,記得她正在進行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火相傳・Hearitage
0會員
4內容數
精神科醫生・心理科普作者 榮格心理分析受訓中 @ ISAPZURICH 分享心理健康與精神分析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五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變得好動,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為了保護寶寶的安全,父母需要檢查和改裝家居環境,並注意選購適合的傢俱和零件,以確保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
Thumbnail
五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變得好動,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為了保護寶寶的安全,父母需要檢查和改裝家居環境,並注意選購適合的傢俱和零件,以確保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
Thumbnail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Thumbnail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Thumbnail
芳療師媽媽分享了在學習成為人母的旅程中,以溫柔生產照顧寶寶、以親密肢體接觸對新生兒的重要性,以及負離子對孕婦和新生兒的益處。文章中深入介紹免疫棒棒油的成分和使用方式、以及負離子對新生兒發育的影響,並分享了許多新生兒與負離子的故事。
Thumbnail
芳療師媽媽分享了在學習成為人母的旅程中,以溫柔生產照顧寶寶、以親密肢體接觸對新生兒的重要性,以及負離子對孕婦和新生兒的益處。文章中深入介紹免疫棒棒油的成分和使用方式、以及負離子對新生兒發育的影響,並分享了許多新生兒與負離子的故事。
Thumbnail
產後一週,解鎖一系列成就和感受:成功手擠母奶、嘗試不同親餵方式、練習換尿布。 育兒不僅是照顧孩子,也是夫妻間合作和成長的過程。
Thumbnail
產後一週,解鎖一系列成就和感受:成功手擠母奶、嘗試不同親餵方式、練習換尿布。 育兒不僅是照顧孩子,也是夫妻間合作和成長的過程。
Thumbnail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Thumbnail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Thumbnail
在家坐月子等待寶寶回家的時間對我來說其實很漫長,每天躺著休息覺得日子過得很慢,一方面又很想寶寶,每天在期待老公跟我說何時可以接寶寶出來。終於到了接寶寶的大日子了,等老公辦完出院手續後,寶寶正式要跟我們回家了!
Thumbnail
在家坐月子等待寶寶回家的時間對我來說其實很漫長,每天躺著休息覺得日子過得很慢,一方面又很想寶寶,每天在期待老公跟我說何時可以接寶寶出來。終於到了接寶寶的大日子了,等老公辦完出院手續後,寶寶正式要跟我們回家了!
Thumbnail
大姐才懷孕四個月時,婆婆和娘家媽媽就商量好,依地利之便,這胎就由娘家媽媽幫忙作月子,婆婆到時候會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煮麻油雞給媳婦補身體,但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快生產之際,媽媽竟然跌倒傷了右腿,連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更別提幫大姐做月子了。 不得已之下,姐夫只好把大姐送回鄉下,婆婆至少可煮三餐給Susan
Thumbnail
大姐才懷孕四個月時,婆婆和娘家媽媽就商量好,依地利之便,這胎就由娘家媽媽幫忙作月子,婆婆到時候會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煮麻油雞給媳婦補身體,但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快生產之際,媽媽竟然跌倒傷了右腿,連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更別提幫大姐做月子了。 不得已之下,姐夫只好把大姐送回鄉下,婆婆至少可煮三餐給Susan
Thumbnail
護理師將嬰兒推回去以後,她呆坐在床上好一會兒。 身邊原本凌亂的擠乳器、毛巾、熱敷瓶和幾個奶嘴,先生沒幾下就整理乾淨。 「辛苦了!」先生親了下她的額頭、輕撫她的頭髮,轉了轉脖子就回行軍床小睡。 產前聽姊妹們抱怨各自先生在她們孕期時的種種不貼心,讓她懷著女兒卻更懷著對丈夫的挑剔。但意外地,從備孕、產檢、
Thumbnail
護理師將嬰兒推回去以後,她呆坐在床上好一會兒。 身邊原本凌亂的擠乳器、毛巾、熱敷瓶和幾個奶嘴,先生沒幾下就整理乾淨。 「辛苦了!」先生親了下她的額頭、輕撫她的頭髮,轉了轉脖子就回行軍床小睡。 產前聽姊妹們抱怨各自先生在她們孕期時的種種不貼心,讓她懷著女兒卻更懷著對丈夫的挑剔。但意外地,從備孕、產檢、
Thumbnail
你還記不記得,自從寶寶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我們無時無刻都好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眨眼、每一個皺眉、每一個笑或不笑、每一個嚎啕大哭;也好想知道他們的性格、情緒、好奇跟脆弱,想知道這麼嬌小的身體和腦袋瓜,如何在每分每秒不停成長、長成未來的主人翁。
Thumbnail
你還記不記得,自從寶寶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我們無時無刻都好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眨眼、每一個皺眉、每一個笑或不笑、每一個嚎啕大哭;也好想知道他們的性格、情緒、好奇跟脆弱,想知道這麼嬌小的身體和腦袋瓜,如何在每分每秒不停成長、長成未來的主人翁。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