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冊主要在於思維改變以及行為模式;為服務對象創造更多價值;為團隊帶來有效率及正面的轉變。作者把整個過程比喻位藉槓杆原理,以手上的資源推走巨石,並創作出一套系統。

第一步:找出你的巨石
一個團隊運作不順都是出現問題,這是「呀媽係女人」的廢話。但如何能夠快速找出問題核心,以及引致問題的流程安排失誤會是影響成敗的點。而這些問題問自己或其他管理人員都不會找到答案,需要的是直接找到動手做的同事,才能看到全貌。我們有時會把功能性的理解,誤以為是系統性的理解。我們以為自己使用某個物品,而該物品按照我們的預期運作,就代表我們對這個物品很了解。
當發現團隊中不順的點,就要用盡全力去解決。
想像一下,如果你能鎖定並阻止團隊最愚蠢的行為:不智、毫無意義又自我毀滅的行為,你願意為此付出多少錢?
第二步:找出關鍵支點
這是代表槓杆的支點,也是改善過程中讓我們能夠四兩撥千斤的重要節點。只要改善問題就能達至文首的三點。支點一般都是困擾團隊已久的問題,當帶領團隊整合資源並按明確的目標重新安排就能逐步改善。
所有能振奮工作情緒、動機和感受的事物中,最重要的單一因素就是在有意義的工作上得到進步。
當團隊能夠看到情況有所改善,就會由可能抗拒變成非常投入改革。接下來可以由他們定期提出不同的改善建議並按步落實,具體模式很多例如在《The Diary of CEO》中提到的TOYOTA改善法。培養出投入且滿意的團隊和顧客。
在思考解決方案時不應因偏誤而過分聚焦在原有方案上,因為隨著討論可能會有更簡單有效的方法出現。另外就是要直面所有限制,不應為了過份想實現目標而盲目樂觀。因為不面對「限制」的部分,那麼即便看起來再聰明的投資,恐怕都無益於改善整體系統的運作。最後,在實行任何計劃期間,支點和限制都會改變,一定要保持彈性。
隨著「限制」的轉移,關鍵支點也跟著改變,所以必須從不同地方施力,才能發揮不成比例的巨大效益。
第三步:重新分配資源
在槓杆上,巨石找到了支點也找到了,就要安排資源搬動巨石。但問題團隊的資源一向都不會多,所以整合再利用就是作者的核心法。
整合資源:包括人力、物資及財力,要仔細了解每一樣的長短處
開源節流:在資源問題上的老生常𧭓,但作者對節流的觀點不是傳統的盲目刀闊斧。而是更貼近改革問題的實際情況。
重新分配:人力重安排去做有熱情的事;辭退掉麻煩精省出的錢可以用來找有用的人才;一物可以非常多用
感想
1/案例包括不同規模的企業及機構,更易現學現推動公司試行
2/對架構有清晰分析,實行時就有更清晰指引
3/做法不限於商業,個人也可用於日常生活
4/有充足的延伸閱讀,更易進行深入研究



















